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神经病学论文 >

亚甲蓝通过调控肌细胞增强因子2D在蛛网膜下腔出血中的抗炎作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1-05-20 10:05
  研究背景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Hemorrhage,SAH)是临床非常常见的卒中形式,由颅内动脉瘤破裂造成的蛛网膜下腔出血占85%左右,幸存者常常遗留神经功能障碍,给家庭和社会留下严重的精神和经济负担。既往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学者们都认为脑血管痉挛是导致SAH不良预后的主要决定因素,相应的研究热点也集中在血管痉挛的机制和药物研发上。但近年来的数项关于拮抗血管痉挛药物的多中心研究并未取得理想的效果。因此本领域的研究者们逐渐将目光转移到了如何减轻SAH出现后72小时内发生的早期脑损伤(Early Brain Injury,EBI)上。目前认为,SAH后EBI的病理生理学机制主要有血液对脑组织的直接刺激、颅内压的剧烈升高、脑灌注减少以及脑血流量下降等,这一系列的变化引起了各种复杂的分子机制及信号通路网络的激活,并最终导致了个体表现出的神经功能障碍。EBI的程度与临床患者及实验室动物模型的神经功能预后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应用药物对EBI特别是神经炎症的发生过程进行干预,也是目前的研究热点所在,对于控制SAH发生后的EBI过程,以及进一步改善患者的预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亚甲蓝... 

【文章来源】:浙江大学浙江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54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致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缩略词表
引言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亚甲蓝在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脑损伤中的神经保护及抗炎作用研究
    1.1 前言
    1.2 材料与方法
    1.3 结果
    1.4 讨论
    1.5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亚甲蓝抑制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神经炎症反应的机制初探
    2.1 前言
    2.2 材料与方法
    2.3 结果
    2.4 讨论
    2.5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Akt/GSK-3β/MEF2D通路介导的亚甲蓝神经保护作用的机制研究
    3.1 前言
    3.2 材料与方法
    3.3 结果
    3.4 讨论
    3.5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在读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本文编号:31975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enjingyixue/31975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dee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