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神经病学论文 >

脑小血管病患者脑类淋巴功能的变化及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09 08:35
  第一部分脑类淋巴功能与脑小血管病影像标记物的相关性研究目的:明确脑类淋巴功能与脑小血管病患者影像学标记物(脑白质高信号、腔隙、脑微出血、扩大的血管周围间隙)的相关性,包括(1)在鞘内注射钆对比剂的患者中,基于经典脑类淋巴功能检测,明确脑类淋巴功能与脑小血管病影像标记物的相关性;(2)比较经典脑类淋巴功能检测与无创脑类淋巴功能(髓静脉周围间隙弥散系数,ALPS指数)的相关性;并基于无创脑类淋巴功能检测,在较大样本的脑小血管病人群中再次验证脑类淋巴功能与脑小血管病影像标记物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个队列人群包括(1)2018年7月至2020年1月于我院神经内科住院且行鞘内注射钆对比剂检测经典脑类淋巴功能的患者。鞘内注射前(基线)、注射后39小时三维T1加权成像(3D-T1)上脑组织的信号强度改变百分比(PC)反映脑类淋巴清除功能。(2)2010年1月至2020年1月前瞻性收集的完成多模式磁共振检查(包括3D-T1、T2加权、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AIR]、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弥散张量成像[DTI])的脑小血管病患者。在两个队列中,对基线SWI和DTI的图像后处理,计算得到ALPS指... 

【文章来源】:浙江大学浙江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47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脑小血管病患者脑类淋巴功能的变化及机制研究


脑小血管病影像学评估A:脑室旁和深部脑白质高信号Fazekas分级(从左至右分别为1、2、3分);B:

原理图,静脉,指数,间隙


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第一部分方法11图2髓静脉周围间隙弥散系数(ALPS指数)计算原理左图为显示髓静脉的磁敏感相位(SWI-Phase)图:蓝、绿、红圈分别代表投射纤维、关联纤维、皮层下纤维所在位置;右图为髓静脉血管周围间隙(灰色)、投射纤维(蓝色)、关联纤维(绿色)、皮层下纤维(红色)的主要走行方向。注:其中皮层下纤维(左图红圈、右图红色)不纳入ALPS指数的计算,仅在此图中标出,方便说明纤维走行。图3髓静脉周围间隙弥散指数(ALPS指数)计算流程

流程图,指数,静脉,间隙


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第一部分方法11图2髓静脉周围间隙弥散系数(ALPS指数)计算原理左图为显示髓静脉的磁敏感相位(SWI-Phase)图:蓝、绿、红圈分别代表投射纤维、关联纤维、皮层下纤维所在位置;右图为髓静脉血管周围间隙(灰色)、投射纤维(蓝色)、关联纤维(绿色)、皮层下纤维(红色)的主要走行方向。注:其中皮层下纤维(左图红圈、右图红色)不纳入ALPS指数的计算,仅在此图中标出,方便说明纤维走行。图3髓静脉周围间隙弥散指数(ALPS指数)计算流程


本文编号:357834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enjingyixue/357834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f91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