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神经病学论文 >

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与健康人口腔期、咽期相关肌群的sEMG特征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29 19:18
【摘要】:目的 本研究应用表面肌电技术对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口腔期、咽期相关肌群以及健康人的相同肌群进行不同测量模式的评定,分析两类人群的不同肌群在各个测量模式下的差异,从而为临床诊断和治疗前后提供有效的评价手段及依据。方法 选取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中心中风后出现吞咽障碍的患者30例为吞咽障碍组;选取我院康复中心进修大夫及患者家属30例为健康人组。采用8通道表面肌电分析系统,对吞咽障碍组和健康人组相关肌群(口轮匝肌、咬肌、二腹肌)在不同的测试模式(下颌姿势位、咀嚼运动、干吞咽运动)下进行表面肌电特征研究,选取表面肌电信号的均方根值作为统计指标,并利用SPSS17.0统计软件分析,最终得出结论。结果 健康人组与吞咽障碍组的口轮匝肌、咬肌、二腹肌在下颌姿势位均方根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12,0.569,0.128);在咀嚼状态下测试健康人组比吞咽障碍组的口轮匝肌、咬肌、二腹肌的均方根值低且有统计学意义(P=0.006,0.000,0.000);在干吞咽模式下测试健康人组比吞咽障碍组的口轮匝肌、咬肌、二腹肌的均方根值低且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20,0.001)。结论 在下颌姿势位测试模式下健康人组与吞咽障碍组的口轮匝肌、咬肌、二腹肌的均方根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在咀嚼和干吞咽过程中比健康人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sEMG在评价吞咽障碍时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R743.3
【图文】:

咬肌,吞咽障碍,二腹肌,口轮匝肌


2.1 下颌姿势位测试表 2 下颌姿势位健康人与吞咽障碍患者的口轮匝肌、咬肌、二腹肌的表面肌电均方根值结果比较(x±s,μV)组别 口轮匝肌 咬肌 二腹肌健康人 3.49±1.77 4.33±2.36 6.07±2.37患者 3.21±1.63 4.72±2.82 7.04±2.49P 值 0.512 0.569 0.128

咬肌,吞咽障碍,口轮匝肌,健康人


2.2 咀嚼状态下测试表 3 咀嚼状态下健康人与吞咽障碍患者的口轮匝肌、咬肌、二腹肌的表面肌电均方根值结果比较(x±s,μV)组别 口轮匝肌 咬肌 二腹肌健康人 32.22±13.43 10.54±4.99 11.52±2.93患者 43.98±18.28 48.67±22.26 51.48±20.61P 值 0.006 0.000 0.00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天俊;王秀莲;虞洁;陈桂容;何扬子;;项针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疗效的国内文献Meta分析[J];上海针灸杂志;2015年12期

2 孟迎春;王超;尚士强;宁丽萍;周亮;韩科;;廉泉穴针刺深度对中风后吞咽障碍的疗效影响:随机对照研究[J];中国针灸;2015年10期

3 吴运景;朱江;刘晓霞;韩丽雅;;脑卒中偏瘫患者恢复期康复训练胫骨前肌和腓肠肌表面肌电信号的变化[J];心脑血管病防治;2015年03期

4 彭继海;范小平;张雷;白文方;杜健茹;张鸣生;;二腹肌低频调制中频电针刺激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舌骨位移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5年06期

5 邓红琼;李宁;;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发生机制研究进展[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4年09期

6 兰月;王茜媛;徐光青;窦祖林;于帆;林拓;;表面肌电生物反馈及神经肌肉电刺激对脑干损伤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的即时效应[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4年05期

7 高楠;马海波;张宪忠;宋卫;左加成;;舌针加吞咽障碍治疗仪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4年02期

8 刘波;赵敬东;;颈项舌下9针治疗脑卒中后假性延髓麻痹的研究[J];四川中医;2014年01期

9 卒中患者吞咽障碍和营养管理中国专家组;;卒中患者吞咽障碍和营养管理的中国专家共识(2013版)[J];中国卒中杂志;2013年12期

10 尹丽丽;;针刺配合康复疗法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57例临床研究[J];中医杂志;2013年09期



本文编号:27342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enjingyixue/27342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721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