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白质疏松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及侧支循环的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22-06-03 22:21
目的:探讨脑白质疏松(LA)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及侧支循环的关系。方法:收集2012年11月至2016年11月在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神经内科住院并行全脑血管造影术检查(DSA)和头颅核磁共振(MRI)的患者,详细回顾并记录研究对象的病史及辅助检查,包括: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冠心病史、吸烟史、饮酒史、生化检查、颈动脉超声、头颅MRI、DSA检查结果。根据头颅MRI判定LA的有无进行分组,分为LA组和非LA组,比较LA组和非LA组之间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类型、狭窄程度的分布差异性,研究LA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对存在中重度颈动脉狭窄的LA患者根据一级侧支循环开放与否分为开放组和未开放组,比较开放组和未开放组LA的严重程度,研究LA与一级侧支循环的关系。结果:(1)分析显示,LA组与非LA组比较,颈动脉斑块类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调整其他危险因素后显示软斑与LA存在相关性(P<0.05,OR=2.95),硬斑、混合斑与LA无明显相关(P>0.05)。(2)LA组与非LA组比较,颈动脉狭窄程度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调整其他危险因...
【文章页数】:6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1.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入选标准
1.3 排除标准
1.4 方法
1.4.1 收集内容
1.4.2 主要仪器设备
1.4.3 相关定义的诊断标准
1.4.4 相关鉴别诊断
1.4.5 研究分组
1.5 统计分析方法
2.结果
2.1 LA组与非LA组一般资料比较
2.2 脑白质疏松与颈动脉斑块类型的关系
2.3 脑白质疏松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关系
2.4 一级侧支循环开放组与未开放组脑白质疏松严重程度分布比较
3. 讨论
3.1 脑白质疏松的发病机制、危险因素及相关临床研究
3.1.1 脑白质疏松的发病机制
3.1.2 脑白质疏松的危险因素
3.1.3 脑白质疏松的相关临床研究
3.2 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及危险因素
3.2.1 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
3.2.2 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
3.3 脑白质疏松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及侧支循环的关系
3.3.1 脑白质疏松与颈动脉斑块
3.3.2 脑白质疏松与颈动脉斑块回声性质
3.3.3 脑白质疏松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
3.3.4 脑白质疏松与侧支循环
3.3.5 改善颈动脉狭窄及促进侧支循环开放与脑白质疏松
3.4 局限性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缩略词表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本文编号:3653582
【文章页数】:6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1.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入选标准
1.3 排除标准
1.4 方法
1.4.1 收集内容
1.4.2 主要仪器设备
1.4.3 相关定义的诊断标准
1.4.4 相关鉴别诊断
1.4.5 研究分组
1.5 统计分析方法
2.结果
2.1 LA组与非LA组一般资料比较
2.2 脑白质疏松与颈动脉斑块类型的关系
2.3 脑白质疏松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关系
2.4 一级侧支循环开放组与未开放组脑白质疏松严重程度分布比较
3. 讨论
3.1 脑白质疏松的发病机制、危险因素及相关临床研究
3.1.1 脑白质疏松的发病机制
3.1.2 脑白质疏松的危险因素
3.1.3 脑白质疏松的相关临床研究
3.2 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及危险因素
3.2.1 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
3.2.2 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
3.3 脑白质疏松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及侧支循环的关系
3.3.1 脑白质疏松与颈动脉斑块
3.3.2 脑白质疏松与颈动脉斑块回声性质
3.3.3 脑白质疏松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
3.3.4 脑白质疏松与侧支循环
3.3.5 改善颈动脉狭窄及促进侧支循环开放与脑白质疏松
3.4 局限性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缩略词表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本文编号:36535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enjingyixue/3653582.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