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肌萎缩蛋白病3家系的临床、病理及致病基因研究
发布时间:2021-09-02 10:09
目的探讨3个中国抗肌萎缩蛋白病家系的表型和基因型特点,为疾病的早期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对3个抗肌萎缩蛋白病家系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采取3个家系15名成员外周静脉血进行遗传性神经肌肉病相关基因检测。结果 3个家系共有患者8例,均以进行性四肢无力为主要表现,肌酶升高,肌电图呈肌源性改变;家系1先证者15岁,病史1年,表现为运动后肌肉疼痛无力,肌肉病理仅见变性和萎缩肌纤维,未见坏死及增生肌纤维;家系2先证者9岁,病史1年,肌肉病理除肌营养不良样改变外,尚见脂质沉积的肌纤维;家系3先证者16岁,病史10年,全身肌肉萎缩,脊柱、胸廓畸形,肌肉病理呈典型肌营养不良样改变;基因检测发现家系1先证者DMD基因外显子45-47缺失、家系2先证者DMD基因c.2636T>G新发突变,家系3先证者DMD基因外显子61-76重复,其中c.2636T>G经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会遗传变异及评定指南评级为致病性变异。结论抗肌萎缩蛋白病表型和基因型具有一定的相关性;DMD基因c.2636T>G为新发致病突变;早期患者可仅表现为运动后肌肉疼痛无力,应尽早行肌肉病理和基因检测明确诊断。
【文章来源】: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20,35(19)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4 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抗肌萎缩蛋白病[J]. 胡静. 中华神经科杂志. 2019 (06)
[2]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基因治疗进展与思考[J]. 张成,林金福,廖子钰.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9(05)
[3]以转氨酶升高为首发表现的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临床分析[J]. 李媛媛,刘卓,欧阳胜荣,曹丁丁,吴建新.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17 (24)
[4]中国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症诊治指南[J]. 张成. 中华神经科杂志. 2016 (01)
本文编号:3378821
【文章来源】: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20,35(19)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4 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抗肌萎缩蛋白病[J]. 胡静. 中华神经科杂志. 2019 (06)
[2]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基因治疗进展与思考[J]. 张成,林金福,廖子钰.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9(05)
[3]以转氨酶升高为首发表现的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临床分析[J]. 李媛媛,刘卓,欧阳胜荣,曹丁丁,吴建新.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17 (24)
[4]中国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症诊治指南[J]. 张成. 中华神经科杂志. 2016 (01)
本文编号:33788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enjingyixue/3378821.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