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神经病学论文 >

散发性包涵体肌炎与遗传性包涵体肌病的临床、病理、基因及蛋白质组学的比较学研究

发布时间:2021-02-25 02:28
  研究背景散发性包涵体肌炎(s-IBM)是一种好发于中老年男性的特发性炎性肌病,以隐袭起病、慢性进行性肌无力和肌萎缩为主要临床特点,股四头肌受累较多,可合并其他疾病。遗传性包涵体肌病(h-IBM)为常染色体显性或隐性遗传病,其中GNE肌病最为常见,通常在成年早期发病,主要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足下垂和肢体无力,股四头肌相对受累较少。但二者的临床表现并非绝对,均具有一定的异质性,有时候难以鉴别。受临床资源及诊断条件等限制,国内针对s-IBM和h-IBM的研究现状具有以下3个特点:①潜在患者众多,误诊、漏诊量大;②研究多停留于临床、病理分析,蛋白水平及发病机制探索较浅;③尚无二者的系统性对比研究。根据国内外文献的报道,可以看出镶边空泡的形成多伴有蛋白降解途径的异常,明确s-IBM和h-IBM发病后的蛋白改变及相应功能,对于未来阐明其发病机制、寻找生物学标志物和提供可能的治疗思路具有重要价值。研究目的1.通过临床资料分析及肌肉酶组织化学等技术方法,对30例s-IBM患者和20例以GNE肌病为代表的h-IBM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病理特点进行研究,探讨比较其各自的特点,以期为临床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更多的依... 

【文章来源】: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北京市

【文章页数】:145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散发性包涵体肌炎与遗传性包涵体肌病的临床、病理、基因及蛋白质组学的比较学研究


图2.1?s-IBM与GNE肌病患者的性别构成比??

肌病,发病年龄,患者


2.2.1.2临床症状与査体??一、首发症状??30例s-IBM患者中,3例(10%)以单纯双上肢无力起病,1例(3.3%)以双肢无力伴言语含糊起病,15例(50%)以双下肢无力起病,8例(26.8%)以四肢力起病,1例(3.3%)以左上肢无力起病,1例(3.3%)以右上肢无力起病,1例(3.3左手无力起病。20例GNE肌病患者中,1例(5%)以双上肢无力起病,13例(65以双下肢无力起病,4例(20%)以四肢无力起病,1例(5%)以左上肢无力起病,1例(5%)以右侧上下肢无力起病。二者均以双下肢无力起病最为多见(表2.1)。??表2.1?s-ffiM与GNE肌病患者的发病部位??双上肢(例)双下肢(例)四肢(例)单肢或单侧(例)合计(例)??s-IBM?4?15?8?3?30??GNE?1?13?4?2?20??

肌纤维,肌肉组织,空泡,肌病


图2.3?s-IBM患者肌肉组织HE染色可见三个萎缩肌纤维内有数量不等的裂隙形状的镶??边空泡,其内有嗜碱性泥沙样细小颗粒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GNE肌病下肢肌肉MRI特点及其脂肪化评分与临床的相关性[J]. 黄钰媛,陈阳,李劲,罗苏珊,林洁,朱雯华,卢家红,赵重波,奚剑英.  中华放射学杂志. 2017 (11)
[2]Critical protein GAPDH and its regulatory mechanisms in cancer cells[J]. Jin-Ying Zhang,Fan Zhang,Chao-Qun Hong,Armando E.Giuliano,Xiao-Jiang Cui,Guang-Ji Zhou,Guo-Jun Zhang,Yu-Kun Cui.  Cancer Biology & Medicine. 2015(01)
[3]遗传性包涵体肌病研究进展[J]. 鲁向辉,蒲传强.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10(01)
[4]包涵体肌炎的诊断标准[J].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肌肉病学组.  中华神经科杂志. 2003(01)
[5]注意散发性包涵体肌炎的诊断[J]. 蒲传强.  中华神经科杂志. 2009 (03)



本文编号:305029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enjingyixue/305029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f41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