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神经病学论文 >

隔姜灸加针刺结合中西药治疗风寒型周围性面瘫的临床观察

发布时间:2020-08-06 13:46
【摘要】:目的:通过观察隔姜灸加针刺结合中西药治疗风寒型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效果,可以为面瘫患者提供到更有效、安全、可靠的治疗。材料与方法:将60位来自2017年9月至2018年6月在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脑病科住院并符合纳入标准的风寒型周围性面瘫的患者,这里将60例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使其分成试验组、对照组各30例。两组同时口服醋酸泼尼松片,每日口服30mg,连用5天,之后于7日内逐渐停用;甲钴胺胶囊0.5mg日三次口服,共4周。对照组:服用中药汤剂以“祛风散寒,通经活络”为治法,选用牵正散加减。每日一剂,煎取300ml日三次分服,共28剂。试验组:在对照组用药的基础上进行隔姜灸加针刺治疗。针刺取穴:阳白、地仓、颊车、合谷、攒竹、四白、太冲、翳风,留针30min,每次出针后选取其中3个穴位轮流进行隔姜灸治疗,每穴3壮,每壮1片姜。60位患者共进行4周的治疗,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进行面神经功能分级(H-B)、面瘫症状体征量化表、Portmann功能进行评分,通过统计处理,判断两组患者面部神经功能地恢复状况。结果: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面瘫症状组内评分比较(P0.05)有明显差异,两组患者治疗后面瘫症状组间评分比较(P0.05)有明显差异,两组患者的症状都有改善,但试验组优于对照组。2.两组患者治疗后Portmann功能评分的疗效比较(P0.05)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试验组痊愈、显效、有效的比例分别为50.0%、30.0%和16.7%,对照组痊愈、显效、有效的比例分别为20.0%、36.7%和40.0%,试验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的疗效,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1.隔姜灸加针刺结合中西药疗法与中药结合西药疗法均可以有效地治疗风寒型周围性面瘫。2.隔姜灸加针刺结合中西药疗法总有痊愈率、显效率高于中药结合西药疗法,其中痊愈率较突出。3.隔姜灸加针刺结合中西药治疗风寒型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广泛应用。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R745.1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魏健良;郭伟;;分经治疗周围性面瘫的进展[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6年19期

2 薛玫;;分期治疗周围性面瘫30例[J];中国水电医学;2007年01期

3 严永凤;;面部刮痧配合穴位按摩治疗恢复期周围性面瘫护理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9年34期

4 张海峰;茅贝珍;王怡心;陈艳琴;周慧;;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瘫概况[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8年23期

5 罗瑜瑞;姜晓翠;张敏;缪花;刘敏;;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瘫概述[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9年25期

6 胡峰;;温针灸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应用价值体会[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年80期

7 刘庆紫;;预测周围性面瘫预后的几种方法[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年99期

8 于春刚;李健东;赵亮;刘喜歌;;复发性周围性面瘫研究现状[J];中国医学文摘(耳鼻咽喉科学);2017年06期

9 李娟;;针灸护理对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18年05期

10 肖芳;;周围性面瘫的针灸治疗护理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2018年1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召燕;;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治疗进展[A];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针灸康复分会第二届学术年会暨山东针灸学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7年

2 李召燕;孙树香;;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治疗进展[A];山东针灸学会第七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5年

3 康浩然;姚卫杰;张治成;;面罐疗法在周围性面瘫治疗中的应用[A];中华中医药学会耳鼻喉科分会第二十三次学术年会、世界中联耳鼻喉口腔科专业委员会第九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7年

4 薛跃华;徐正保;严秀友;;中颅底骨折致周围性面瘫24例分析[A];2015浙江省神经外科学学术年会暨浙闽江赣四省神经外科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15年

5 曲荣坤;;周围性面瘫治疗与护理[A];中华护理学会2009全国五官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6 马晓勇;丁玉梅;陈纬;;斑蝥外敷治疗难治性周围性面瘫26例[A];中医理论临床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沈志森;张宇园;王凯;;周围性面瘫的手术治疗[A];2005年浙江省耳鼻咽喉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8 许荣正;王美萍;;周围性面瘫的辩证辩病定性定位与疗效[A];中国针灸学会针灸文献专业委员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9 沈志森;张宇园;邬振华;李幼珍;扬驱云;裘世杰;;周围性面瘫的手术治疗[A];2007浙江省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10 陈小凯;;挑针法治疗顽固性周围性面瘫[A];广东省针灸学会第十次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郑志生;综合治疗周围性面瘫病例讨论[N];农村医药报(汉);2008年

2 刘宏玲;综合方法治疗周围性面瘫[N];农村医药报(汉);2007年

3 张华;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N];农村医药报(汉);2009年

4 曹会彦;川乌及草乌塞鼻治疗周围性面瘫[N];农村医药报(汉);2009年

5 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 刘立公 纪军;周围性面瘫,请找针灸大夫[N];上海中医药报;2002年

6 山西省洪洞县中医医院针灸科 蔡晓刚;面瘫治疗时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N];上海中医药报;2014年

7 李铃;治周围性面瘫验方[N];农村医药报(汉);2006年

8 本报记者 曹玉祥;中老年人伏夏谨防面瘫[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6年

9 衣晓峰;筛选出周围性面瘫电针疗法最佳方案[N];中国医药报;2006年

10 衣晓峰 靳万庆;周围性面瘫电针疗法最佳方案[N];中国中医药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洋;多针浅刺分期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与实验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5年

2 卫彦;不同针刺参数对实验性周围性面瘫兔面神经损伤再生修复影响的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6年

3 林育廷;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观察与理论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6年

4 唐宏图;电针周围性面瘫患者合谷、后溪、地仓穴的功能磁共振成像比较研究[D];湖北中医学院;2007年

5 薛玉斌;功能性电刺激恢复周围性面瘫兔眨眼功能的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4年

6 陈武将;刺血疗法在周围性面瘫治疗中的作用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6年

7 林凤英;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瘫与物理治疗的临床对比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年

8 田丽莉;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文献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9 李在渊;基于面手运动任务态fMRI技术研究“面口合谷收”的中枢机制[D];安徽中医药大学;2017年

10 晁秀华;局部应用壳聚糖—磷酸甘油—神经生长因子缓释凝胶联合静脉导管治疗大鼠面神经损伤的实验研究[D];山东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亚超;穴位贴敷联合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风寒型)的临床研究[D];长春中医药大学;2019年

2 孙妙玲;针刺结合推拿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研究[D];长春中医药大学;2019年

3 张彤;隔姜灸加针刺结合中西药治疗风寒型周围性面瘫的临床观察[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9年

4 马悦;针刺结合加味牵正汤治疗急性期风寒型周围性面瘫临床疗效观察[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9年

5 张睿率;舍岩针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理论与临床应用研究[D];长春中医药大学;2018年

6 郑光源;应用表面肌电图对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评价及相关性的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8年

7 刘真;杨佃会教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经验总结[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8年

8 徐慧;周围性面瘫中医用药规律及临床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8年

9 邵卓益;电针联合麦粒灸治疗周围性面瘫后遗症的临床观察[D];浙江中医药大学;2019年

10 郭晓敏;“通络止痉方”结合针刺治疗早期风寒型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研究[D];山西中医药大学;2019年



本文编号:27824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enjingyixue/27824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f16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