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神经病学论文 >

PL-11血小板分析仪对急性脑梗死患者PAGm的检测及用药指导

发布时间:2017-04-15 14:25

  本文关键词:PL-11血小板分析仪对急性脑梗死患者PAGm的检测及用药指导,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本实验使用PL-11血小板分析仪和花生四烯酸(AA)、二磷酸腺苷(ADP)、胶原(Col)、肾上腺素(EP)四种诱导剂,检测急性脑梗死患者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前、后血小板最大聚集率(PAGm)的变化,探讨PAGm的临床意义,并指导抗血小板药物的使用。方法:选取2014年11月至2015年7月在我科住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51例为脑梗死组,非脑梗死住院患者48例为对照组,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脑梗死组分为阿司匹林组26例、氯吡格雷组25例;对照组分为阿司匹林组25例、氯吡格雷组23例。阿司匹林组在入院次日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d,氯吡格雷组在入院次日口服硫酸氢氯吡格雷75mg/d。脑梗死组分别在住院当天(入院0天)、第3±1天、第5±2天采集空腹静脉血,使用PL-11检测在花生四烯酸(AA)、二磷酸腺苷(ADP)、胶原(Col)、肾上腺素(EP)四种诱导剂刺激后的PAGm。对照组于住院当天(入院0天)、第5±2天采取静脉血检测AA、ADP、Col和EP刺激后的PAGm。结果:1.在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前,检测四种诱导剂刺激后的PAGm,脑梗死组较对照组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不同时间段阿司匹林对AA、ADP、Col、E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均有抑制作用(p0.05),其中对AA诱导血小板聚集的抑制程度明显;不同时间段氯吡格雷对AA、ADP、Col、E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均有抑制作用(p0.05),其中对ADP、Col诱导血小板聚集的抑制程度明显;服用两种抗血小板药5±2d与3±1d相较,肾上腺素(EP)诱导的PAGm下降程度无统计学意义(p0.05)。3.服用阿司匹林后对照组与脑梗死组相较,PAGm下降程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服用氯吡格雷后对照组与脑梗死组相较,PAGm下降程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使用PL-11血小板分析仪发现急性脑梗死患者PAGm明显升高;在给予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后,利用四种诱导剂检测PAGm明显下降,其下降程度与抗血小板药物种类相关;利用PL-11血小板分析仪检测的PAGm可反应血小板活化、聚集状态,评估脑梗死患者及高危人群的血小板功能,对抗血小板药物的使用也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 抗血小板药物 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 血小板聚集 诱导剂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743.3
【目录】:
  • 中文摘要3-5
  • Abstract5-9
  • 第一章 前言9-19
  • 1.1 研究背景10-13
  • 1.2 脑梗死的发病机制13-14
  • 1.3 血小板的生理特征与缺血性脑卒中14-16
  • 1.4 抗血小板药物的作用机制及应用现状16-17
  • 1.5 PL-11血小板检测仪的工作原理及临床应用价值17-18
  • 1.6 研究目的18-19
  • 第二章 实验材料和实验方法19-22
  • 2.1 实验材料19-20
  • 2.1.1 实验对象19
  • 2.1.2 主要实验试剂19-20
  • 2.1.3 主要实验仪器20
  • 2.2 实验方法20
  • 2.2.1 取样时间20
  • 2.2.2 标本采集20
  • 2.2.3 血小板聚集率的检测20
  • 2.3 治疗方法20-21
  • 2.4 数据参考范围21
  • 2.5 统计学分析21-22
  • 第三章 实验结果22-26
  • 3.1 未给予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时(0d)脑梗死组与对照组检测PAGm结果比较22
  • 3.2 脑梗死组服用不同抗血小板药物后PAGm变化的比较22-25
  • 3.3 对照组、脑梗死组间服用两种抗血小板药物后PAGm下降程度的比较25-26
  • 第四章 讨论26-29
  • 第五章 结论29-30
  • 第六章 不足与展望30-31
  • 6.1 不足之处30
  • 6.2 展望30-31
  • 参考文献31-35
  • 英文缩略词35-36
  •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36-37
  • 致谢3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观松;云南灯盏花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48例疗效分析[J];四川医学;2001年03期

2 李桂英,孟秋云;欣坦治疗急性脑梗死42例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2年07期

3 马可夫,楮晓凡;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测定[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03年01期

4 郑晓红;硫酸镁佐治急性脑梗死40例疗效观察[J];临床医药实践;2003年09期

5 李玲,刘吉录;联合黛安神治疗急性脑梗死50例疗效观察[J];中国基层医药;2004年04期

6 彭华,郭洪志;急性脑梗死时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与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的临床研究[J];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2004年02期

7 徐义祥;急性脑梗死124例诊治体会[J];皖南医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8 张清华,赵培;添加抗炎治疗对急性脑梗死疗效的影响[J];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5年01期

9 郭百海;周丽;;经颅超声多普勒诊断急性脑梗死的价值[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6年S2期

10 翁保慧;;超敏C-反应蛋白与急性脑梗死的相关性分析[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7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菊明;;探讨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价值[A];2007年浙江省神经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2 张允岭;;急性脑梗死毒损脑络学说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A];第二届中西医结合脑病诊治新进展高级研讨班专家讲义及论文汇编[C];2010年

3 毛锐;聂志余;靳令经;封亮;陈玉辉;李云霞;;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或闭塞所致急性脑梗死类型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4 张小雨;张凤;王栋;张媛媛;李晓红;;急性脑梗死后血糖水平与轻度认知功能损害关系研究[A];2011全国老年痴呆与衰老相关疾病学术会议第三届山东省神经内科医师(学术)论坛论文汇编[C];2011年

5 耿亚兰;钟传林;杨清桦;;急性脑梗死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监测的临床意义[A];贵州省医学会第八届神经病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孙延文;;克栓酶两种剂量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观察及护理[A];全国神经内、外科专科护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7 赵路清;崔爱勤;刘锦峰;张运生;王惠聪;郭学英;刘改生;郭志昌;;不同剂量金尔伦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8 吴云成;赵永波;谈永基;乔健;吕传真;;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与急性脑梗死患者远期预后的相关性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9 刘军;富昭;鱼博浪;张明;丁晖;吴兰琴;邵莹;刘庆禄;;氢质子磁共振波谱在急性脑梗死诊断中的价值[A];人体断面数据获取与图像处理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5年

10 苏庆杰;陈志斌;蔡美华;王W,

本文编号:3086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enjingyixue/3086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684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