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神经病学论文 >

前循环多发性颅内动脉瘤破裂预测模型的建立和评估

发布时间:2017-04-02 05:03

  本文关键词:前循环多发性颅内动脉瘤破裂预测模型的建立和评估,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探究与前循环多发性颅内动脉瘤(Multiple intracranial anterior circulation aneurysm, AC-MI A)破裂相关的高危因素。同时建立AC-MIA破裂风险评估模型,并对所建模型的真实性和稳定性进行评价。方法对回顾性收集的72例AC-MIA患者及其所含的157个颅内动脉瘤进行破裂相关因素的分析。其中研究因素包括患者相关因素(年龄、性别、吸烟史、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和。心脑血管病史)、动脉瘤位置、动脉瘤类型、子瘤以及动脉瘤形态学参数[大小、瘤宽、颈宽、瓶颈因子(bottleneck factor, BNF)、高宽比(height/width ratio, H/W)、纵横比(aspect ratio, AR)和瘤体长度/载瘤动脉直径(size ratio,SR)]。通过单因素分析获得与AC-MIA破裂相关的高危因素,并应用这些因素建立二项logistic回归模型。将此模型在一组前瞻性收集的AC-MIA患者中进行检验,评价模型预测动脉瘤状态的准确性。结果在单因素分析中,年龄小于40岁的患者比例在AC-MIA破裂组和AC-MIA未破裂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7);动脉瘤位置(P=0.019)、动脉瘤类型(P=0.015)和子瘤(P=0.000)在破裂动脉瘤组和未破裂动脉瘤组存在显著性差异。动脉瘤形态学参数中,破裂动脉瘤组的动脉瘤大小、瘤宽、BNF、AR和SR均显著大于未破裂动脉组,P值分别为0.000、0.000、0.001、0.000和0.000。二项logistic回归模型最终保留存在显著性差异的高危因素为AR (P=0.041)、SR (P=0.036)和子瘤(P=0.011)。所得到的模型在回顾性收集的AC-MIA患者中检验所得的灵敏度、特异度和真实性分别为71%、77%和75%;在前瞻性收集的AC-MIA患者中检验所得的灵敏度、特异度和真实性分别为91%、89%和90%。结论AR、SR、子瘤是AC-MIA破裂的独立危险因素。模型在回顾性和前瞻性资料中的均有良好的预测表现,对预测AC-MIA破裂的风险有一定的价值。
【关键词】:多发性颅内动脉瘤 前循环 破裂风险 二项logistic回归模型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743;R-332
【目录】:
  • 致谢4-5
  • 中文摘要5-7
  • Abstract7-10
  • 1 引言10-12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12-16
  • 3 结果16-23
  • 4 讨论23-27
  • 5 结论27-28
  • 6 参考文献28-34
  • 综述34-46
  • 参考文献41-46
  • 作者简介46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张腾;陈剑;;颅内动脉瘤形态学与破裂关系研究进展[J];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2014年03期

2 陈亚坤;顾进茂;黄承光;;基于3D-DSA的前交通动脉瘤形成的形态学因素研究[J];成都医学院学报;2015年03期

3 任国荣;姜平;曹枭强;李玉生;王冬青;王存祖;;基于CT的三维颈内动脉瘤手术前后的血流动力学分析[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3年10期

4 郝铭;马骏;;形态参数在颅内中小型动脉瘤破裂风险评估中的研究进展[J];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4年01期

5 李元辉;管生;徐浩文;郭新宾;权涛;刘朝;王子博;李冬冬;;颅内≤5mm动脉瘤破裂的危险因素分析[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5年02期

6 孔祥溢;关健;李军;杨义;李永宁;马文斌;王任直;;氧化应激促发颅内动脉瘤的研究进展[J];基础医学与临床;2015年04期

7 杨光伟;邓楠;陈礼刚;;CT在早期前交通动脉瘤破裂诊断中的临床意义[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3年10期

8 周存河;崔彩霞;刘怀军;刘增品;;磁共振血管造影测量脑动脉分叉角度对颅内动脉瘤筛查及测评的临床应用价值[J];中国全科医学;2015年17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赖小彪;前交通动脉瘤形成、破裂和复发的危险因素及破裂的血流动力学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2 万子昂;基于患者特征的颅内动脉瘤破裂相关危险因素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迁迁;基于CTA技术的颅内动脉瘤诊断及破裂风险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2 杨勇;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动脉瘤相关血管形态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3 杨全喜;颅内动脉瘤壁TRPC1和Beta-catenin的表达及其意义[D];南昌大学医学院;2013年

4 刘元早;数字减影CTA诊断破裂颅内动脉瘤和预测动脉瘤破裂的价值[D];川北医学院;2014年

5 张祥茂;颅内多发动脉瘤患者破裂与未破裂动脉瘤形态学特征对比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4年

6 胡腾;血流动力学改变与后交通动脉瘤形成的相关性分析[D];大连医科大学;2014年

7 徐东宝;兔颈动脉瘤模型的建立及基础研究[D];延安大学;2014年

8 崔岩;后交通动脉瘤破裂因素分析[D];中南大学;2014年

9 李中凡;P120-catenin和VE-cadherin在颅内动脉瘤壁的表达及意义[D];南昌大学;2014年

10 李晓波;EDNRA、CDKN2B-AS1、JDP2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散发颅内动脉瘤关联分析[D];泸州医学院;2014年


  本文关键词:前循环多发性颅内动脉瘤破裂预测模型的建立和评估,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818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enjingyixue/2818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dfe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