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神经病学论文 >

头颈动脉夹层致头颈部疼痛特点及相关因素分析

发布时间:2020-09-10 14:26
   背景及目的:头颈动脉夹层(cervicocerebral artery dissection,CAD)是指动脉壁剥离产生血肿导致动脉管腔狭窄或动脉瘤形成的急性脑血管疾病,是儿童和中青年人缺血性卒中的重要原因。CAD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阶段,但在35-50岁之间更为常见。流行病学显示CAD导致的缺血性卒中占所有缺血性卒中的2%,但在55岁以下人群缺血性卒中内却高达25%。其临床表现可以包括以下症状中的一种或几种,如头痛、颈痛、霍纳氏综合征、蛛网膜下腔出血、颅神经麻痹和脑缺血。在多数情况下,头颈部疼痛可以是缺血性卒中出现之前的最初表现。但因疼痛可类似肌肉收缩性疼痛、三叉神经痛、偏头痛等,故在没有明显神经功能缺损的情况下,难以区分CAD和其他原因引起的头颈部疼痛,很多患者往往只是单纯按头颈部疼痛诊治。脑卒中相关性头痛的出现比例为16%-27%不等,缺血性卒中的部位和病因是卒中相关性头痛出现的主要决定因素。有报道称伴有头痛的脑梗死患者比无头痛者脑梗死复发风险低,有着更好的血管预后,但头颈动脉夹层导致的脑梗死多需要进行血管内治疗以防出现进一步梗死或出血等不良事件,所以从脑梗死患者中将头颈动脉夹层患者识别出来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对头颈动脉夹层引起的头颈部疼痛特点的研究较少。本研究通过对头颈动脉夹层患者头痛表现的详细收集整理,分析CAD引起的头颈部疼痛的特点并探究CAD患者疼痛的相关因素;将夹层性脑梗死患者的头痛表现与非夹层性脑梗死患者的头痛表现进行对照,分析CAD导致的脑梗死患者的头痛特点。方法:前瞻性登记2010-2017年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和神经介入科诊治的非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头颈动脉夹层患者146例。对其中60例存在头颈部疼痛的患者详细收集其临床表现,分析头颈动脉夹层导致的头颈部疼痛特点;对其中临床化验资料完整的130例患者按是否存在头颈部疼痛分为有疼痛组和无疼痛组,分析两组之间相关指标的差异,探究CAD患者疼痛的相关因素;将146例中81例CAD导致急性脑梗死的患者和前瞻性连续登记的神经内科诊治的84例大动脉粥样硬化(large artery atherosclerosis,LAA)导致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将存在头颈部疼痛的脑梗死患者根据脑梗死的病因分为CAD组(34例)和LAA组(19例)。通过对比两组中具有头颈部疼痛患者的疼痛表现,得出CAD导致的脑梗死患者的头痛特点。结果:1.存在头颈部疼痛的60例CAD患者的疼痛特点60例存在头颈部疼痛的头颈动脉夹层患者中有98.3%的患者疼痛呈急性发作;70.6%(12/17)的前循环动脉夹层患者和88.4%(38/43)的后循环动脉夹层患者存在中度至重度的疼痛;41.2%(7/17)的前循环动脉夹层患者疼痛部位累及颞部,46.5%(20/43)的后循环动脉夹层患者疼痛部位累及枕部;在前循环动脉夹层患者中23.5%(4/17)的患者呈搏动性痛,23.5%(4/17)的患者呈胀痛。在后循环动脉夹层患者中32.6%(14/43)的患者呈搏动性痛,20.9%(9/43)的患者呈胀痛;头颈部疼痛可以出现在夹层部位同侧(40.0%)、双侧(52.7%)或对侧(7.3%)。2.130例临床化验资料完整的CAD患者头颈部疼痛相关因素分析结果130例患者中有头颈部疼痛组56例(43.1%),无疼痛组74例(56.9%)。分析显示两组患者在性别、夹层部位、饮酒史、既往头痛史、近期感染史及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上存在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值均小于0.05)。多自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OR 4.01,95%CI 1.63 9.85,P=0.002)、后循环夹层(OR 3.18,95%CI 1.39 7.28,P=0.006)、既往有头痛病史(OR 4.72,95%CI 1.08 20.52,P=0.039)及LDL水平小于1.8mmol/L(OR 2.90,95%CI 1.15 7.34,P=0.025)和疼痛的出现相关,是头颈面部疼痛的危险因素。3.CAD导致的脑梗死患者的头痛特点对于CAD组患者,疼痛可以出现在夹层动脉的同侧(41.9%)、双侧(41.9%)或对侧(16.1%)。在LAA组的单侧脑梗死患者中,疼痛亦可位于同侧(25.0%)、双侧(58.3%)或对侧(16.7%),但多为双侧;当动脉夹层出现在前循环时,55.6%的患者疼痛位于颞部。当动脉夹层出现在后循环时,65.2%的患者疼痛位于枕部和颈部;CAD组患者的搏动性疼痛发生率较高(30.0%),而LAA组则胀痛更为多见(43.8%);CAD组患者常出现重度疼痛(46.9%),LAA组患者常出现轻度疼痛(52.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并且在CAD组中,夹层动脉病变的长度(≥20mm)与疼痛的强度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28)。结论:1.头颈动脉夹层引起的头颈部疼痛常为新发的急性中度至重度疼痛,多表现为搏动样痛和胀痛。2.后循环动脉夹层要比前循环动脉夹层更容易出现疼痛。后循环动脉夹层疼痛多位于枕部和颈部,前循环动脉夹层疼痛多位于颞部。3.头颈动脉夹层导致的脑梗死患者常出现头颈部疼痛症状,常为重度、搏动样痛。非夹层性脑梗死引起的头颈部疼痛常为轻度疼痛、胀痛。4.女性患者、夹层位于后循环、低密度脂蛋白低于1.8mmol/L及既往存在头痛病史的CAD患者更易出现头颈部疼痛表现。
【学位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R743
【部分图文】:

影像学表现,头颈,椎动脉,基底动脉


16图 1.1 头颈动脉夹层影像学表现。A1,A2:基底动脉夹层,时间飞跃法(time offlight, TOF)原始轴位图像显示基底动脉被管腔内线样低信号分割,三维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示基底动脉局部增粗。B1,B2:左侧椎动脉夹层,TOF 原始轴位图像显示左侧椎动脉管腔周围新月形高信号环绕。高分辨磁共振成像增强 T1WI 像显示左侧椎动脉假腔内因湍流所致的不均匀信号。C:左侧椎动脉V4 段夹层动脉瘤,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重建示左侧椎动脉局部管径增粗呈瘤样扩张。D:右侧椎动脉 V4 段夹层,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angiography, DSA)示内膜瓣翘起致管腔狭窄。E:左侧椎动脉 V4 段夹层动脉瘤,DSA 示瘤样扩张和不规则狭窄。F:左侧椎动脉 V4 段动脉夹层,DSA 示血管呈梭形膨大。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坐班族这10种姿势要避免[J];家庭医药.快乐养生;2017年09期

2 eHow Contributor;如影随风;;如何快速缓解颈部疼痛[J];健康管理;2014年02期

3 梁朝革;贾连顺;;颈部疼痛的相关因素[J];颈腰痛杂志;2008年02期

4 贺仙光,许万兵;以右颈部疼痛为主要表现的不稳定型心绞痛1例[J];中国心血管杂志;2005年04期

5 汪名霞;对一例颈部疼痛肿胀患者的处置[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1年07期

6 于玲;治疗颈部疼痛的有效穴[J];针灸临床杂志;2001年03期

7 范惠然;以咯血为主要表现的甲状腺癌一例报告[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1988年01期

8 李海良;;颈部疼痛康复方法[J];网球;2012年01期

9 柳R

本文编号:28159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enjingyixue/28159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e2a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