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神经病学论文 >

心源性脑梗死的影像学与临床分析

发布时间:2017-05-02 14:13

  本文关键词:心源性脑梗死的影像学与临床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观察心源性脑梗死患者的影像学及临床表现特点,探讨影响治疗效果及预后的影像学及临床相关因素,提高心源性脑梗死的诊断水平。对象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0月天津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入的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所有患者均使用东芝APLL050SSA-700A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行颈动脉、椎动脉超声检查。所有患者均进行MRI检查,使用PHILIPS Achieva 1.5T MR扫描仪并16通道相控阵头颈联合线圈,采集T1WI、T2WI、DWI、ADC和3D TOF MRA、FLAIR序列,行横断面、矢状面和冠状面扫描。将符合中华神经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中急性脑栓塞的诊断标准,同时满足TOAST-心源性脑梗死分型标准并具有高度和或中度心脏危险因素者纳入心源性脑梗死组,合计58例,男性34例,女性24例,年龄49-91岁,平均年龄73.72±10.12岁。其余急性脑梗死患者纳入非心源性脑梗死组,合计51例,男36例,女性15例,年龄52-88岁,平均年龄67.53±10.36岁。记录心源性脑梗死的大小、数目、发病部位并与非心源性脑梗死做组间比较,以确定心源性脑梗死的空间分布特征。依据MRA数据将心源性脑梗死患者进一步分为责任血管闭塞亚组和责任血管未闭塞亚组。依据治疗前后的NIHSS评分将患者分类为治疗有效、无效和恶化三个亚组。比较责任血管闭塞、病灶面积、不同循环受累对心源性脑梗死治疗效果的影响。对部分病例进行随访,分析脑梗死复发的临床影响因素。结果:1.心源性脑梗死组大面积梗死患者(33/58例,56.90%)多于非心源性脑梗死组(18/51例,35.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源性脑梗死组多发病灶(43/58例,74.14%)与非心源性脑梗死(44/51例,86.27%)发生率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类型与病灶大小有统计学相关性,与病灶数目无统计学相关性。2.心源性脑梗死多发生于前循环(39/58例,67.24%),且以单血管供血区梗死(33/58例,56.90%)最常见。与非心源性脑梗死组比较,病灶在跨血管分布(25例43.1%vs.28例54.9%)、跨循环分布(13例22.42%vs.13例25.49%)、跨大脑半球分布(5例12.82%vs.3例8.57%)方面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单侧前循环受累患者均以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梗死最多见,且心源性梗死组多于非心源性梗死组(29/34例85.29%vs.17/32例53.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侧MCA供血区受累的心源性脑梗死以皮质-皮质下梗死最多见(21/33例,63.64%),与非心源性脑梗死组比较(10/28例,3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MRA显示心源性脑梗死患者中责任血管未闭塞者47例,责任血管闭塞者11例。在心源性脑梗死组中责任血管有无闭塞与梗死面积的大小无统计学相关性,P0.05。在血管闭塞亚组中,治疗有效4例(36.36%),无效2例(18.18%),恶化5例(45.45%);在血管未闭塞亚组中治疗有效29例(61.70%),无效15例(31.91%),恶化3例(6.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责任血管未闭塞的心源性脑梗死治疗有效率高,责任血管闭塞的心源性脑梗死患者恶化率高。大面积梗死灶治疗有效14例(42.42%),无效13例(39.39%),恶化6例(18.18%);(小面积+腔隙性)梗死灶治疗有效19例(76.00%),无效4例(16.00%),恶化2例(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显示心源性脑梗死大面积梗死治疗有效率低于小面积和腔隙性梗死。分布于不同循环脑区的心源性脑梗死对治疗的反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1.心源性脑梗死多见于前循环脑区,常为多发梗死,病灶在跨血管、跨循环、跨大脑半球等空间分布特征上与非心源性脑梗死相似。2.心源性脑梗死通常为大面积梗死。发生于MCA供血区的皮层-皮层下大面积梗死对心源性脑梗死有一定提示作用。3.心源性脑梗死的大面积梗死治疗有效率低于小面积和腔隙性梗死。4.责任血管闭塞对梗死灶大小无预测意义,但有助于预测治疗效果,责任血管闭塞者通常治疗效果不良。
【关键词】:心源性脑梗死 急性脑梗死 TOAST分型 磁共振成像 彩色多普勒超声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743.3;R445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Abstract6-10
  • 缩略语/符号说明10-11
  • 前言11-13
  • 一、心源性脑梗死影像学与临床研究13-18
  • 1.1 对象和方法13-15
  • 1.1.1 心源性脑梗死组13-14
  • 1.1.2 非心源性脑梗死组14-15
  • 1.2 研究方法15-18
  • 1.2.1 检查方法15-16
  • 1.2.2 血管分析16
  • 1.2.3 病灶分析16-17
  • 1.2.4 疗效判断17
  • 1.2.5 再发病例诊断标准17
  • 1.2.6 统计方法17-18
  • 二、结果18-31
  • 2.1 颅内影像学特点18-21
  • 2.2 主要并发症21
  • 2.3 心源性脑梗死NIHSS评分与预后21-27
  • 2.4 心源性脑梗死的复发27-31
  • 讨论31-39
  • 结论39-40
  • 创新点与局限性40-41
  • 参考文献41-47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47-48
  • 附图48-56
  • 综述56-70
  • 综述参考文献66-70
  • 致谢70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杨东宁;;脑梗死影像学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的关系[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年04期

2 李红;;脑梗死的临床诊治及预后分析[J];中外医疗;2009年05期

3 郝桂林;;老年脑梗死患者危险因素[J];中外医疗;2011年19期

4 孔祥敏;;200例脑梗死预后因素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年13期

5 王俊宏;;大面积脑梗死危险因素及预后临床分析[J];临床医药实践;2013年01期

6 张锡铎;赵飞丽;马海;;大面积脑梗死患者54例诊治体会[J];陕西医学杂志;2013年10期

7 姜雅斯;毕敏;马琪林;陈汉水;张艺丹;童绥君;;低分子肝素钠治疗急性期非大面积心源性脑栓塞的临床研究[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4年05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林昕;缺血性卒中患者脑小血管疾病临床特点的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2 李双秋;眼针对缺血性中风患者血浆内皮素、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含量的影响[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心源性脑梗死的影像学与临床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411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enjingyixue/3411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b7d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