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神经病学论文 >

胸椎黄韧带骨化脊髓压迫模型的生物力学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23 21:23
  背景:胸椎黄韧带骨化导致胸椎管狭窄症的主要病理类型之一,是由于韧带组织的病理性骨化致脊髓受压,进而出现一系列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大量研究证明胸椎黄韧带骨化的发生与基因、生长因子、机械应力、分泌代谢等因素有关,但其病因仍不清楚。流行病学研究表明TOLF多发于亚洲黄种人,黑人及白人少见。胸椎黄韧带骨化症状表现多样,除部分患者有胸腰椎局部疼痛外,最主要是脊髓受压之后产生的多样化的下肢表现,大部分患者主要表现为上行性发展的下肢麻木、僵硬及无力感,由于深感觉受损,还有可能出现步态不稳及胸腹部束带感。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胸部的扩张受限及背部持续的僵硬感,少数压迫严重患者出现大、小便和性功能障碍等。大多数患者可出现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和病理反射阳性等典型的上位运动神经元损伤表现。但骨化位于下胸段及胸腰段的患者,由于脊髓圆锥以及腰膨大压迫症状。表现为特征性的下肢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肌肉萎缩、肌张力降低等表现。目前国内外普遍认为:对于TOLF引起的胸段脊髓或神经根压迫症状,手术减压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措施。但手术治疗的效果并非都令人满意。这与多方面因素有关。由于术前对于脊髓的受压情况只能通过影像学检查来了解,如... 

【文章来源】: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96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胸椎黄韧带骨化脊髓压迫模型的生物力学研究


融合型及非融合型黄韧带骨化

黄韧带骨化,鸟嘴,圆弧形


- 14 -图1-1 融合型及非融合型黄韧带骨化图1-2 鸟嘴型及圆弧形黄韧带骨化详细记录患者所有信息包括:年龄、性别、骨化节段、骨化区域、症状持续时间、骨化分型,胸椎MRI上矢状面压迫度、髓内高信号(increased signal intensity,ISI)改变、术中所见、手术前后神经功能评分以及后凸角变化。分析众多因素与术后疗效之间的相关性。

椎板减压术,病人,黄韧带骨化,术后病人


图1-3 52岁病人,男性,T9/10黄韧带骨化,术前JOA评分6分,行胸椎后路椎板减压术,术后病人恢复尚可,术后末次随访JOA评分9分,RR=60%。a为病人术前MRI影像;b和c为病人术前CT影像;d为病人术后MRI影像,e和f为病人术后CT影像。4、数据分析:数据整理分析使用微软Microsoft Excel 2003和 Statistical Packagefor the Social Sciences (SPSS) 19.0。组间差异用独立样本t-检验及卡方检验。两组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牵张应力对人黄韧带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J]. 范东伟,陈仲强,郭昭庆,齐强.  医用生物力学. 2008(02)
[2]胸椎黄韧带骨化的临床病因分析[J]. 王自立,袁海峰,丁惠强,赵浩宁,乔永东.  中华外科杂志. 2006(20)
[3]层揭薄化法减压治疗胸椎黄韧带骨化合并脊髓病[J]. 雪原,王沛,马信龙,郑永发,张义修,李杨,邰杰,孙景成,郭世绂.  中华骨科杂志. 2006(03)
[4]胸椎黄韧带骨化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 范东伟,陈仲强.  中华骨科杂志. 2006(03)
[5]胸椎黄韧带骨化影像学与病理学对照研究[J]. 周方,党耕町.  中华骨科杂志. 2004(06)
[6]胸椎黄韧带骨化与HLA-DQA1等位基因的相关性研究[J]. 颜廷宾,张佐伦,于锡欣,袁泽农.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02(S2)
[7]胸椎黄韧带骨化症的治疗方法选择[J]. 陈仲强,党耕町,刘晓光,蔡钦林.  中华骨科杂志. 1999(04)
[8]共同努力,提高胸椎黄韧带骨化症的诊治水平[J]. 陈仲强.  中华骨科杂志. 2007 (01)



本文编号:36051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enjingyixue/36051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aad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