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纤维神经病诊断技术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29 06:03
本文关键词:小纤维神经病诊断技术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1.探讨伴小纤维受损周围神经病表皮层神经纤维密度(IENFD)与临床、常规神经传导的关系,评价13项小纤维神经病和症状问卷(SFN-SIQ)、下肢神经症状评分(NSS[LL])对小纤维神经病的诊断价值。2.初步建立接触性热痛诱发电位(CHEPs)正常参考值。方法1.选取2012年12月20日至2014年7月14日于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内科诊治的34例伴小纤维受损的周围神经病患者,进行SFN-SIQ、NSS[LL]、下肢神经功能评分(NDS[LL]),并行常规神经传导检查及皮肤活检。采用相应统计学方法分析IENFD与各量表评分及神经传导参数的关系,评价SFN-SIQ、NSS[LL]对小纤维病变的诊断价值。2.于2014年11月20日至2015年3月28日募集健康志愿者32名,分别在右前臂掌侧、C7棘突右侧、T12棘突右侧、右外踝上方进行CHEPs检查。采用相应统计学方法建立正常参考值,评价不同年龄、性别CHEPs各参数的差异,不同刺激次数潜伏期与波幅的差异以及CHEPs的短期重复性。结果1.(1)根据IENFD国际标准参考值,13例可诊断伴小纤维受损的周围神经病;(2) IENFD与SFN-SIQ中度相关(r=0.437,P=0.012),与NSS[LL]边缘相关(r=0.334, P=0.062), SFN-SIQ、NSS[LL对小纤维病变的诊断价值中等,评分为6分时分别对应的正确诊断指数最大;(3)混合性周围神经病组NDS[LL]评分明显高于小纤维病变组(t=-5.605,P0.001);(4)IENFD异常组NSS[LL]评分明显高于正常组(t=-2.047,P=0.049),IENFD异常组与正常组NCS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1)建立了20-29岁、30-39岁年龄段不同性别CHEPs N皮潜伏期、P波潜伏期、N-P波波幅正常参考值;(2)比较不同年龄、性别CHEPs各参数差异时,仅发现不同年龄段(20-29岁,30-39岁)右前臂掌侧(t=2.76,P=0.011)、T12棘突右侧(t=2.743,P=0.012)、右外踝上方(t=3.731,P=0.001)N-P波波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在右前臂掌侧刺激3次、5次的N-P波波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49,P=0.013);刺激3次、10次的N-P波波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94,P=0.000);(4)在右前臂掌侧刺激3次所得CHEPs各参数与15-30min后刺激3次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建立中国人群IENFD正常参考值对于小纤维神经病的诊断至关重要;SFN-SIQ、 NSS[LL]有望成为小纤维神经病初筛、病情随访、疗效观察的有效手段。2.CHEPs各参数与性别无关,N-P波波幅随年龄增长而降低;潜伏期是评价CHEPs的可靠参数,而波幅在重复刺激后明显降低;CHEPs具有较好的短期重复性。
【关键词】:小纤维神经病 表皮层神经纤维密度 13项小纤维神经病和症状问卷 下肢神经症状评分 接触性热痛诱发电位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745
【目录】:
- 英文缩略词5-7
- 中文摘要7-9
- ABSTRACT9-12
- 前言12-15
- 第一部分:伴小纤维受损周围神经病临床、神经传导及皮肤活检研究15-36
- 材料与方法15-22
- 结果22-28
- 讨论28-30
- 结论30-31
- 参考文献31-36
- 第二部分:接触性热痛诱发电位正常参考值初步建立36-46
- 材料与方法36-38
- 结果38-40
- 讨论40-43
- 结论43-44
- 参考文献44-46
- 文献综述46-65
- 参考文献53-65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65
- 在学期间参与工作情况65-66
- 致谢66-6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深龙;谢炳s,
本文编号:3343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enjingyixue/334300.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