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脑中动脉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浆hs-CRP、HCY、FIB与经颅多普勒血流动力学分型的临床研究
本文关键词:大脑中动脉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浆hs-CRP、HCY、FIB与经颅多普勒血流动力学分型的临床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炎症不仅是脑卒中后所致的结果,而且参与神经组织的损伤,而超过溶栓时间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 AIS)病灶侧大脑中动脉(MCA)经颅多普勒血流动力学分型与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及纤维蛋白原(FIB)的研究却很少。因此本文将探索上述血浆生物标志物对MCA血流动力学分型的影响,以及不同血流动力学分型间神经缺损和早期神经缺损症状改善的比较。方法共有AIS 67例入组,采用AU-5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血浆hs-CRP、HCY进行检查,并分别将血浆浓度大于3.0mg/L、15umol/L定义为高超敏C反应蛋白血症(Hhs-CRP)和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同时采用凝固法对血浆纤维蛋白原进行测定,将血浆浓度大于3.5g/L定义为高纤维蛋白原血症(HFIB)。运用探头频率为2MHz的经颅多普勒仪和探头频率为10MHz的飞利浦iU Elite彩超仪,于住院后24小时内进行TCD和颈动脉彩超检查,依据TIBI (Thrombolysis in Brain Ischemia)标准及频谱特征,将病灶侧MCA血流动力学分为闭塞组和非闭塞组。缺血性脑卒中神经缺损程度通过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脑卒中评分(Th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ore, NIHSS)来评估,而且早期神经缺损症状改善定义为与入院时比较NIHSS评分较前下降6分或评分为0-4分。结果本文中闭塞组26例,非闭塞组41例,2组间病灶侧大脑中动脉的峰值流速、舒张末期流速及平均血流速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分别为48.31±26.42 vs.102.78±36.90、14.50±12.20 vs.41.02±20.40和29.08±15.58vs.63.78±25.13。入院时和发病后第7天,2组间NIHSS评分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为7.38±4.85 vs.5.41±2.78和5.42±3.79 vs.3.32±2.30。急性期闭塞组血浆hs-CRP、HCY及FIB水平与非闭塞组比较,仅有FIB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16±0.68 vs.2.80±0.52)。闭塞组和非闭塞组中早期神经缺损症状改善者分别为12例和3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8,P0.05)。本文中Hhs-CRP患者10例,低超敏C反应蛋白血症组(Lhs-CRP)57例,2组间血流动力学分型比较,病灶侧MCA闭塞分型分别为8例和18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484,P0.05);同理HHCY患者46例,正常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组(NHCY)21例,病灶侧MCA闭塞分型分别为22例和4例,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χ2=5.028,P0.05); HFIB患者13例,低纤维蛋白原血症组(LFIB)54例,病灶侧MCA闭塞分型分别为11例和15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4.25,P0.05)。病灶侧MCA闭塞预测因素的二项分类Logistic分析提示,性别、糖尿病、NIHSS评分以及FIB作为TCD监测闭塞情况的预测因素,分别为(P=0.044,95%C.I.=1.059~79.583)、(P=0.01,95%C.I.=1.762~64.788)、(P=0.027, 95%C.I.=1.033~1.729)和(P=0.02,95%C.I.=1.305~22.059).结论根据MCA残余血流动力学分型,可预测闭塞组较非闭塞组神经功能缺损严重以及早期神经缺损症状改善率低;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卒中,急性期高水平的血浆hs-CRP、HCY和FIB对受累血管的血流动力学闭塞分型产生影响,并且性别、糖尿病、NIHSS评分以及FIB是闭塞分型的预测因素。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超敏C反应蛋白 同型半胱氨酸 纤维蛋白原 经颅多普勒 血流动力学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743.3
【目录】:
- 中文摘要3-5
- 英文摘要5-9
- 第一章 前言9-11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11-15
- 2.1 研究对象11
- 2.2 方法11-15
- 2.2.1 实验室检查11-12
- 2.2.2 经颅多普勒检查12-13
- 2.2.3 头颅CT和MRI+MRA检查13
- 2.2.4 颈动脉彩超检查13
- 2.2.5 NIHSS评分13-14
- 2.2.6 高血压14
- 2.2.7 糖尿病14
- 2.2.8 高脂血症14
- 2.2.9 统计学方法14-15
- 第三章 结果15-20
- 3.1 闭塞组与非闭塞组人口学特点及血管危险因素15-16
- 3.2 两组间病灶侧MCA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16
- 3.3 两组间入院时、发病后第7天NIHSS评分的比较16
- 3.4 两组间血浆hs-CRP、HCY、FIB的比较16-17
- 3.5 两组间早期神经缺损症状改善的比较17
- 3.6 血浆高、低hs-CRP血症间病灶侧MCA血流动力学分型的研究17
- 3.7 血浆高、低HCY血症间病灶侧MCA血流动力学分型的研究17-18
- 3.8 血浆高、低FIB血症间病灶侧MCA血流动力学分型的研究18
- 3.9 病灶侧MCA闭塞的二项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18-20
- 第四章 讨论20-33
- 4.1 经颅多普勒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研究21-25
- 4.2 炎症与缺血性脑卒中25-26
- 4.3 超敏C反应蛋白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26-28
- 4.4 同型半胱氨酸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28-30
- 4.5 纤维蛋白原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30-31
- 4.6 病灶侧MCA血流动力学闭塞分型的预测因素31-33
- 第五章 结论33-34
- 参考文献34-42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42-43
- 致谢43-44
- 附图44-45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45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递通;王日成;陈玉;蒋超;黄炜超;陈锦俭;;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相关性分析[J];广西医学;2013年08期
2 李兴贵;陈亮;伉奕;马宇;金戈;李鑫;张茹芳;展群岭;;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Meta分析[J];重庆医学;2013年28期
3 张保平;刘珊;董莉;;呼和浩特地区109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维生素B_12、叶酸及同型半胱氨酸的测定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年23期
4 钟艺华;李光勤;唐显军;;疏血通注射液对局灶性脑梗死大鼠缺血周围区细胞凋亡和TLR4表达的影响[J];重庆医学;2013年25期
5 刘莉;刘晓川;;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疗效及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J];中国医药科学;2013年22期
6 顾晓东;邵海荣;樊盛;;血清Hcy、U-mAlb、U-α_1-m及HbAlc联检在DM2早期肾损害中的诊断价值[J];放射免疫学杂志;2013年06期
7 李芸;王慧玲;;经颅多普勒微栓子监测在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研究进展[J];北方药学;2014年03期
8 李兰;郭军;吕波;;化风丹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的对比性分析[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3年06期
9 程丽萍;王紫霞;程丽红;;同型半胱氨酸和脂蛋白(a)在急性脑梗死诊断中的意义[J];贵州医药;2014年02期
10 杨萍;常保超;邓蓉;郑晶;曹雪;陈卫东;;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检测及其在糖尿病肾病中的应用[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4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李兰;吕波;郭军;;化风丹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研究[A];贵州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重症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贵州省中西医结合重症医学诊疗新进展培训班论文汇编[C];2013年
2 薛爽;刘兴洲;;缺血性脑卒中静脉内溶栓治疗的TCD检测[A];第五届全国颅脑超声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3 宋加居;白梅;赵弘轶;;同型半胱氨酸引起心脑血管疾病机制研究进展[A];中国转化医学和整合医学研讨会论文综合刊[C];2015年
4 方朝晖;赵进东;王金萍;牛云飞;吴倩;范青云;舒仪琼;鲍陶陶;陆瑞敏;袁爱红;罗源;郭呈林;江婷;;丹蛭降糖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钙对糖尿病不伴有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IMT的临床研究[A];“新成果·新进展·新突破”中华中医药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第三次中华中医药科技成果论坛论文集[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雷;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血管内超选择溶栓的实验及临床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2年
2 刘雪会;单核苷酸多态性和miRNA对CARM1基因表达的调控机制及其在冠心病中的作用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3年
3 刘丽英;NAMPT对脑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及缺血性损伤的作用[D];浙江大学;2013年
4 郭世杰;血浆内毒素在牙周炎患者罹患冠心病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3年
5 凌家艳;急性脑梗死患者GPIba和ADAM17表达及其与中医证型的关系[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6 殷俊;外源性硫化氢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探讨[D];中南大学;2013年
7 张霞燕;半胱氨酰白三烯CysLT_2受体通过激活小胶质细胞介导神经元缺血性损伤[D];浙江大学;2013年
8 王海涛;益消复瘫汤治疗糖尿病并脑梗死的实验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2年
9 岳炫烨;染色体9p21区SNPs与中国汉族人脑梗死的关联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10 马颂华;IL-6神经保护作用的钙离子通道机制及信号转导途径[D];苏州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贺迎坤;血管腔内再通术在非急性期颅内椎基底动脉闭塞中的应用研究[D];郑州大学;2013年
2 顾亚丽;经颅多普勒超声评价颈内动脉和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软脑膜侧支循环[D];浙江大学;2013年
3 宋存峰;尿激酶静脉溶栓与超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4 程雪;缺血性脑卒中发病72小时内梗塞灶体积与证候的相关性及合并疾病对发病初始证候的影响[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4年
5 胥敏;褪黑素对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中Nox2和Nox4表达影响的实验研究[D];苏州大学;2014年
6 孙荣伟;磁敏感加权成像在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机械取栓术后的临床应用[D];苏州大学;2014年
7 李立恒;机械碎栓与支架取栓结合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脑动脉闭塞的临床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4年
8 刘可;动脉支架术后穿刺处压迫方法比较[D];重庆医科大学;2014年
9 武晓宁;促红细胞生成素通过抑制内质网应激保护神经元和血脑屏障的缺血后损伤[D];辽宁医学院;2014年
10 吴资波;RYR3基因多态性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D];中南大学;2014年
本文关键词:大脑中动脉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浆hs-CRP、HCY、FIB与经颅多普勒血流动力学分型的临床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631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enjingyixue/3631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