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神经病学论文 >

缺血性脑卒中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的网状meta分析和改良TOAST分型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15 09:57
   目的:应用网状meta分析的方法评价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西洛他唑、双嘧达莫、替格瑞洛单独或联合使用在长期预防缺血性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的疗效及出血风险。方法:计算机按照检索策略检索PubMed,Medline,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全面搜集建库至2018年9月30日之前发表的关于缺血性脑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抗血小板治疗的随机对照试验。由两名研究者独立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后,采用由Cochrane手册提供的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对所纳入的研究进行风险评估,提取有效数据,应用Stata14.0和GeMTC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有26项试验包括88755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四个结局指标均使用一致性模型进行网状meta分析。关于卒中复发事件,有25篇相关研究,传统meta分析结果表示,西洛他唑(OR=0.65 95%CI=0.50-0.85)、阿司匹林加氯吡格雷(OR=0.75 95%CI=0.64-0.88)、替格瑞洛(OR=0.84 95%CI=0.76-0.94)相较于阿司匹林能降低卒中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网状meta分析结果表示,阿司匹林(OR=0.74 95%CI=0.59-0.93)、阿司匹林联合双嘧达莫(OR=0.6695%CI=0.53-0.83)、氯吡格雷(OR=0.65 95%CI=0.50-0.85)、替格瑞洛(OR=0.62 95%CI=0.47-0.83)、阿司匹林加氯吡格雷(OR=0.6195%CI=0.47-0.81)、西洛他唑(OR=0.51 95%CI=0.36-0.75)在预防卒中复发方面比安慰剂更有效,其中西洛他唑的疗效最优。有23篇研究报道了复合血管事件的发生,传统meta分析结果表示,与阿司匹林相比,西洛他唑加阿司匹林(OR=0.46 95%CI=0.22-0.97)、西洛他唑(OR=0.69 95%CI=0.56-0.85)、阿司匹林加氯吡格雷(OR=0.78 95%CI=0.71-0.87)、替格瑞洛(OR=0.86 95%CI=0.78-0.95)更能降低复合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网状meta分析结果表明,和安慰剂相比,在复合血管事件发生方面,阿司匹林(OR=0.72 95%CI=0.60-0.87)、阿司匹林加双嘧达莫(OR=0.6695%CI=0.56-0.79)、氯吡格雷(OR=0.65 95%CI=0.53-0.79)、替格瑞洛(OR=0.62 95%CI=0.50-0.77)、阿司匹林加氯吡格雷(OR=0.6195%CI=0.49-0.74)、西洛他唑(OR=0.54 95%CI=0.43-0.71)、阿司匹林加西洛他唑(OR=0.32 95%CI=0.16-0.74)的发生概率依次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关于出血事件,有18篇相关研究,网状meta分析结果表明,阿司匹林(OR=2.37 95%CI=1.10-5.05)、阿司匹林加氯吡格雷(OR=3.9095%CI=1.74-8.90)与安慰剂相比有较高的出血风险。而与阿司匹林加氯吡格雷相比,阿司匹林(OR=0.61 95%CI=0.43-0.83)、替格瑞洛(OR=0.48 95%CI=0.25-0.88)、阿司匹林加双嘧达莫(OR=0.45 95%CI=0.28-0.73)、氯吡格雷(OR=0.37 95%CI=0.22-0.61)、西洛他唑(OR=0.18 95%CI=0.08-0.33)的出血风险依次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关于死亡事件,有16篇相关研究,传统meta分析及网状meta分析结果表示,各方案比较组结果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等级概率图显示,西洛他唑加阿司匹林组死亡事件发生率可能最低,其次可能是西洛他唑组,发生率最高的可能是安慰剂组。结论:在缺血性脑卒中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抗血小板长期二级预防治疗中,西洛他唑从综合疗效和安全性来说明显优于其他治疗方案,并且可能降低死亡风险。但目前纳入的关于西洛他唑的研究均来自亚洲地区,未来需要更多关于西洛他唑对非亚洲地区患者二级预防的研究证明。除西洛他唑外,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的综合疗效优于其他方案,但出血风险相较于其他组明显增高。相较于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替格瑞洛、阿司匹林联合双嘧达莫的综合疗效均更优,并且出血风险更低,但部分方案纳入的研究数量较少,需要更多研究证明。目的:了解川东北地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stroke,IS)患者韩国改良TOAST病因分型的构成比,并分析各亚型与不同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持续性收集2016年8月1日至2018年9月30日因急性IS在南充市中心医院住院治疗的患者732例,依据韩国改良TOAST分型标准确定每个患者所属病因学亚型,并分别探索不同亚型与不同危险因素的关系。结果:本研究纳入的732例IS患者,改良TOAST亚型的构成比例为: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AT)亚型65.6%,心源性栓塞(CE)亚型11.9%,小动脉病变(SAD)亚型4.1%,其他明确病因型(SOE)1.4%,不明原因型(SUE)17.1%。不同改良TOAST分型患者在合并高血压(x~2=13.210P0.05)、高脂血症(x~2=9.422,P0.05)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韩国改良TOAST分型有效减少了不明原因型的比例,高血压与高脂血症在不同病因分型的IS患者中存在差异,为IS的个体化治疗以及二级预防提供了参考依据。
【学位单位】:西南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R743.3
【部分图文】:

偏倚,风险图,不一致性


图 3 总体偏倚风险图代表低风险偏倚、黄色代表风险偏倚不明确、红色代表高风险偏倚。致性检测ata软件会对闭合环中的不一致性进行分析,计算不一致性因子( Z 检验。若 P>0.05,则不存在不一致性。对四个结局指标纳入别进行不一致性检测,经检测均未发现明显不一致性(P>0.05用一致性模型。检测结果见图 4(a、b、c、d)、表 2(a、b、c、A-C-CLLoop0.95IF(0.00,1.97)(truncated)95%CI0.000Heterogeneity( 2)Loop-specific

柱状图,复发率,柱状图,等级


1.32)(0.73,1.06)(0.54,2.89)A+D(0.83,1.17)(0.49,1.03)(1.25,1.92)(0.76,1.18)1.14(0.97,1.34)0.89(0.75,1.05)1.18(0.55,2.85)1.01(0.86,1.20)C0.74(0.50,1.04)1.56(1.22,1.98)0.95(0.76,1.19)1.54(1.13,2.18)1.20(0.86,1.77)1.58(0.73,4.64)1.35(0.97,2.03)1.35(0.97,2.00)Cl2.11(1.43,3.18)1.29(0.91,1.94)0.73(0.59,0.91)0.57(0.45,0.72)0.74(0.34,1.84)0.65(0.52,0.80)0.64(0.50,0.82)0.47(0.31,0.70)P0.61(0.47,0.80)1.19(1.02,1.40)0.93(0.76,1.14)1.23(0.58,3.03)1.06(0.85,1.32)1.05(0.84,1.31)0.78(0.52,1.10)1.63(1.25,2.13)T注:表格内为两种方案比较的的比值比(OR)和 95%置信区间,95%置信区间不包括 1有统计学意义。加粗的数字为有统计学意义的结果。(A:阿司匹林 C:氯吡格雷 D:双嘧达莫 Cl:西洛他唑 T:替格瑞洛 P:安慰剂)

柱状图,复合血管,概率,柱状图


图 10 各抗血小板方案复合血管事件发生率的等级概率柱状图注:Rank 代表等级,Rank 数值越大,提示该干预措施位于该等级的概率越大。(A:阿司匹林 C:氯吡格雷 D:双嘧达莫 Cl:西洛他唑 T:替格瑞洛 P:安慰剂)5.3 出血事件5.3.1 两两直接比较的 meta 分析我们对所有治疗方案进行了两两比较,结果见图 11。结果显示:与阿司匹林相比,接受西洛他唑(OR= 0.36 95%CI=0.23, 0.57 )治疗的患者出血事件发生概率低,接受阿司匹林加氯吡格雷(OR= 1.56 95%CI=1.26,1.92)治疗的患者大出血事件发生概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达德丽;达德玲;王涛;任宏霞;李妍怡;;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研究进展[J];中医研究;2019年09期

2 刘青;叶鹏;Gill D;James NE;Monori G;Lorentzen E;Fernandez-Cadenas;Lemmens R;Thijs V;Rost NS;Scott R;Hankey GJ;Lindgren A;Jern C;Maguire JM;;缺血性脑卒中后遗传决定的抑郁风险和功能结局[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9年08期

3 李康;蒋波笛;朱蕾;何菊芳;王迪;孙彬;雷红;;氧化指标与首发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研究[J];医学研究杂志;2019年07期

4 符启锐;李红梅;刘俊伟;;2型糖尿病合并缺血性脑卒中患病的危险性因素及预防措施研究[J];四川医学;2019年09期

5 王志;;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轻型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J];中外医学研究;2019年29期

6 王静悦;张江;彭延波;;研究不同脑梗死分型对进展型缺血性脑卒中的影响[J];河北医学;2019年09期

7 胡瑞婷;覃冬华;胡瑞光;冯晓敏;;缺血性脑卒中相关基因筛选和功能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9年01期

8 宋瑞;苏同生;;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与性别、合并疾病的关系探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年12期

9 徐华伟;;缺血性脑卒中与多位点遗传风险计分的关系[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9年07期

10 陈梦萦;展淑琴;车璐;曹军霞;张晓冬;石金铭;巩付华;郑少微;;双抗患者缺血性脑卒中复发与血小板高反应性的相关性研究[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19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从晓;MSC中抑制PHD2的表达对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研究[D];东南大学;2018年

2 蔡予;内源性扩增调节性T细胞干预糖尿病小鼠缺血性脑卒中及其影像学评价[D];东南大学;2018年

3 杨敬源;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NT-proBNP和Calectin-3水平对其预后影响[D];苏州大学;2018年

4 苏增锋;心踝血管指数在缺血性脑卒中的应用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8年

5 赵芳芳;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脑微出血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及脑白质病变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8年

6 王媛;首发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认知障碍与非急性期假性延髓情绪发病关联性的巢式病例对照研究[D];山东大学;2018年

7 邓齐文;长链非编码RNA在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价值及其在卒中后免疫抑制的分子机制研究[D];东南大学;2018年

8 刘亦伦;超微血管成像技术检测颈动脉斑块新生血管及其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7年

9 李硕;他汀类代谢相关基因多态性与河南汉族人群缺血性脑卒中预后的相关性研究[D];郑州大学;2019年

10 刘鹃;MEG3调控脑卒中后血管新生的功能及机制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惠芳;院外随访教育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康复的影响[D];延安大学;2019年

2 欧阳倩;干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疗效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D];南方医科大学;2019年

3 吕辰菲;白介素受体相关激酶M基因敲除对缺血性脑卒中的影响的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9年

4 吕要改;缺血性脑卒中相关circRNA-miRNA-mRNA调控网络探索研究[D];吉林大学;2019年

5 徐杭杭;金丝桃苷通过IP_3/PKC信号通路调控脑血管TRPV4改善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机制研究[D];皖南医学院;2019年

6 高雅;幽门螺杆菌感染与缺血性脑卒中不良预后的关系[D];苏州大学;2018年

7 肖苏军;星状神经节阻滞对既往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氧代谢及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D];南昌大学;2019年

8 黄满香;左心房大小与缺血性脑卒中相关性的Meta分析[D];南昌大学;2019年

9 张朝钢;缺血性脑卒中高危人群血清中可替宁浓度和脑小血管病变的相关性分析[D];河南大学;2019年

10 徐娟娟;缺血性脑卒中老年患者出院准备度相关因素及其对非计划再入院影响的研究[D];河南大学;2019年



本文编号:28420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enjingyixue/28420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be3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