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双抗治疗方案对急性小卒中患者疗效比较
发布时间:2021-05-08 07:18
目的比较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与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对急性缺血性小卒中患者抑制血小板聚集的疗效、对血小板参数的影响、通过随访比较两种双抗治疗方案对急性缺血性小卒中患者的安全性影响并记录非出血性不良事件的发生。方法本项研究采用了随机对照研究,2015年11月至2017年3月,在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二病区和四病区共选取了100名符合诊断标准的急性缺血性小卒中患者,平均年龄为61.19±7.68岁,男性69例,女性31例,按照标准纳入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替格瑞洛组和氯吡格雷组,在替格瑞洛组中,51名患者接受了替格瑞洛和阿司匹林的治疗,氯吡格雷组中,49名患者接受了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治疗。替格瑞洛组在第1天服用180mg的替格瑞洛片和100mg的阿司匹林,替格瑞洛第2天起服用90mg 2/日和阿司匹林第2天起服用100mg 1/日,氯吡格雷组在第1天服用300mg的氯吡格雷和100mg的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第2天起服用75mg 1/日和阿司匹林第2天起服用100mg 1/日,以7-9天为观察期,并且随访半年,比较两组治疗前、负荷剂量后2小时、24小时、7-9天的抑制血小板聚集情况,在治疗...
【文章来源】:华北理工大学河北省
【文章页数】:5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表
引言
第1章 临床研究
1.1 对象与方法
1.1.1 研究对象
1.1.2 基线调查
1.1.3 随机分组
1.1.4 干预方案
1.1.5 随访观察
1.1.6 疗效评定
1.1.7 质量控制
1.1.8 资料分析
1.2 结果
1.2.1 基线资料比较
1.2.2 治疗效果评价
1.2.3 非出血性不良事件情况比较
1.2.4 出血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1.3 讨论
1.3.1 血小板功能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的重要作用
1.3.2 目前抗血小板治疗的情况
1.3.3 监测血小板功能的手段
1.3.4 不同的P2Y12受体拮抗剂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机制的差异
1.3.5 新型的P2Y12受体拮抗剂有更强的抑制血小板聚集的效果
1.3.6 新型抗血小板药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能够降低主要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1.3.7 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的安全性
1.4 不足与展望
1.5 结论
参考文献
第2章 综述 氯吡格雷抵抗及应对措施的研究进展
2.1 氯吡格雷抵抗的定义
2.2 氯吡格雷抵抗发生的机制
2.2.1 基因的多态性
2.2.2 临床相关危险因素及其他因素
2.3 氯吡格雷抵抗的检测方法
2.4 氯吡格雷抵抗的应对措施
2.5 新型的抗血小板聚集药物
2.6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论
附录 A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
附录 B 改良Rankin量表的评定方法
附录 C 知情同意书
致谢
导师简介
作者简介
学位论文数据集
本文编号:3174916
【文章来源】:华北理工大学河北省
【文章页数】:5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表
引言
第1章 临床研究
1.1 对象与方法
1.1.1 研究对象
1.1.2 基线调查
1.1.3 随机分组
1.1.4 干预方案
1.1.5 随访观察
1.1.6 疗效评定
1.1.7 质量控制
1.1.8 资料分析
1.2 结果
1.2.1 基线资料比较
1.2.2 治疗效果评价
1.2.3 非出血性不良事件情况比较
1.2.4 出血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1.3 讨论
1.3.1 血小板功能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的重要作用
1.3.2 目前抗血小板治疗的情况
1.3.3 监测血小板功能的手段
1.3.4 不同的P2Y12受体拮抗剂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机制的差异
1.3.5 新型的P2Y12受体拮抗剂有更强的抑制血小板聚集的效果
1.3.6 新型抗血小板药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能够降低主要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1.3.7 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的安全性
1.4 不足与展望
1.5 结论
参考文献
第2章 综述 氯吡格雷抵抗及应对措施的研究进展
2.1 氯吡格雷抵抗的定义
2.2 氯吡格雷抵抗发生的机制
2.2.1 基因的多态性
2.2.2 临床相关危险因素及其他因素
2.3 氯吡格雷抵抗的检测方法
2.4 氯吡格雷抵抗的应对措施
2.5 新型的抗血小板聚集药物
2.6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论
附录 A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
附录 B 改良Rankin量表的评定方法
附录 C 知情同意书
致谢
导师简介
作者简介
学位论文数据集
本文编号:317491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enjingyixue/3174916.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