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梗死患者体位性血压改变的临床研究
本文关键词:急性脑梗死患者体位性血压改变的临床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研究背景:体位性高血压及体位性低血压与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相关。研究发现体位性血压改变在脑卒中人群中具有较高的患病率,其可能为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作为脑卒中发生的预测因子。脑梗死作为神经科最常见的急性病,具有较高的致残率、致死率。因此,观察并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合并体位性血压改变的相关因素及患病情况,可为其预防提供临床依据。目的:了解急性脑梗死人群中体位性低血压、体位性高血压的患病率,观察其临床特点并探讨可能与之相关的危险因素;评估认知功能损害与体位性血压改变的相关性;分析急性脑梗死合并体位性血压改变患者认知损害领域的分布。方法:以2015年4月-2016年2月在吉林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于上午7点至9点测量患者的卧位及立位(0分钟、1分钟、2分钟)血压,依据血压结果将患者分为体位性低血压组(OH组)、体位性高血压组(OHT组)及体位性血压无改变组(ONT组)。分析各组基本临床资料、颈动脉超声、血生化指标以及头颅MRI等检查结果。并对各组患者行中文版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及MMSE认知功能筛查。根据MOCA评分将其分为认知功能损害组和无认知功能损害组,分析可能的危险因素。结果:1.共收集164例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平均年龄65岁,其中男性91例,女性73例,OH、OHT及ONT的患病率分别是14.02%(23例)、10.98%(18例)及75%(123例)。2.三组卧位时以及立位0min、1min、2min时心率变化均无统计学差异。3.OH组、OHT组及ONT组组间的年龄、学历、BMI以及性别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组间的冠心病、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烟酒史、脑白质疏松、脑血管狭窄等疾病的患病率,无统计学差异。但OH及OHT组伴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白质疏松患者所占比例较ONT组高。此外,脑梗死的病灶数量、部位及梗死体积在三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4.OH组与OHT组应用降血压药物的比例均较ONT组高,有统计学差异。5.与ONT组相比,在体位变化时OH组出现头晕的比例明显增高,三组在口干、眼干等自主神经症状以及睡眠障碍的发生上无统计学差异。6.OH组与OHT组的MOCA及MMSE评分均较ONT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单因素分析发现合并脑白质疏松、应用降压药物、年龄、学历等与认知功能得分低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分析结果进一步分析只有受教育水平与认知功能障碍存在显著线性关系。8.OH组得分相对较低的认知领域为视觉、延迟记忆力领域。OHT组得分相对较低的领域为视觉、命名、延迟记忆力领域。三组在抽象思维能力领域的得分均不高。结论:1.OH及OHT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较常见。2.OH及OHT的发生与降压药物的应用具相关性。3.急性脑梗死患者中,OH及OHT与年龄、受教育程度、BMI、性别构成比、高血脂、烟酒史、脑血管狭窄无明显相关性。与脑梗死的病灶数量、部位及梗死体积等可能无关。但OH及OHT组较多伴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白质疏松。4.当体位改变时,OH的患者较ONT的患者易出现头晕症状。5.与ONT相比,OH及OHT更易出现认知功能损害。6.认知功能损害与合并脑白质疏松、年龄、受教育水平、应用降压药物等因素相关,其中受教育水平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最大,体位性血压改变可能不是认知功能减退的独立危险因素。
【关键词】:脑梗死 体位性低血压 体位性高血压 血管性认知损害 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743.33
【目录】:
- 前言4-5
- 中文摘要5-7
- Abstract7-10
- 英文缩略词对照表10-13
- 第1章 绪论13-20
- 1.1 体位性血压改变的临床研究进展13-17
- 1.2 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损害发病机制及相关危险因素综述17-20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20-24
- 2.1 研究对象20
- 2.2 研究方法20-21
- 2.3 诊断标准21-23
- 2.4.质量控制23
- 2.5.资料统计分析方法23-24
- 第3章 结果24-31
- 3.1 研究者人群基本情况24
- 3.2 OH、OHT、ONT分组24-29
- 3.3 认知功能损害分组29-31
- 第4章 讨论31-36
- 4.1 患病率差异大可能原因31
- 4.2 体位性血压改变与年龄的关联31-32
- 4.3 体位性血压改变与其他卒中危险因素32-33
- 4.4 体位性血压改变与梗死部位、数量、梗死体积的相关性33
- 4.5 体位性血压改变与使用降压药物的关联性33-34
- 4.6 体位性血压改变与临床症状的关联性34
- 4.7 体位性血压与认知功能损害的关联性34-35
- 4.8 体位性血压改变与脑梗死关系35-36
- 第5章 结论36-37
- 参考文献37-45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45-46
- 致谢4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月霞;体位变化对老年人血压的影响及护理对策[J];山东医药;2004年20期
2 程奔放;灌肠排便后致体位性晕厥发作1例[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1996年02期
3 张伟,童茂荣,夏锡荣,曹鄂洪,施毅,肖鑫武;体位性和非体位性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临床研究[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1999年08期
4 王德泉,王丽华;埋植永久性心脏起搏器致体位性膈肌抽动[J];实用心电学杂志;2002年01期
5 叶雅致;;不同体位心电图ST-T改变分析[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1年08期
6 谢德凤,,陈静,徐荣;体位性一过性肺型P波与非梗塞性Q波并存一例报告[J];江西医学院学报;1994年03期
7 朱伟华;体位性房室结双径路传导3例报道[J];浙江临床医学;2001年04期
8 刘坤申,黄希正,王振起,靳福昌,葛健,段进洞;三相阻滞致体位性、多变性心脏阻滞[J];中国循环杂志;1987年02期
9 孙志清;体位性癫痫1例报告[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1997年04期
10 许存林,张伟中,陈华辉,吴幼章,傅震;颅脑减压后体位性脑摆动[J];江苏医药;1998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凯丽;;老年患者在腹腔镜手术中体位性安全问题分析及护理[A];中华护理学会第16届全国手术室护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汇编(下册)[C];2012年
2 吴建民;;体位性心律失常[A];2003年全国危重病急救医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魏开敏;老年人防止跌倒十招[N];中国消费者报;2001年
2 陆基宗;司机用药与行车安全[N];中国医药报;2001年
3 主任医师 孙清廉;老人行动应慢半拍[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7年
4 ;让心脏正常“行驶”[N];医药经济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高莹;GNAS1和β肾上腺素能受体基因多态性与体位性血压改变的关联性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洁;高龄老人体位性血压变化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6年
2 张彤;急性脑梗死患者体位性血压改变的临床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本文关键词:急性脑梗死患者体位性血压改变的临床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914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enjingyixue/2914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