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神经病学论文 >

星形胶质细胞上酸敏感离子通道1a在颞叶癫痫发生中的作用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13 09:08

  本文关键词:星形胶质细胞上酸敏感离子通道1a在颞叶癫痫发生中的作用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癫痫是神经系统第二大常见疾病,最突出的特点为发作的反复性、不可预知性和药物治疗的长期性。即使经系统规范化抗癫痫药物治疗,仍有接近1/3的患者癫痫发作未能得到有效控制,并最终进展成为难治性癫痫,给病人及家属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因此探索治愈癫痫的途径已成为神经病学领域的重要课题。目前癫痫的治疗药物主要靶向于控制发作症状,对慢性癫痫形成的病理生理过程难以发挥逆转作用,因此难以达到治愈癫痫的目的。这种情况下,探索新的针对癫痫发生的药物有可能为治愈癫痫带来希望。大量的动物实验和癫痫患者活检证据表明,星形胶质细胞的活化增生是癫痫发生中重要的病理改变。我们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星形胶质细胞上的酸敏感离子通道1a(Acid Sensing Ion Channel 1a,ASIC1a)在癫痫慢性期中表达增多,这种变化可能和癫痫慢性期的病理进展有关,提示星形胶质细胞上的ASIC1a可能参与癫痫发生的病理过程,并可能成为新的癫痫治疗靶点。目的研究星形胶质细胞上ASIC1a在小鼠颞叶癫痫发生中的作用。方法分别构建携带有星形胶质细胞特异性启动子GFAP的Asic1a基因sh-RNA及ORF(open reading frame)的重组腺相关病毒(recombined adeno-associated virus,r AAV)载体(r AAV-GFAP-GFP-ASIC1a-sh RNA,r AAV-GFAP-ASIC1a-GFP),经过立体定向注射感染海马星形胶质细胞,敲低野生(WT)型小鼠海马星形胶质细胞上ASIC1a的表达,以及恢复Asic1a基因敲除(KO)小鼠海马星形胶质细胞上ASIC1a的表达。使用雄性8周龄C57遗传背景的WT和Asic1a基因敲除型KO小鼠,采用氯化锂-匹罗卡品腹腔注射建立小鼠颞叶癫痫发生模型,在小鼠氯化锂-匹罗卡品腹腔注射诱导癫痫持续状态后3-5天进行病毒载体立体定向注射和电极安装,观察小鼠癫痫持续状态发作后12-19天和5-6周4组实验小鼠:WT干扰组(下调ASIC1a表达)、WT对照组、KO型表达重建组(恢复ASIC1a表达)和KO型对照组脑电图发作和行为发作变化,结合免疫荧光染色方法进行分析。结果1、小鼠海马经立体定向注射病毒后5周,超过90%的星形胶质细胞表达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ce protein,GFP)。2、小鼠氯化锂-匹罗卡品腹腔注射后12-19天(慢性癫痫发生潜伏期),敲低WT小鼠海马星型胶质细胞ASIC1a表达以及恢复ASIC1a KO小鼠海马星形胶质细胞上ASIC1a的表达对小鼠行为学发作以及EEG癫痫样放电无明显影响。各组间潜伏期内发作次数、发作程度Racine评分和平均自发发作持续时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WT干扰组和WT对照组脑电功率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KO型表达重建组和KO型对照组脑电功率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KO型表达重建组脑电功率值与WT型干扰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3、小鼠氯化锂-匹罗卡品腹腔注射后5-6周(慢性癫痫发生期),WT鼠海马星型胶质细胞ASIC1a敲低组慢性自发性癫痫发作次数以及发作间期EEG放电强度明显低于相应对照组(P0.05)。KO小鼠海马星形胶质细胞上ASIC1a表达重建组慢性自发性发作次数以及发作间期EEG放电强度较相应对照组明显增多(P0.05)。各组间行为发作等级和平均每次自发发作时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小鼠颞叶癫痫发生模型中,特异性抑制星形胶质细胞上ASIC1a能够明显减少小鼠慢性自发性发作次数,并减轻脑电图发作强度,提示星形胶质细胞上的ASIC1a可能为癫痫发生治疗的新靶点。
【关键词】:酸敏感离子通道1a rAAV病毒载体 星形胶质细胞 癫痫发生
【学位授予单位】:第四军医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742.1
【目录】:
  • 缩略语表4-5
  • 中文摘要5-8
  • 英文摘要8-11
  • 前言11-13
  • 文献回顾13-23
  • 实验一 小鼠星形胶质细胞特异性启动子和ASIC1a基因的r AAV病毒载体包装与验证23-41
  • 1 材料23-24
  • 2 方法24-34
  • 3 结果34-38
  • 4 讨论38-41
  • 实验二 星形胶质细胞上ASIC1a在癫痫发生中的作用研究41-61
  • 引言41
  • 1 材料41-43
  • 2 方法43-51
  • 3 结果51-58
  • 4 讨论58-61
  • 小结61-62
  • 参考文献62-70
  • 个人简历和研究成果70-71
  • 致谢7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项红兵,田玉科;星形胶质细胞与疼痛敏化调控[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3年09期

2 刘慧,王小军,胡荣,杨忠,蔡文琴;星形胶质细胞[J];生理科学进展;2004年01期

3 张敬军;;星形胶质细胞的研究[J];中国药理学通报;2006年07期

4 陈彬;刘宽;王伟;;成年大鼠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因子表达的差异研究[J];卒中与神经疾病;2007年05期

5 沈维高;何欣;王振江;;星形胶质细胞的生物学功能及其与疾病的关系研究进展[J];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6期

6 ;英国科学家确定星形胶质细胞新功能[J];中国当代医药;2010年27期

7 靳哲;赵忠新;;星形胶质细胞在癫痫发病中的作用研究[J];世界临床药物;2012年01期

8 李军杰,张致身;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海马区星形胶质细胞形态学研究[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1998年04期

9 解旭东,田国红;星形胶质细胞与癫痫[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1999年01期

10 莫永炎,姜勇,陈瑗;脑星形胶质细胞生物学功能研究进展[J];生理科学进展;2002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庆莹;赵珠峰;朱长庚;;星形胶质细胞在癫痫复发中的作用[A];解剖学杂志——中国解剖学会2002年年会文摘汇编[C];2002年

2 唐爱辉;王同飞;王世强;;星形胶质细胞钙活动:脑细胞网络中的第二兴奋系统?[A];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第六届学术会议暨学会成立十周年庆祝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3 池美珠;陈超;钱燕;李剑敏;吴步猛;;产前重复激素治疗对星形胶质细胞发育的影响[A];浙江省围产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4 魏尔清;;半胱氨酰白三烯受体对星形胶质细胞功能的调节作用[A];中国药理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药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5 吴建云;王鲜忠;王剑;谌剑波;范光丽;张家骅;;大脑皮质星形胶质细胞培养及鉴定[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解剖学及组织胚胎学分会第十五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赵玉武;程晓娟;;星形胶质细胞与脑水肿的形成[A];山东省2013年神经内科学学术会议暨中国神经免疫大会2013论文汇编[C];2013年

7 董其平;柴真;;谷氨酸对培养的星形胶质细胞的钙活动的影响[A];“基因、进化与生理功能多样性”海内外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生理学会第七届比较生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2009年

8 曾俊;李康生;;柯萨奇病毒感染星形胶质细胞及细胞因子变化研究[A];新发和再发传染病防治热点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9 鲍欢;徐晓云;顾晓波;徐霞红;胡晖;;缺氧后水通道蛋白4在体外培养星形胶质细胞表达变化的实验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10 熊加祥;白云;宋敏;王艳艳;杨晓亚;;星形胶质细胞表达免疫分子维持大脑免疫稳态[A];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第六届学术会议暨学会成立十周年庆祝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记者 胡德荣;星形胶质细胞由“天使”变“魔鬼”原因找到[N];健康报;2012年

2 记者 刘海英;星形胶质细胞可调节呼吸强度[N];科技日报;2010年

3 刘霞;脑内星形胶质细胞在实验室培育成功[N];科技日报;2011年

4 汪敏华;大脑星形胶质细胞有两种新功能[N];解放日报;2003年

5 吴一福;黄芪可调节星形胶质细胞“时间模式”[N];中国医药报;2005年

6 南方日报记者 曹斯 实习生 赵莞 张宁 通讯员 邹莹 张淼;用ATP对抗不快乐[N];南方日报;2013年

7 记者 班玮;德国脑细胞再生研究取得新进展[N];人民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招;离子通道TRPM7调节细胞生理的分子机制研究[D];苏州大学;2014年

2 高蓓;视上核星形胶质细胞对急性腹腔高渗刺激引起的神经元反应的调节及其机制[D];第四军医大学;2008年

3 李学忠;星形胶质细胞在脂多糖诱导的多巴胺神经元损伤中的作用[D];苏州大学;2008年

4 曹旭;1,5-二咖啡酰奎宁酸预处理对星形胶质细胞脑缺血模型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5 黄晓佳;5-脂氧酶和半胱氨酰白三烯受体在大鼠星形胶质细胞缺氧缺糖损伤中的作用[D];浙江大学;2007年

6 王萍;星形胶质细胞与神经元细胞周期调控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7 柳秀平;蛋白磷酸酯酶-2A对星形胶质细胞迁移的促进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8 徐光锦;大鼠海马脑片星形胶质细胞线性膜电导及细胞间电偶联特性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9 李昕华;缺血预处理星形胶质细胞神经保护作用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10 张皓云;星形胶质细胞在帕金森病神经元铁代谢紊乱中的调节作用研究[D];青岛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龚佩佩;磷酸化MSK1在星形胶质细胞炎症活化过程中的作用的研究[D];南通大学;2013年

2 何洁玉;糖皮质激素对星形胶质细胞分泌GnRH的调控机制[D];西南大学;2015年

3 张丽丽;脂肪基质细胞诱导分化为星形胶质细胞过程中线粒体凋亡与自噬的关系[D];河北联合大学;2014年

4 燕茹;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致ApoE~(-/-)小鼠脑血管、星形胶质细胞及神经元损伤作用研究[D];宁夏医科大学;2015年

5 高亚荣;NB-3介导神经轴突接触性抑制的信号传导机制的体外培养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6 米鹏霞;P物质对星形胶质细胞的活化作用及机制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5年

7 杨志奇;小鼠皮层内移植胶质细胞形态及功能重建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5年

8 陈雅南;敲除星形胶质细胞的dicer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D];杭州师范大学;2015年

9 马辉;星形胶质细胞上酸敏感离子通道1a在颞叶癫痫发生中的作用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5年

10 张媛;飞秒脉冲激光诱导的星形胶质细胞钙波[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星形胶质细胞上酸敏感离子通道1a在颞叶癫痫发生中的作用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6210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enjingyixue/36210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85f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