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神经病学论文 >

基于表面肌电技术对卒中患者上肢运动时躯干肌用力疲劳程度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19 23:45
  目的探讨卒中患者上肢运动过程中躯干肌用力疲劳情况。方法前瞻性连续纳入2019年4-9月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康复医学科住院的卒中患者作为卒中组,并招募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使用木插板分别让卒中患者的健侧和患侧上肢、健康志愿者利手侧上肢进行前后向置物-返回运动各15次,分3组完成,每组5次,组间间隔30 s。受试者在运动前后根据改良版Borg自觉用力程度量表对其自身疲劳程度进行评价,对比受试者运动前后的量表评分结果。利用表面肌电技术采集进行前后向置物-返回运动时躯干肌(运动侧斜方肌、双侧腹直肌、双侧腹外斜肌、双侧胸段及腰段竖脊肌)的肌电频域指标[平均功率频率(meanpower frequency,MPF)]平均值,分别比较卒中患者健侧、患侧运动时与健康志愿者利手侧肌肉MPF的差异。结果卒中组患侧和健侧上肢运动后改良版Borg自觉用力程度量表评分均较运动前升高(均P<0.001),而对照组运动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使用表面肌电图技术分析发现,在前后向置物-返回运动过程中,相比对照组,卒中组患者不论用患侧还是健侧上肢运动,其健侧腹直肌、患侧腹直肌、健侧腹外斜肌、患侧胸... 

【文章来源】:中国卒中杂志. 2020,15(09)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基于表面肌电技术对卒中患者上肢运动时躯干肌用力疲劳程度的研究


使用纱布将木棒固定于手掌内的方法

过程图,过程,木棒,插板


试者独立坐在有靠背的椅子上,双脚着地,双侧大腿完全放置在椅面上;在可调高度的桌子上放置6×6的木插板,确保木插板在受试者手肘高度;木插板放置在桌子边,与受试者相距20cm的位置,木插板的中点在受试者的中轴线上。1.3.2运动过程每位受试者安静休息1h后开始进行试验,每位受试者需要做前后向置物-放回运动15次,分3组完成,每组连续做5次,组间间隔30s。试验开始前,治疗师向受试者讲解动作流程,受试者手握小木棒(对抓握能力差的受试者,使用绷带将小木棒固定于手掌内,如图1所示),将木棒从起始位置(图2A)凹槽取出,放置在指定终末位置(图2B),再原路返回,记为完成一次动作。若受试者无法平稳准确地将木棒一次性插入凹槽内,治疗师和数据观察员不会对受试者提供任何言语或肢体上的辅助,直至受试者最后将小木棒成功放进凹槽内。过程开始时,必须在数据观察员确认数据可用,并发出“开始”口令后再开始做出动作,每个来回完成后,马上开始下一个来回,中间间隔不得超过1s,直至5个来回结束。健康志愿者使用利手侧上肢进行一次试验,卒中患者试验分两天进行,第一天进行患侧上肢运动试验,第二天进行健侧上肢运动试验。1.4表面肌电图测量方法本研究设置1名工程师负责表面肌电图采集系统的操作和软件数据有效性观察。采用美国Noraxon公司的Ultium-EMG传感器系统对受试者躯干肌群表面肌电数据进行采集。1.4.1电极片贴附位置与方法本研究按照表面肌电图采集推荐标准[6],共采集躯干9块肌肉的肌电信号,分别是:运动侧斜方饥双侧胸段竖脊饥双侧腰段竖脊饥双侧腹外斜饥双侧腹直迹电极表面材料为氯化银,采样电极与感应电极间距为2cm,电极方向与肌肉纤维平行。采样电极放置位置如下:①左侧和右侧

斜肌,电极,直肌,表面


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表2)。卒中组在使用健侧上肢进行前后向置物-返回动作中,与对照组相应肌肉MPF相比,健侧腹直饥患侧腹直饥健侧腹外斜饥患侧胸段竖脊肌的MPF均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健侧斜方饥患侧腹外斜饥健侧胸段竖脊饥健侧腰段竖脊肌和患侧腰段竖脊肌MPF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表3)。①斜方肌;②右侧腹直肌;③左侧腹直肌;④右侧腹外斜肌;⑤左侧腹外斜肌;⑥左侧胸段竖脊肌;⑦右侧胸段竖脊肌;⑧左侧腰段竖脊肌;⑨右侧腰段竖脊迹图3躯干肌表面电极片放置位置①⑤⑥⑦⑧⑨④③②表1Borg自觉用力程度量表评分比较结果(单位:分)项目对照组(利手侧)(17例)卒中组(17例)患侧健侧运动前6.00(6.00~6.50)6.00(6.00~7.00)6.00(6.00~7.00)运动后6.00(6.00~6.50)11.00(10.50~12.50)8.00(8.00~10.00)P值0.310<0.001<0.001表2卒中组患侧上肢进行前后向置物-返回动作过程中平均功率频率与对照组比较结果(单位:Hz)肌肉名称卒中组(患侧)(17例)对照组(利手侧)(17例)P值斜方肌77.20(66.33~90.02)80.15(63.02~115.20)0.141健侧腹直肌41.40(26.42~99.74)117.53(88.50~143.23)0.013患侧腹直肌64.63(34.45~74.18)123.45(76.04~164.25)0.034健侧腹外斜肌66.37(39.84~82.98)101.22(80.21~131.55)0.031患侧腹外斜肌97.90(53.02~135.00)118.79(70.06~132.41)0.470健侧胸段竖脊肌69.94(47.49~94.30)91.28(85.53~102.06)0.060患侧胸段竖脊肌62.19(59.20~81.45)99.63(80.61~107.77)0.012健侧腰段竖脊肌106.62(92.74~152.71)109.44(91.22~134.82)0.901患侧?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J]. 彭斌,吴波.  中华神经科杂志. 2018 (09)
[2]康复运动训练对急性脑卒中后疲劳患者日常活动能力的影响[J]. 梁汉周,梁雁,李普华,黄波.  实用临床医学. 2015(05)
[3]利用表面肌电信号评价肌肉疲劳的方法[J]. 皮喜田,陈峰,彭承琳,郑尔信.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2006(01)



本文编号:29879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enjingyixue/29879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c7d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