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微外科治疗颅咽管瘤的临床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29 15:11
目的:回顾性分析经显微手术切除的颅咽管瘤临床病例,探讨颅咽管瘤的手术方法及技巧,观察手术效果及并发症,明确相关手术入路的适应症和优缺点,为颅咽管瘤手术入路选择提供更科学的参考依据,以微侵袭理念为原则,以达到在解剖微创和功能微创相结合的前提下尽最大可能切除肿瘤。方法:回顾性分析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临床医学院2006年8月——2013年l月经显微手术切除的30例颅咽管瘤初发病人的临床资料,对影像学特点、肿瘤的切除程度、并发症及预后与肿瘤病理类型和临床特征的关系等方面分析相关手术入路的临床效果。结果:30例初次发病患者中,男18例(60%),女12例(40%),男女比例1.5:1;年龄3-66岁,平均44.2岁;病史6个月11年,平均5.5年。儿童患者3例(10%),男2例,女1例,年龄3-16岁,平均10岁;病史2个月2年,平均1.5年。临床主要表现为头痛(21例),视力视野障碍(27例),垂体功能低下(9例),尿崩症(4例)。30例患者均在显微镜下行颅咽管瘤切除术,分别采用翼点入路26例(鞍内型3例、鞍内鞍上型18例、鞍上型5例),全切23例(8...
【文章来源】:吉林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鞍区解剖关系
4.4 经右翼点入路鞍区的四个解剖间隙示意前间隙; 间隙 2:视神经(或视束)脉小脑幕切迹; 间隙 4:切开终板所获间隙法的优缺点对比:对全切肿瘤、预防并发症,减少死亡率,要意义;Yasargi[68]等将鞍区颅咽管瘤分,(3)鞍上-视交叉旁型,(4)脑室旁型,(单分为四型:膈上型、膈下型、三脑室内微侵袭理念为原则,解剖微创和功能微创动脉穿支,尽可能首次根治性全切。[67]当入路②经前纵裂入路③经蝶窦入路 ④经额室入路⑥联合入路;前四种是主要的手术
右翼点入路.经间隙 II 的深部解剖 后交通动脉 S 小脑上动脉 B 基底动脉扎通动脉 O 动眼神经 P 大脑后动脉症:(1)向一侧鞍旁发展的鞍内-鞍瘤位于侧脑室旁、向鞍后发展、前颅裂自然间隙,即可充分对鞍区、前、,不用牺牲嗅神经,(3)解剖鞍区脑同侧眼眶、鞍区、鞍旁、海绵窦、脚可在直视下辨认加强保护视神经、视脉等,对鞍旁、鞍后及三脑室前部病宽,无死角,利用四个自然间隙,对切(图 4.11-4.13);还可联合胼胝体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颅咽管瘤基础研究进展[J]. 周良学,游潮.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09(03)
[2]颅咽管瘤的临床思维[J]. 姜中利,王忠诚.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2008(10)
[3]46例颅咽管瘤显微外科治疗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J]. 陈铎,董欣明,关俊宏,王成林. 中国肿瘤临床. 2007(05)
[4]Microsurgical treatment of craniopharyngiomas:report of 284 patients[J]. SHI Xiang-en, WU Bin, ZHOU Zhong-qing, FAN Tao and ZHANG Yong-liDepartment of Neurosurgery, Brain Science Institute of Beijing, Fuxing Hopital,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038, China.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2006(19)
[5]异丙酚对谷氨酸诱导大鼠海马神经元损伤的影响[J]. 杨静,李天佐,张炳熙,王福庄. 中华麻醉学杂志. 2005(12)
[6]加强对颅咽管瘤的基础和临床研究[J]. 游潮,徐建国.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2004(06)
[7]前额纵裂入路切除儿童鞍区肿瘤100例[J]. 马振宇,张玉琪,刘庆良,蒙和,罗世祺.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2002(06)
[8]颅咽管瘤术前术后处理[J]. 赵洪洋.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02(04)
[9]颅咽管瘤的MRI诊断[J]. 李晓阳,龙莉玲,黄仲奎. 实用放射学杂志. 2002(07)
[10]颅咽管瘤的MRI信号模式[J]. 戴平丰,胡吉波,周晓俊,孙伟军,章士正. 临床放射学杂志. 2002(04)
本文编号:3309556
【文章来源】:吉林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鞍区解剖关系
4.4 经右翼点入路鞍区的四个解剖间隙示意前间隙; 间隙 2:视神经(或视束)脉小脑幕切迹; 间隙 4:切开终板所获间隙法的优缺点对比:对全切肿瘤、预防并发症,减少死亡率,要意义;Yasargi[68]等将鞍区颅咽管瘤分,(3)鞍上-视交叉旁型,(4)脑室旁型,(单分为四型:膈上型、膈下型、三脑室内微侵袭理念为原则,解剖微创和功能微创动脉穿支,尽可能首次根治性全切。[67]当入路②经前纵裂入路③经蝶窦入路 ④经额室入路⑥联合入路;前四种是主要的手术
右翼点入路.经间隙 II 的深部解剖 后交通动脉 S 小脑上动脉 B 基底动脉扎通动脉 O 动眼神经 P 大脑后动脉症:(1)向一侧鞍旁发展的鞍内-鞍瘤位于侧脑室旁、向鞍后发展、前颅裂自然间隙,即可充分对鞍区、前、,不用牺牲嗅神经,(3)解剖鞍区脑同侧眼眶、鞍区、鞍旁、海绵窦、脚可在直视下辨认加强保护视神经、视脉等,对鞍旁、鞍后及三脑室前部病宽,无死角,利用四个自然间隙,对切(图 4.11-4.13);还可联合胼胝体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颅咽管瘤基础研究进展[J]. 周良学,游潮.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09(03)
[2]颅咽管瘤的临床思维[J]. 姜中利,王忠诚.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2008(10)
[3]46例颅咽管瘤显微外科治疗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J]. 陈铎,董欣明,关俊宏,王成林. 中国肿瘤临床. 2007(05)
[4]Microsurgical treatment of craniopharyngiomas:report of 284 patients[J]. SHI Xiang-en, WU Bin, ZHOU Zhong-qing, FAN Tao and ZHANG Yong-liDepartment of Neurosurgery, Brain Science Institute of Beijing, Fuxing Hopital,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038, China.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2006(19)
[5]异丙酚对谷氨酸诱导大鼠海马神经元损伤的影响[J]. 杨静,李天佐,张炳熙,王福庄. 中华麻醉学杂志. 2005(12)
[6]加强对颅咽管瘤的基础和临床研究[J]. 游潮,徐建国.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2004(06)
[7]前额纵裂入路切除儿童鞍区肿瘤100例[J]. 马振宇,张玉琪,刘庆良,蒙和,罗世祺.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2002(06)
[8]颅咽管瘤术前术后处理[J]. 赵洪洋.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02(04)
[9]颅咽管瘤的MRI诊断[J]. 李晓阳,龙莉玲,黄仲奎. 实用放射学杂志. 2002(07)
[10]颅咽管瘤的MRI信号模式[J]. 戴平丰,胡吉波,周晓俊,孙伟军,章士正. 临床放射学杂志. 2002(04)
本文编号:33095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enjingyixue/3309556.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