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漫性低级别胶质瘤的临床影像学及分子病理分型的相关研究进展
发布时间:2021-08-21 22:40
及时明确的诊断对于提高弥漫性低级别胶质瘤的治疗效果及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有着重要意义,但目前弥漫性低级别胶质瘤的诊疗方案仍处于探索阶段,在诊断方面仍主要依赖于影像学检查,其中又以MRI的应用最为普遍,但单一影像学检查在实际诊疗活动中的应用局限日益突出,对此,国内外正在尝试突破传统的组织学病理分型,从分子层面对弥漫性低级别胶质瘤进行病理分型,以提高诊断精准性及预后评估精确性。笔者现围绕当前弥漫性低级别胶质瘤的临床影像学及分子病理分型的相关研究进展综述如下,以期为弥漫性低级别胶质瘤的诊疗提供参考借鉴。
【文章来源】: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2020,19(06)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4 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WHOⅡ级脑胶质瘤患者无进展生存期的影响因素分析[J]. 张东旭,曲彦明,张明山,任铭,谷春雨,王浩然,宁威海,郭玉铎,齐雪岭,张宏伟.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2019 (05)
[2]颅内胶质瘤MRI影像组学评估颅内高级别与低级别胶质瘤[J]. 邓慧媛,杨军,柯腾飞,李勤勍,许泽艳,丁莹莹,廖承德. 放射学实践. 2017(12)
本文编号:3356470
【文章来源】: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2020,19(06)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4 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WHOⅡ级脑胶质瘤患者无进展生存期的影响因素分析[J]. 张东旭,曲彦明,张明山,任铭,谷春雨,王浩然,宁威海,郭玉铎,齐雪岭,张宏伟.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2019 (05)
[2]颅内胶质瘤MRI影像组学评估颅内高级别与低级别胶质瘤[J]. 邓慧媛,杨军,柯腾飞,李勤勍,许泽艳,丁莹莹,廖承德. 放射学实践. 2017(12)
本文编号:33564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enjingyixue/3356470.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