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功能性电刺激对脑卒中患者下肢协同收缩率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2-01-23 23:57
目的:探究智能化功能性电刺激对脑卒中患者行走时下肢协同收缩率的影响及不同治疗时间对治疗效果的差异。方法:选取符合入组标准的26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60 min智能化功能性电刺激组、30 min智能化功能性电刺激组、30 min单通道电刺激组。3组患者的其他常规治疗相同。结果:治疗15次后与治疗前比较,3组患者下肢协同收缩率均有非常显著的下降(P<0.01),两组智能化功能性电刺激的疗效明显优于单通道组(P<0.05),60 min智能化功能性电刺激治疗效果比30 min好(P<0.05)。结论:智能化功能性电刺激可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行走时的下肢协同收缩率,60 min智能化功能性电刺激对降低协同收缩率的效果最明显。
【文章来源】:新余学院学报. 2020,25(05)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1 研究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1.1 入选标准
1.1.2 排除标准
1.1.3 退出标准
1.2 研究方法
1.2.1 仪器
1.2.2 治疗方法
1.2.3 治疗前后的观察指标
1.3 治疗前后分析方法
1.3.1 仪器及参数
1.3.2 sEMG感应器电极放置
1.3.3 分析方法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3组患者基础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2 治疗前与第1次治疗、第7次治疗和15次治疗后3组患者治疗情况
3 讨论
3.1 即时治疗效果
3.2 长期治疗效果
3.3 不同治疗时间对治疗效果的影响
3.4 协同收缩率的意义
4 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正常行走模式的功能性电刺激对脑卒中患者行走功能即时影响的随机对照研究[J]. 张顺喜,郭永亮,贺灵慧,吕晓,燕铁斌.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19(05)
[2]基于正常行走模式的功能性电刺激对老年脑卒中患者步行功能的影响[J]. 胡川,杨晓,顾莹,刘敏,王欣.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8(07)
[3]功能性电刺激恢复性治疗踏车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肌电信号的影响[J]. 王颖娜,李哲,郭钢花,郝道剑,范家宏.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18(05)
[4]表面肌电图在脑卒中患者异常步态分析中的研究进展[J]. 李芳,郑洁皎.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6(10)
[5]基于正常行走模式的功能性电刺激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行走功能的影响[J]. 谭志梅,姜文文,燕铁斌,吴伟,宋荣. 中华医学杂志. 2016 (29)
[6]运动性肌肉疲劳的主观感受与表面肌电客观变化的一致性[J]. 林萍,王健. 人类工效学. 2016(02)
[7]肌电触发电刺激对脑卒中后痉挛性足下垂的影响[J]. 张梅莹,毛世刚,于洋,王颖颖,陈伟.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5(03)
[8]功能性电刺激对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功能的影响[J]. 陈迎春,李岩,李辉,顾旭东,姚云海,傅建明.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5(02)
[9]表面肌电图的康复临床评估应用进展[J]. 李建华.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4(05)
[10]表面肌电图在神经肌肉功能评定中的应用[J]. 郑洁皎,胡佑红,俞卓伟.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07(08)
本文编号:3605413
【文章来源】:新余学院学报. 2020,25(05)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1 研究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1.1 入选标准
1.1.2 排除标准
1.1.3 退出标准
1.2 研究方法
1.2.1 仪器
1.2.2 治疗方法
1.2.3 治疗前后的观察指标
1.3 治疗前后分析方法
1.3.1 仪器及参数
1.3.2 sEMG感应器电极放置
1.3.3 分析方法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3组患者基础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2 治疗前与第1次治疗、第7次治疗和15次治疗后3组患者治疗情况
3 讨论
3.1 即时治疗效果
3.2 长期治疗效果
3.3 不同治疗时间对治疗效果的影响
3.4 协同收缩率的意义
4 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正常行走模式的功能性电刺激对脑卒中患者行走功能即时影响的随机对照研究[J]. 张顺喜,郭永亮,贺灵慧,吕晓,燕铁斌.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19(05)
[2]基于正常行走模式的功能性电刺激对老年脑卒中患者步行功能的影响[J]. 胡川,杨晓,顾莹,刘敏,王欣.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8(07)
[3]功能性电刺激恢复性治疗踏车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肌电信号的影响[J]. 王颖娜,李哲,郭钢花,郝道剑,范家宏.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18(05)
[4]表面肌电图在脑卒中患者异常步态分析中的研究进展[J]. 李芳,郑洁皎.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6(10)
[5]基于正常行走模式的功能性电刺激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行走功能的影响[J]. 谭志梅,姜文文,燕铁斌,吴伟,宋荣. 中华医学杂志. 2016 (29)
[6]运动性肌肉疲劳的主观感受与表面肌电客观变化的一致性[J]. 林萍,王健. 人类工效学. 2016(02)
[7]肌电触发电刺激对脑卒中后痉挛性足下垂的影响[J]. 张梅莹,毛世刚,于洋,王颖颖,陈伟.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5(03)
[8]功能性电刺激对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功能的影响[J]. 陈迎春,李岩,李辉,顾旭东,姚云海,傅建明.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5(02)
[9]表面肌电图的康复临床评估应用进展[J]. 李建华.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4(05)
[10]表面肌电图在神经肌肉功能评定中的应用[J]. 郑洁皎,胡佑红,俞卓伟.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07(08)
本文编号:36054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enjingyixue/3605413.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