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 18 F-RGD PET/CT对新诊断胶质母细胞瘤术后同步放化疗敏感性的预测价值
发布时间:2021-11-05 04:37
目的胶质母细胞瘤(GBM)是一种富含新生血管的恶性脑肿瘤,而整合素αvβ3在新生血管的生成过程中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18F-AlF-NOTA-PRGD2(也叫作18F-RGD)是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的一种新型显像剂,可以特异性靶向整合素αvβ3。对于胶质母细胞瘤治疗,尽管近年来在手术和放疗技术以及替莫唑胺的研发已取得一定的进步,GBM患者的预后仍然极差。因此,亟待对目前的治疗方法行进一步评估。既往也有一些小规模临床研究通过PET探索标准治疗的影像学生物标志物。但目前为止,没有研究通过18F-RGD PET/CT来探索标准治疗对GBM潜在的影像学生物标志物的临床研究。本研究使用18F-RGD PET/CT来探索同步放化疗疗效与新诊断GBM潜在的影像学生物标志物之间的关联,期望能够在早期通过影像学检查筛选出对同步放化疗敏感的GBM的优势人群及不敏感的人群,为进一步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材料和方法本研究已通过山东省肿瘤医院伦理审查委员会的批准。所有患者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研究以术后有残留且拟行术后同...
【文章来源】:济南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3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表
前言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治疗方案
1.3~(18)F-RGD PET/CT扫描及参数的获取
1.4 磁共振扫描与参数的获取
1.5 统计学分析
2. 研究结果
2.1 患者的一般资料
2.2 当前疗效评价标准及患者疗效评价
2.3~(18)F-RGD PET/CT的显像能力及参数
2.4~(18)F-RGD PET/CT对同步放化疗疗效的最佳预测参数
3. 讨论
3.1 胶质母细胞瘤
3.2 整合素 αvβ3
3.3 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Arg-Gly-Asp,RGD)
3.4 RGD PET/CT及其他显像技术在疗效预测方面的应用
3.5 本研究结果分析与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一、评价高级别胶质瘤疗效的RANO标准( Response Assessment inNeuro-Oncology Working Group)
二、卡氏体能状态评估(KPS评分标准)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一、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二、在校期间所获奖励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恶性胶质瘤治疗后影像学评估的研究进展[J]. 乜全民,郭品,郭烈美,李骁雄,葛建伟,邱永明.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2014(10)
[2]以整合素αvβ3为靶点的RGD配体在抗肿瘤血管新生中的应用[J]. 郑媛媛,王继红,李庆伟.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13(04)
[3]脑胶质瘤放射治疗后的假性进展[J]. 于同刚,潘力,戴嘉中,冯晓源.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2010(01)
[4]整合素αvβ3抗体对胶质瘤细胞增殖和侵袭力的影响[J]. 冯定坤,艾文兵,刘延廷,肖宁. 山东医药. 2010(02)
[5]整合素αvβ3对胶质瘤细胞增殖和侵袭力影响的实验研究[J]. 艾文兵,刘学勇,熊志云,陈玉宏,雷霆.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2007(19)
[6]胶质母细胞瘤的新概念[J]. 张福林,汪寅. 中国神经肿瘤杂志. 2003(01)
硕士论文
[1]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病人术后生存期的多因素分析[D]. 杨欢.河北医科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477090
【文章来源】:济南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3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表
前言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治疗方案
1.3~(18)F-RGD PET/CT扫描及参数的获取
1.4 磁共振扫描与参数的获取
1.5 统计学分析
2. 研究结果
2.1 患者的一般资料
2.2 当前疗效评价标准及患者疗效评价
2.3~(18)F-RGD PET/CT的显像能力及参数
2.4~(18)F-RGD PET/CT对同步放化疗疗效的最佳预测参数
3. 讨论
3.1 胶质母细胞瘤
3.2 整合素 αvβ3
3.3 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Arg-Gly-Asp,RGD)
3.4 RGD PET/CT及其他显像技术在疗效预测方面的应用
3.5 本研究结果分析与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一、评价高级别胶质瘤疗效的RANO标准( Response Assessment inNeuro-Oncology Working Group)
二、卡氏体能状态评估(KPS评分标准)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一、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二、在校期间所获奖励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恶性胶质瘤治疗后影像学评估的研究进展[J]. 乜全民,郭品,郭烈美,李骁雄,葛建伟,邱永明.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2014(10)
[2]以整合素αvβ3为靶点的RGD配体在抗肿瘤血管新生中的应用[J]. 郑媛媛,王继红,李庆伟.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13(04)
[3]脑胶质瘤放射治疗后的假性进展[J]. 于同刚,潘力,戴嘉中,冯晓源.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2010(01)
[4]整合素αvβ3抗体对胶质瘤细胞增殖和侵袭力的影响[J]. 冯定坤,艾文兵,刘延廷,肖宁. 山东医药. 2010(02)
[5]整合素αvβ3对胶质瘤细胞增殖和侵袭力影响的实验研究[J]. 艾文兵,刘学勇,熊志云,陈玉宏,雷霆.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2007(19)
[6]胶质母细胞瘤的新概念[J]. 张福林,汪寅. 中国神经肿瘤杂志. 2003(01)
硕士论文
[1]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病人术后生存期的多因素分析[D]. 杨欢.河北医科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4770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enjingyixue/3477090.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