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通道置管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
【文章目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6]
1.4 问卷调查及评分标准[7]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及ADL的评分比较
2.2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比较
3 讨论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万和斌,殷瑞和,刘景萍;微侵袭治疗大出血量高血压脑出血32例报道[J];临床荟萃;2000年21期
2 张应春,徐圣奎;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附32例报告)[J];临床荟萃;2000年23期
3 刘中洪,孙李法,黄鼎孝;高血压脑出血87例手术治疗[J];中国医师杂志;2000年S1期
4 刘伟英;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治疗的护理[J];山东医药;2001年12期
5 黄载文,曹传伟,宁世金;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中重型高血压脑出血35例[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1年03期
6 陈晓雷,耿军,陈硕朗;联合评分在高血压脑出血预后的评估及手术指征探讨中的应用[J];广州医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7 蒲智,龚措杰,薛松,吴科学;西藏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的现状[J];西藏医药杂志;2001年02期
8 刘培英,王勇;外科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体会[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2年03期
9 杨桐,苏平,徐全;高血压脑出血死亡因素分析[J];黑龙江医学;2002年08期
10 李党明,杨凯;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19例疗效分析[J];河南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2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苗旺;雌激素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内皮祖细胞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2 蒋永祥;弥散张量成像技术在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预后评估中的应用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2年
3 陈现红;高血压脑出血临床回顾性分析及其脑水肿发生机制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伟功;两种微创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对比及与血清NSE相关性研究[D];福建中医药大学;2015年
2 杨凯;不同手术方式及手术时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研究[D];泰山医学院;2014年
3 张艳利;TNF-α、VEGF及ET-1在高血压脑出血血肿周围脑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的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4 唐黎;石河子市高血压脑出血流行病学特征及预后相关因素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5年
5 田宝刚;弥散张量成像技术在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预后评估中的初步应用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6 尹立山;UCH-L1、GFAP和MMP-9对高血压脑出血临床意义的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7 李克和;手术方式和手术时机的选择对不同部位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预后影响的临床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5年
8 王乃超;高血压脑出血神经行为、影像及血清蛋白谱分析[D];昆明医科大学;2015年
9 张宏兵;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方式选择的临床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5年
10 周晋;微创双管置入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评价[D];华北理工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8844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enjingyixue/28844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