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内动脉闭塞患者缺血性卒中急性期血压变异性与预后的关系
发布时间:2020-09-12 09:51
目的:本研究拟探索颈内动脉闭塞(Internal carotid artery occlusion,ICAO)患者缺血性卒中急性期血压变异性(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BPV)与3个月预后的关系,为缺血性卒中急性期血压管理提供方案。方法:连续对2017年6月至2018年12月于延安大学咸阳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ICAO患者在脑卒中发生后的48小时内进行至少10次血压测量。共有206例患者参加该研究,其中8例患者符合排除标准,20例患者在随访中丢失。首先,收集、记录符合条件的178例患者的临床特征,应用多个血压参数进行血压描述:收缩期血压和舒张期血压的平均值、最大值、最小值、最大值和最小值之差、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SD)和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CV)。根据基线严重程度的二分法定义功能预后,将所有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通过独立样本的t检验,多变量调整模型,多变量非调整模型,包括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作为协变量、3个月改良Rankin评分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作为二元变量的校正模型等对两组血压参数进行分析。排除患者年龄、性别等混杂因素后,将所有患者的血压变异参数值从低到高排列,将其分为BPV较小组和BPV较大组,比较两组的一般特征、血压参数、mRS评分和预后情况。结果:一、3个月时,根据基线严重程度的二分法定义功能预后,110例患者预后良好,68例患者预后不良。两组一般特征及血压参数的比较如下:1.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在年龄、男女比例、梗死部位、颈内动脉闭塞侧、入院时NIHSS评分、合并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抽烟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预后不良组三个月NIHSS评分远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具有统计学上的显著性意义(P0.001)。2.两组患者入院48小时血压参数比较:预后不良组的收缩压的最大值,舒张压的最大值,收缩压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舒张压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收缩压的SD,舒张压的SD,收缩压的CV,舒张压的CV均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3.独立样本的t检验和多变量非调整模型显示:预后不良组的收缩压的最大值,舒张压的最大值,收缩压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舒张压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收缩压的SD,舒张压的SD,收缩压的CV,舒张压的CV均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最终的多变量调整模型显示:两组平均收缩压不是主要差异,差异在于收缩压和舒张压的最大值,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SD和CV。4.仅包括收缩压的多变量/调整后的模型结果支持完整模型。预后不良组患者的收缩压最大值,收缩压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SD,CV均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收缩压的平均值和最小值在两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5.在包括基线NIHSS评分作为协变量和3个月mRS评分作为二元变量的模型中,结果与由基线NIHSS评分校正的3个月的mRS评分的模型相似:预后不良组的收缩压的最大值,舒张压的最大值,收缩压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舒张压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收缩压的SD,舒张压的SD,收缩压的CV,舒张压的CV均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二、根据血压变异参数值将所有患者分为BPV较小组和BPV较大组,两组患者一般特征、血压参数、mRS评分和预后情况比较如下:1.两组患者在年龄、男女比例、入院时NIHSS评分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3个月NIHSS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上的显著性意义。2.BPV较大组收缩压SD、收缩压CV、舒张压SD、舒张压CV均高于BPV较小组,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意义。3.两组3个月mRS评分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意义。4.根据Spearman秩相关检验显示两组患者BPV与3个月预后呈显著相关关系。结论:1.ICAO患者缺血性卒中急性期BPV与患者不良的临床预后呈负相关。2.ICAO患者缺血性卒中急性期收缩压和舒张压最大值越高,脉压差越大,预后越差。3.ICAO患者缺血性卒中急性期平均收缩压与患者临床预后无关。
【学位单位】:延安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R743.3
【学位单位】:延安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R743.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任菊;;社区跟进式护理在缺血性卒中患者康复期的应用效果[J];慢性病学杂志;2019年07期
2 展珊珊;王锐;王毅飞;付锦;;外泌体与缺血性卒中的研究进展[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19年02期
3 高磊;王艳芳;;52例青年缺血性卒中的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与危险因素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年02期
4 张长青;王伊龙;王春雪;刘丽萍;赵性泉;王拥军;;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复发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卒中杂志;2018年01期
5 徐艳;吴继云;于江;;首发缺血性卒中患者短期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分析[J];护理管理杂志;2018年02期
6 赵素平;袁军;李自如;;重症缺血性卒中患者的能量评估研究进展[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年18期
7 陈杨;冯加纯;;缺血性卒中生化标志物的研究进展[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18年03期
8 廖一夫;曹裕民;黄俊;张丽;代成波;马桂贤;张雄;;心房颤动患者29495例缺血性卒中危险因素回顾性分析[J];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018年02期
9 郭凤杰;;甲磺酸双氢麦角毒碱治疗缺血性卒中所致头痛的疗效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年70期
10 袁亚辉;徐祖兵;江剑辉;;1056例丰城市夏季缺血性脑卒中分析[J];江西医药;2016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t熷
本文编号:28174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enjingyixue/2817482.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