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HT6受体拮抗剂SB271046对癫痫大鼠海马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研究
本文关键词:5-HT6受体拮抗剂SB271046对癫痫大鼠海马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本实验通过建立氯化锂-匹罗卡品癫痫大鼠模型,在癫痫发作后24小时内的不同时间点,观察自噬水平的变化。予5-羟色胺6受体(Serotonin 6 receptor,5-HT6R)拮抗剂SB271046干预,观察致痫大鼠海马神经元的自噬、凋亡和神经元变性的变化,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检测JNK信号通路,探讨5-HT6受体拮抗剂改善癫痫的可能机制。【方法】1、动物分组:分组一:体重220-250g成年雄性SD大鼠(N1=3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和癫痫组,观察癫痫发作后2h、6h、12h、24h相对于空白组的自噬变化。分组二:体重220-250g成年雄性SD大鼠(N2=40),先随机分为空白组、癫痫组,每组10只。然后造模成功后的癫痫组随机分为安慰剂组(癫痫+侧脑室注射二甲基亚砜(Dimethyl sulfoxide,DMSO))、5-HT6受体拮抗剂组(癫痫+侧脑室注射SB271046),每组10只。2、癫痫模型:首选腹腔注射氯化锂,16-20个小时后在腹腔注射匹罗卡品,根据Racine分级认为发作级数达到IV级以上并且能持续30min,认定为造模成功。3、给药方式:癫痫造模前24小时侧脑室注射5-HT6受体拮抗剂SB27104630ug预处理,癫痫造模成功的大鼠在地西泮解痉后再次侧脑室注射5-HT6受体拮抗剂SB271046 30ug,给药2小时后断头取脑,检测大鼠海马组织各项指标变化。4、通过western blot检测海马JNK信号通路的c-Jun氨基末端激酶(c-Jun Nterminal kinase,JNK)、细胞癌基因jun(Cellular oncogene jun,c-Jun),自噬指标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1 light chain 3,LC3II/LC3I)、beclin1及凋亡相关的Bcl-2相关X蛋白(Bcl-assosiated x protein,bax)、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ell lymphoma/leukemia-2,bcl-2)的变化。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as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检测beclin1、bax、bcl-2在各组的变化情况。5、根据上述侧脑室注射5-HT6受体拮抗剂SB271046给药24小时后断头取脑,通过绿色荧光变性神经元染剂(Fluoro-Jade C,FLC)染色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神经元变性情况。【结果】1、癫痫发作后2h、6h、12h、24h,western blot检测LC3II/I的值逐渐升高。2、JNK信号通路:western blot检测的p-JNK/JNK、c-Jun,与空白组比较,造模后p-JNK/JNK、c-Jun水平升高(P0.05),5-HT6受体拮抗剂组与癫痫组比较p-JNK/JNK、c-Jun水平降低(P0.05)。3、自噬指标:western blot检测的LC3II/LC3I、beclin1,与空白组比较,造模后LC3II/LC3I、beclin1水平升高(P0.05),5-HT6受体拮抗剂组与癫痫组比较p-JNK/JNK、c-Jun水平降低(P0.05)。检测的Beclin1的RT-PCR结果与western blot的变化趋势相同。4、凋亡指标:western blot检测的Bax,与空白组比较,造模后Bax水平升高(P0.05),5-HT6受体拮抗剂组与癫痫组比较Bax水平降低(P0.05)。与空白组比较,造模后Bcl-2水平降低(P0.05),5-HT6受体拮抗剂组较癫痫组无明显变化(P0.05)。Bax的RT-PCR与western blot的变化趋势相同。Bcl-2的RTPCR结果显示:癫痫组较空白组降低(P0.05),5-HT6受体拮抗剂组较癫痫组升高(P0.05)。5、神经元变性:通过FLC染色发现在海马CA1区癫痫组变性的神经元较空白组明显升高(P0.05)。5-HT6受体拮抗剂组较癫痫组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1、癫痫持续状态发生24小时内海马的自噬水平逐渐升高,神经元变性增加。2、5-HT6R拮抗剂SB-271046可能通过抑制JNK/c-jun信号通路,抑制癫痫大鼠海马的自噬和凋亡,从而对癫痫大鼠海马的神经元产生保护作用,从而改善癫痫发作。3、5-HT6R拮抗剂SB-271046可能对癫痫大鼠海马变性的神经元影响不明显。
【关键词】:癫痫 5-HT6受体 SB271046 自噬 凋亡 神经元变性
【学位授予单位】:福建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742.1
【目录】:
- 英文缩略词表4-6
- 中文摘要6-8
- 英文摘要8-10
- 前言10-12
- 材料和方法12-26
- 结果26-33
- 讨论33-37
- 结论37-38
- 参考文献38-43
- 综述43-53
- 参考文献49-53
- 致谢5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春玲,张春来,李莉华,冯志强,李先华,李达兵;IL-1受体拮抗剂减轻离体猪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其机制[J];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2001年03期
2 韩振杰 ,杨伟林;AngⅡ受体拮抗剂的研究进展[J];中国处方药;2005年06期
3 ;大麻受体拮抗剂有助于减肥[J];广西科学;2006年02期
4 潘沛;吕加国;;α_(1A)-受体拮抗剂研究新进展[J];中国药学杂志;2006年20期
5 李宁;康从民;吕英涛;;M受体拮抗剂的研究进展[J];化学通报;2008年12期
6 臧鸿斌;张琼予;贺薇;腾赞;;第二代5-HT3受体拮抗剂——帕洛诺司琼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0年16期
7 王秋月;董亮;王曼丽;陈国良;;PAF受体拮抗剂的研究进展[J];沈阳药科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8 孙柯儿;IL-1受体拮抗剂的临床应用前景[J];国外医学(生理、病理科学与临床分册);1998年02期
9 ;最新的抗血小板疗法——Ⅱb/Ⅲa受体拮抗剂[J];高血压杂志;1998年03期
10 张建萍,王正荣,王浴生;血管紧张素Ⅱ受体及受体拮抗剂研究进展[J];四川生理科学杂志;200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洪泉;许正新;葛晓群;李吉平;孙云;;白介素1受体拮抗剂对致敏豚鼠的抗喘作用[A];中国药理学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暨全国药理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2年
2 张洪泉;许正新;孙云;葛晓群;李吉平;;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对豚鼠实验性哮喘的作用[A];中国药理学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暨全国药理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2年
3 王琳;张会婷;危佳;杨明晖;;AT1受体拮抗剂V8结构和化学位移的量子化学研究[A];第十四届全国波谱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6年
4 王雪鹃;Miheala Ginj;Hulmet Maecke;;新型生长抑素受体拮抗剂的研制及临床前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核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11年
5 刘河;;手性M受体拮抗剂的合成研究[A];2013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三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3年
6 徐峰;张洪泉;;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拮抗豚鼠哮喘的相关机制[A];中国药理学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暨全国药理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2年
7 李俏;任义胜;;组胺H_2受体拮抗剂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A];全国医院药事工作研讨会暨2005临床药师论坛——在职临床药师实践与培养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8 葛伟;李源;陈军;;系统非竞争性NMDA受体拮抗剂MK-801对老龄鼠原发性热痛敏的作用[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下册)[C];2001年
9 程刚英;倪广慧;张曼;赵娟;朱一婧;姜凤超;;新型整合素α_vβ_3受体拮抗剂的设计及抗肿瘤活性[A];2008年中国药学会学术年会暨第八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08年
10 杜旭辉;杨金升;石向群;闫俊强;;NR2 B受体拮抗剂及其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A];第十一届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开敏;H_(2)受体拮抗剂的不恰当联用[N];中国医药报;2003年
2 吕工;AⅡ受体拮抗剂临床应用研究[N];中国医药报;2000年
3 吕工;AⅡ受体拮抗剂身手不凡[N];医药经济报;2001年
4 魏开敏;H_(2)受体拮抗剂的不恰当联用[N];农村医药报(汉);2003年
5 麦国荣;血小板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研究进展[N];中国医药报;2003年
6 北京积水潭医院 张石革 梁建华;组胺H2受体拮抗剂的临床应用进展[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1年
7 记者 王潇雨;M受体拮抗剂临床应用专家共识发布[N];健康报;2014年
8 钟远超;组胺H_(2)受体拮抗剂有望避免神经元的缺血损害[N];医药导报;2004年
9 韩咏霞;H_2受体拮抗剂宜于晚间服用[N];中国医药报;2001年
10 小成;日本三共公司瞄准ATⅡAS市场[N];医药经济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凤昌;人白介素6受体拮抗剂2460A和2520A的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5年
2 陈晶;鼠Ⅰ形可溶性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139A的研究和人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拮抗剂的筛选及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3年
3 王丽韫;M受体拮抗剂手性分子的药理学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5年
4 黄s鷖
本文编号:3062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enjingyixue/3062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