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神经病学论文 >

颅内动脉瘤壁显著性差异基因miRNA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17 11:48
  目的:颅内动脉瘤破裂是引起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最主要的原因,目前对颅内动脉瘤的认识中尚无一种学说能圆满解释其发生和破裂的所有机制。随着分子生物学以及分子遗传学技术的进步,miRNA作为具有高度保守性和高度特异性的非编码RNA,可以通过3’UTR的互补作用调节基因表达来参与细胞增殖、分化、代谢、凋亡及个体发育,近几年已经作为研究疾病机制的新途径,并已经发现了miRNA通过上调或抑制相关基因的表达参与细胞的炎症免疫反应、细胞凋亡、细胞外基质的变化以及内皮细胞分化。而这些机制恰恰是动脉瘤形成、发展的重要机制。本实验旨在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来研究颅内动脉瘤壁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基因miRNA,并通过研究miRNA显著性差异表达来探讨颅内动脉瘤发生、发展以及破裂的机制。方法:收集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神经外二科2009年12月1日到2011年11月1日期间幕上开颅手术夹闭动脉瘤治疗后较完整切除的22枚动脉瘤壁标本以及同患者的颞浅动脉作为对照标本,此次研究随机从22枚动脉瘤壁标本抽取6枚,以及相应同患者的颞浅动脉6枚。通过对动脉瘤壁以及对照的颞浅动脉的RNA抽提及纯化、样品RNA的标记、芯片杂交、芯片扫... 

【文章来源】:吉林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颅内动脉瘤壁显著性差异基因miRNA研究


Agilent2100Bioanalyzer电泳检测动脉瘤组A和对照组BRNA符合基因芯片实验要求

颅内动脉瘤壁显著性差异基因miRNA研究


红色区域代表P-values<0.05,FoldChange>2的显著性差异基因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不同类型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测定[J]. 徐俊,张运.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09(04)
[2]散发性颅内破裂动脉瘤的流行病学研究[J]. 吴鹏飞,吴安华,王运杰.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2008(07)
[3]Risk factors for intracranial aneurysm in a Chinese ethnic population[J]. GU Yu-xiang, CHEN Xian-cheng, SONG Dong-lei, LENG Bing and ZHAO Fan Department of Neurosurgery, Huashan Hospital, Fudan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40, China.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2006(16)
[4]颅内动脉瘤分子病理学研究:APOA基因多态性[J]. 孙玉明,赵元立,王硕,赵继宗,陈保生.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2005(05)
[5]Pathological observation of brain arteries and spontaneous aneurysms in hypertensive rats[J]. 张东,赵继宗,孙异临,王硕,戴华浩,Douglas D.Cochrane,李京生.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2003(03)



本文编号:35008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enjingyixue/35008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4cf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