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肽介导的纳米递释系统靶向治疗脑胶质瘤研究
发布时间:2021-12-09 21:46
神经胶质瘤占脑部肿瘤发病数的40%左右,是颅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临床上传统治疗方法为手术切除,但因为脑肿瘤部位接近患者的中枢神经,手术难以完全清除而易导致肿瘤复发。化疗是脑胶质瘤诸多治疗环节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其成败直接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和预后。然而,由于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 BBB)和血瘤屏障(blood-brain tumor barrier, BTB)的存在限制了药物向胶质瘤内部的递送,同时药物较弱的渗透能力和入胞效率使肿瘤细胞内药物浓度过低,导致目前临床化疗效果极其不理想。因此有效地增加胶质瘤组织中抗肿瘤药物的浓度,并提高药物的细胞内化是提高化疗药物疗效的关键。针对于此,本课题设计和构建了两种新型的纳米递释系统:(1)以可活化(触发式)低分子量鱼精蛋白(activatable low-molecular-weight protamine, ALMWP)为靶向配体的肿瘤微环境酶响应型药物递送系统,以期解决吸附介导的胶质瘤靶向递药系统缺乏细胞选择性问题;(2)以MT1-AF7p肽修饰聚乙二醇-聚乳酸(PEG-PLA)纳米粒联合肿瘤穿透肽iRGD共同注射构...
【文章来源】:复旦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2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可活化低分子量鱼精蛋白修饰的聚乙二醇聚己内酯纳米递释系统靶向治疗脑胶质瘤研究
第一章 ALMWP-NP-PTX的构建和表征
1. 仪器和试剂
1.1 仪器
1.2 材料和试剂
1.3 溶液的配制
2. 实验方法
2.1 聚合物材料的合成与表征
2.2 载PTX的ALMWP-NP的制备
2.3 PTX体外HPLC分析方法的建立
2.4 载药量和包封率测定
2.5 载PTX的ALMWP-NP、LMWP-NP、NP的表征
2.6 PTX的体外释放
3 实验结果
3.1 MPEG-PCL和Maleimide-PEG-PCL的表征
3.2 PTX体外分析方法的建立
3.3 载药量和包封率测定
3.4 载PTX的ALMWP-NP的表征
3.5 PTX的体外释放
4 讨论
5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章 ALMWP-NP递药系统对脑胶质瘤靶向性的细胞水平评价
1 仪器和试剂
1.1 仪器
1.2 材料和试剂
1.3 溶液的配制
2 实验方法
2.1 载6-香豆素的ALMWP-NP、LMWP-NP和NP的制备与表征
2.2 6-香豆素体外HPLC分析方法的建立
2.3 载6-香豆素的ALMWP-NP、LMWP-NP和NP的体外泄漏实验
2.4 C6细胞对NP、LMWP-NP、ALMWP-NP摄取和摄取抑制的定性观察
2.5 C6细胞对NP、LMWP-NP、ALMWP-NP摄取和摄取抑制的定量观察
2.6 ALMWP-NP的细胞内吞机制初步探讨
2.7 ALMWP-NP的体外毒性考察
2.8 三维肿瘤球模型评价ALMWP-NP的胶质瘤靶向性
3 实验结果
3.1 6-香豆素体外HPLC分析方法的建立
3.2 载6-香豆素的NP、LMWP-NP和ALMWP-NP的粒径及Zeta电位
3.3 载6-香豆素纳米粒的体外泄漏实验
3.4 C6细胞对NP、LMWP-NP、ALMWP-NP摄取和摄取抑制
3.5 ALMWP-NP的细胞内吞机制初步探讨
3.6 细胞毒性实验
3.7 肿瘤球渗透实验
4 讨论
5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ALMWP-NP的体内药动学和组织分布研究
1 仪器和材料
1.1 仪器和试剂
1.2 实验动物
2 实验方法
2.1 荷C6原位胶质瘤裸鼠动物模型的建立
2.2 荷C6异位肿瘤裸鼠动物模型的建立
2.3 活体成像观察载DiR的NP、LMWP-NP、ALMWP-NP在荷C6原位肿瘤裸鼠的体内分布
2.4 Taxol、NP-PTX、LMWP-NP-PTX以及ALMWP-NP-PTX制剂大鼠体内药动学研究和在荷C6异位肿瘤裸鼠体内组织分布的定量分析
3 实验结果
3.1 活体成像观察载DiR的NP、LMWP-NP、ALMWP-NP在荷C6原位肿瘤裸鼠的体内分布
3.2 Taxol、NP-PTX、LMWP-NP-PTX以及ALMWP-NP-PTX制剂在大鼠体内药动学研究
3.3 Taxol、NP-PTX、LMWP-NP-PTX以及ALMWP-NP-PTX在荷C6异位肿瘤裸鼠的体内分布
4 讨论
5 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载紫杉醇的ALMWP-NP的药效学评价
1 仪器和材料
1.1 仪器和试剂
1.2 实验动物
1.3 溶液的配制
2 实验方法
2.1 ALMWP-NP-PTX的体外药效学评价
2.2 ALMWP-NP的体内药效评价
3 实验结果
3.1 ALMWP-NP-PTX对C6细胞的毒性作用
3.2 冰冻切片观察纳米粒在脑胶质瘤中的分布
3.3 Taxol、NP-PTX、LMWP-NP-PTX以及ALMWP-NP-PTX的体内抗原位胶质瘤效果评价
4 讨论
5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MT1-AF7p肽修饰的聚乙二醇聚乳酸纳米粒联合iRGD肽共给药用于胶质瘤的靶向递药研究
第一章 MT1-NP-PTX的构建和表征
1 仪器和试剂
2 实验方法
2.1 载PTX的MT1-NP和NP的制备与表征
2.2 PTX体外HPLC分析方法的建立
2.3 载药量和包封率测定
2.4 NP-PTX和MT1-NP-PTX的表征
2.5 MT1-NP-PTX表面MT1-AF7p共价连接密度的测定
2.6 PTX的体外释放
3 实验结果
3.1 载药量和包封率测
3.2 NP-PTX和MT1-NP-PTX的表征
3.3 MT1-NP-PTX表面MT1-AF7p共价连接密度的测定
3.4 PTX的体外释放
4 讨论
5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章 MT1-NP对脑胶质瘤靶向性的细胞水平评价
1 仪器和试剂
2 实验方法
2.1 载6-香豆素的MT1-NP和NP的制备与表征
2.2 6-香豆素体外HPLC分析方法的建立
2.3 载6-香豆素的MT1-NP和NP的体外泄漏实验
2.4 C6细胞摄取载6-香豆素的MT1-NP和NP的定性观察
2.5 C6细胞摄取载6-香豆素的MT1-NP和NP的定量分析
2.6 摄取抑制实验
2.7 MT1-NP-PTX对C6细胞毒性考察
2.8 MT1-NP-PTX对C6细胞凋亡影响
3 实验结果
3.1 载6-香豆素的MT1-NP和NP的粒径及Zeta电位
3.2 载6-香豆素的MT1-NP和NP的体外泄漏实验
3.3 C6细胞摄取载6-香豆素的MT1-NP和NP的定性观察
3.4 摄取抑制实验
3.5 MT1-NP-PTX对C6细胞毒性考察
3.6 MT1-NP-PTX对C6细胞凋亡影响
4 讨论
5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MT1-NP对胶质瘤靶向性的3D肿瘤球模型评价
1 试剂与仪器
2. 实验方法
2.1 肿瘤球渗透试验
2.2 肿瘤球生长抑制评价
3 实验结果
3.1 肿瘤球渗透试验
3.2 肿瘤球生长抑制评价
4 讨论
5 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MT1-NP联合iRGD共给药系统的胶质瘤体内靶向性评价
1 仪器和材料
1.1 仪器和试剂
1.2 实验动物
1.3 溶液的配制
2 实验方法
2.1 荷C6原位胶质瘤裸鼠动物模型的建立
2.2 活体成像示踪纳米粒在荷原位胶质瘤裸鼠体内的分布
2.3 冰冻切片观察纳米粒在胶质瘤组织中的分布
2.4 体内抗原位胶质瘤效果评价
3 实验结果
3.1 活体成像示踪纳米粒在荷原位胶质瘤裸鼠体内的分布
3.2 冰冻切片观察纳米粒在胶质瘤组织中的分布
3.3 体内抗原位胶质瘤效果评价
4 讨论
5 小结
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
主要创新点
后继工作及展望
附录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紫杉醇新剂型及研究进展[J]. 何伍,刘洋. 世界临床药物. 2009(05)
[2]巨胞饮的机制及功能的研究进展[J]. 秦绿叶,刘爽,汪沉然,王均辉,岳鑫,于常海. 生理科学进展. 2006(01)
本文编号:3531365
【文章来源】:复旦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2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可活化低分子量鱼精蛋白修饰的聚乙二醇聚己内酯纳米递释系统靶向治疗脑胶质瘤研究
第一章 ALMWP-NP-PTX的构建和表征
1. 仪器和试剂
1.1 仪器
1.2 材料和试剂
1.3 溶液的配制
2. 实验方法
2.1 聚合物材料的合成与表征
2.2 载PTX的ALMWP-NP的制备
2.3 PTX体外HPLC分析方法的建立
2.4 载药量和包封率测定
2.5 载PTX的ALMWP-NP、LMWP-NP、NP的表征
2.6 PTX的体外释放
3 实验结果
3.1 MPEG-PCL和Maleimide-PEG-PCL的表征
3.2 PTX体外分析方法的建立
3.3 载药量和包封率测定
3.4 载PTX的ALMWP-NP的表征
3.5 PTX的体外释放
4 讨论
5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章 ALMWP-NP递药系统对脑胶质瘤靶向性的细胞水平评价
1 仪器和试剂
1.1 仪器
1.2 材料和试剂
1.3 溶液的配制
2 实验方法
2.1 载6-香豆素的ALMWP-NP、LMWP-NP和NP的制备与表征
2.2 6-香豆素体外HPLC分析方法的建立
2.3 载6-香豆素的ALMWP-NP、LMWP-NP和NP的体外泄漏实验
2.4 C6细胞对NP、LMWP-NP、ALMWP-NP摄取和摄取抑制的定性观察
2.5 C6细胞对NP、LMWP-NP、ALMWP-NP摄取和摄取抑制的定量观察
2.6 ALMWP-NP的细胞内吞机制初步探讨
2.7 ALMWP-NP的体外毒性考察
2.8 三维肿瘤球模型评价ALMWP-NP的胶质瘤靶向性
3 实验结果
3.1 6-香豆素体外HPLC分析方法的建立
3.2 载6-香豆素的NP、LMWP-NP和ALMWP-NP的粒径及Zeta电位
3.3 载6-香豆素纳米粒的体外泄漏实验
3.4 C6细胞对NP、LMWP-NP、ALMWP-NP摄取和摄取抑制
3.5 ALMWP-NP的细胞内吞机制初步探讨
3.6 细胞毒性实验
3.7 肿瘤球渗透实验
4 讨论
5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ALMWP-NP的体内药动学和组织分布研究
1 仪器和材料
1.1 仪器和试剂
1.2 实验动物
2 实验方法
2.1 荷C6原位胶质瘤裸鼠动物模型的建立
2.2 荷C6异位肿瘤裸鼠动物模型的建立
2.3 活体成像观察载DiR的NP、LMWP-NP、ALMWP-NP在荷C6原位肿瘤裸鼠的体内分布
2.4 Taxol、NP-PTX、LMWP-NP-PTX以及ALMWP-NP-PTX制剂大鼠体内药动学研究和在荷C6异位肿瘤裸鼠体内组织分布的定量分析
3 实验结果
3.1 活体成像观察载DiR的NP、LMWP-NP、ALMWP-NP在荷C6原位肿瘤裸鼠的体内分布
3.2 Taxol、NP-PTX、LMWP-NP-PTX以及ALMWP-NP-PTX制剂在大鼠体内药动学研究
3.3 Taxol、NP-PTX、LMWP-NP-PTX以及ALMWP-NP-PTX在荷C6异位肿瘤裸鼠的体内分布
4 讨论
5 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载紫杉醇的ALMWP-NP的药效学评价
1 仪器和材料
1.1 仪器和试剂
1.2 实验动物
1.3 溶液的配制
2 实验方法
2.1 ALMWP-NP-PTX的体外药效学评价
2.2 ALMWP-NP的体内药效评价
3 实验结果
3.1 ALMWP-NP-PTX对C6细胞的毒性作用
3.2 冰冻切片观察纳米粒在脑胶质瘤中的分布
3.3 Taxol、NP-PTX、LMWP-NP-PTX以及ALMWP-NP-PTX的体内抗原位胶质瘤效果评价
4 讨论
5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MT1-AF7p肽修饰的聚乙二醇聚乳酸纳米粒联合iRGD肽共给药用于胶质瘤的靶向递药研究
第一章 MT1-NP-PTX的构建和表征
1 仪器和试剂
2 实验方法
2.1 载PTX的MT1-NP和NP的制备与表征
2.2 PTX体外HPLC分析方法的建立
2.3 载药量和包封率测定
2.4 NP-PTX和MT1-NP-PTX的表征
2.5 MT1-NP-PTX表面MT1-AF7p共价连接密度的测定
2.6 PTX的体外释放
3 实验结果
3.1 载药量和包封率测
3.2 NP-PTX和MT1-NP-PTX的表征
3.3 MT1-NP-PTX表面MT1-AF7p共价连接密度的测定
3.4 PTX的体外释放
4 讨论
5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章 MT1-NP对脑胶质瘤靶向性的细胞水平评价
1 仪器和试剂
2 实验方法
2.1 载6-香豆素的MT1-NP和NP的制备与表征
2.2 6-香豆素体外HPLC分析方法的建立
2.3 载6-香豆素的MT1-NP和NP的体外泄漏实验
2.4 C6细胞摄取载6-香豆素的MT1-NP和NP的定性观察
2.5 C6细胞摄取载6-香豆素的MT1-NP和NP的定量分析
2.6 摄取抑制实验
2.7 MT1-NP-PTX对C6细胞毒性考察
2.8 MT1-NP-PTX对C6细胞凋亡影响
3 实验结果
3.1 载6-香豆素的MT1-NP和NP的粒径及Zeta电位
3.2 载6-香豆素的MT1-NP和NP的体外泄漏实验
3.3 C6细胞摄取载6-香豆素的MT1-NP和NP的定性观察
3.4 摄取抑制实验
3.5 MT1-NP-PTX对C6细胞毒性考察
3.6 MT1-NP-PTX对C6细胞凋亡影响
4 讨论
5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MT1-NP对胶质瘤靶向性的3D肿瘤球模型评价
1 试剂与仪器
2. 实验方法
2.1 肿瘤球渗透试验
2.2 肿瘤球生长抑制评价
3 实验结果
3.1 肿瘤球渗透试验
3.2 肿瘤球生长抑制评价
4 讨论
5 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MT1-NP联合iRGD共给药系统的胶质瘤体内靶向性评价
1 仪器和材料
1.1 仪器和试剂
1.2 实验动物
1.3 溶液的配制
2 实验方法
2.1 荷C6原位胶质瘤裸鼠动物模型的建立
2.2 活体成像示踪纳米粒在荷原位胶质瘤裸鼠体内的分布
2.3 冰冻切片观察纳米粒在胶质瘤组织中的分布
2.4 体内抗原位胶质瘤效果评价
3 实验结果
3.1 活体成像示踪纳米粒在荷原位胶质瘤裸鼠体内的分布
3.2 冰冻切片观察纳米粒在胶质瘤组织中的分布
3.3 体内抗原位胶质瘤效果评价
4 讨论
5 小结
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
主要创新点
后继工作及展望
附录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紫杉醇新剂型及研究进展[J]. 何伍,刘洋. 世界临床药物. 2009(05)
[2]巨胞饮的机制及功能的研究进展[J]. 秦绿叶,刘爽,汪沉然,王均辉,岳鑫,于常海. 生理科学进展. 2006(01)
本文编号:353136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enjingyixue/3531365.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