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神经病学论文 >

P2X/NMDA受体参与经颅直流电刺激对神经病理性痛大鼠的镇痛作用及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01 10:26
  神经病理性疼痛(neuropathic pain,NPP)是由于中枢或者外周神经病理性改变引起的顽固性疼痛,主要特征为自发性疼痛(spontaneous pain)、痛觉过敏(hyperagesia)及痛觉超敏(allodynia)。临床上,虽然药物治疗NPP已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但是由于NPP发病机制复杂,仍有部分病人疼痛控制效果不佳,长期大量使用药物控制NPP可能会出现药物的副作用或脏器功能的损害,并给患者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近年来基于神经调控的介入治疗被逐步应用到各种顽固性疼痛的治疗,并取得了理想的治愈效果。经颅直流电刺激(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t,t DCS)是一种安全、无创、非侵入式的神经调控新技术,利用微弱的直流电作用于颅骨表面特定的靶向区域,使大脑皮层发生可塑性的改变;已经被证实可有效缓解纤维背痛、术后疼痛、脊髓损伤后疼痛等难治性疼痛。t DCS的镇痛机制尚不明确,但是其镇痛效果受刺激电极的极性、大小、刺激电极埋置的靶向位置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同时也与患者的病程及刺激的干预次数等主观因素有关,研究还发现谷氨酸、γ-氨基丁... 

【文章来源】: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重庆市

【文章页数】:142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P2X/NMDA受体参与经颅直流电刺激对神经病理性痛大鼠的镇痛作用及机制研究


神经病理性疼痛(CCI)模型大鼠的制备示意图

示意图,经颅,模型大鼠,参考电极


第三军医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将参考电极(接触面积 10cm2)通过自制马甲固定于大鼠腹部(图 2E),同时使用 0.9%NaCl 溶液浸润刺激电极和参考电极,以保证 tDCS 过程中的接触阻抗。刺激电极和参考电极通过引线与电流发生器连接,按照所涉及电流参数进行开始电刺激;为了预防电流的突变引起的突发性脑损伤,在 tDCS 开始后,要保证刺激电流在 10 s 内逐渐上升至预设值,在 tDCS 结束时也同样要保证刺激电流在 10s 内逐渐下降至 0。

P2X/NMDA受体参与经颅直流电刺激对神经病理性痛大鼠的镇痛作用及机制研究


CCI术后不同时间点大鼠机械痛阈的变化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Neuroplasticity in post-stroke gait recovery and noninvasive brain stimulation[J]. Yi Xu,Qing-hua Hou,Shawn D.Russell,Bradford C.Bennett,Andrew J.Sellers,Qiang Lin,Dong-feng Huang.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2015(12)
[2]一种疼痛调控的新手段:经颅直流电刺激[J]. 王静,万有,李小俚.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2015(01)
[3]神经病理性疼痛及其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 毛明,周桂龙,周柏玉.  神经解剖学杂志. 2014(05)
[4]重复经颅直流电刺激帕金森病模型大鼠的旋转行为[J]. 俞雪鸿,田学隆,李一言,蒋巍巍,钱龙.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2(24)
[5]不同强度经颅直流电刺激对帕金森大鼠旋转行为学的影响[J]. 李一言,田学隆,蒋巍巍,钱龙,俞雪鸿.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2012(04)
[6]神经病理性疼痛治疗进展[J]. 刘延青.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0(06)
[7]NMDA受体2B亚基在慢性疼痛中的作用研究进展[J]. 陆建华,于英妮,胡春奎,施冲.  实用医学杂志. 2010(19)
[8]谷氨酸与慢性疼痛[J]. 黄云巧,杨建明,陈国强.  昆明医学院学报. 2007(S1)
[9]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治疗进展[J]. 刘国凯,罗爱伦.  中华麻醉学杂志. 2003(02)
[10]痛觉调制通路的研究现状[J]. 吴国冀,陈正秋.  针刺研究. 2001(04)



本文编号:325896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enjingyixue/325896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000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