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神经病学论文 >

正丁基苯酞对脑梗死后神经功能恢复作用的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23 09:34

  本文关键词:正丁基苯酞对脑梗死后神经功能恢复作用的机制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脑血管病是我国居民死亡的首要原因和造成成人残疾的第一原因,其中以缺血性脑血管病最为常见。虽然神经元不能再生,但是临床资料显示,存活的脑卒中患者,均显示出不同程度的功能恢复,提示脑组织具有自我修复能力。近年来,科学家们不断发现神经可塑性在脑卒中患者和脑梗死动物模型中起到功能恢复的作用。神经可塑性从组织结构层面来讲指的是轴突、树突的分支,树突棘的密度,突触数量和大小,受体的密度和某些大脑区域神经元的数量等。这些结构共同构成了神经网络和脑卒中后的功能恢复基础。因此,如何提高脑梗死后神经的可塑性为临床治疗脑梗死提供了新的治疗策略。Sonic hedgehog(Shh)信号通路是一高度保守的分泌性糖蛋白,是hedgehog蛋白家族三大成员Sonic hedgehog(Shh),Desert hedgehog(Dhh)和Indian hedgehog(Ihh)之一。当Shh蛋白与Ptch结合后,诱导细胞内Gli家族转录因子介导的促存活反应。脊椎动物的Gli家族包括Gli1、Gli2和Gli3,其激活后由胞浆转位至胞核发挥转录因子的作用。研究显示Shh信号通路在胚胎期中枢神经系统发育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它可以调控细胞的分化和增殖,同时它可以在脑损伤后诱导神经干细胞再生,参与血管重构。我们前期实验结果显示,脑梗死后Shh信号通路重新激活,皮层缺血组织的Shh/Ptch1/Gli1表达较对照组显著增加,特异性阻断Shh/Ptch1/Gli1信号通路后,神经功能损伤加重,脑梗死体积增大,提示Shh信号通路在脑卒中后神经保护治疗中起重要作用。生长相关蛋白43(Growth Associated Protein 43,GAP43)可以高水平表达于神经元轴突发育过程中,是轴突和突触前的重要组成部分。GAP43在大脑发育、脑损伤或脑缺血过程中可被用作为一个新的轴突生长的可靠的标志。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是广泛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内的蛋白质。BDNF在中枢神经系统发育过程中,对神经元的分化、生长及存活发育起重要作用,并且其能防止神经元受损伤死亡、改善神经元的病理状态、促进受损伤神经元再生及分化等生物效应。因此BDNF是成熟的中枢及周围神经系统的神经元维持生存及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需的蛋白质。正丁基苯酞(dl-3-n-butylphthalide,NBP)又名丁苯酞,是我国自主研发的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国家一类新药。NBP最初是由芹菜籽中提取而来。以往的研究已经证明NBP具有较强的抗脑缺血作用:明显改善脑缺血区微循环和血流量,增加缺血区毛细血管数量,缩小梗死面积,减轻脑水肿,抑制神经细胞凋亡,改善能量代谢,抑制血栓形成及血小板聚集等。但是有关NBP对卒中后神经功能恢复的机制尚不清楚。本实验在实验性小鼠局灶性大脑中动脉皮层梗死(distal 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d MCAO)模型的基础上观察脑缺血后应用NBP,从手术后急性期至术后4周脑缺血损伤后其神经保护作用,NBP对Shh/Ptch1/Gli1通路和GAP43和BDNF因子的影响以及NBP对于轴突和树突,树突棘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为三部分:实验一,NBP的脑保护作用研究;实验二,NBP治疗组的Shh/Ptch1/Gli1及GAP43和BDNF含量变化;实验三,NBP对于轴突与树突和树突棘神经可塑性观察。实验一:采用成年健康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溶剂对照组(Vehicle)、NBP小剂量(20mg/kg)组(NBP-L)、及NBP大剂量(40 mg/kg)组(NBP-H)。制作小鼠局灶性大脑中动脉皮层梗死模型(distal 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d MCAO)。制备梗死模型1小时后立即于腹腔给予NBP(20 mg/kg或40 mg/kg),或溶剂Tween-80(0.5%)。手术分为急性期和慢性期两组。急性期于术后第3天至5天,7天至9天,14天至16天,慢性期于术后第14天至16天及28天至30天分别进行Rotarod Test神经功能评分。实验二:采用成年健康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溶剂对照组(Vehicle)、NBP小剂量(20mg/kg)组(NBP-L)、及NBP大剂量(40 mg/kg)组(NBP-H)。干预组采取腹腔给药。采用免疫组化法(Immunohistochemistry,IHC),免疫荧光共聚焦技术(Confocol Technique)检测GAP43是否表达及表达位置,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测定Shh/Ptch1/Gli1以及GAP43和BDNF的蛋白水平。实验三:采用成年健康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溶剂对照组(Vehicle)、NBP小剂量(20mg/kg)组(NBP-L)、及NBP大剂量(40 mg/kg)组(NBP-H)。干预组采取腹腔给药。采用神经元顺行示踪剂(Biotin dextran amine,BDA)研究NBP对皮层组织神经轴突生长(axonl sprouting)的影响。采用高尔基染色法(Golgi-stain)观察NBP对树突和树突棘的影响。结果:1采用Rotarod评价小鼠神经功能行为学。手术分为急性期和慢性期两组。急性期和慢性期的Vehicle组、NBP小剂量(20mg/kg)组(NBP-L)、及NBP大剂量(40 mg/kg)组(NBP-H)小鼠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左侧肢体偏瘫。急性期时:NBP小剂量组与溶剂对照组比较发现术后第4天,5天,7天,8天,9天,14天,15天,16天有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Vehicle vs.NBP-L:4天:38.37±3.53 vs.51.14±3.31,P0.05;5天:43.74±3.34 vs.56.67±3.96,P0.05;7天:44.48±2.69 vs.66.16±4.39,P0.05;8天:44.42±2.28 vs.63.41±3.68,P0.05;9天:39.24±2.95 vs.69.94±5.14,P0.05;14天:38.97±4.33 vs.57.24±3.92,P0.05;15天:36.25±4.16 vs.50.62±4.28,P0.05;16天:33.19±5.27 vs.51.14±5.22,P0.05)。大剂量组与溶剂对照组比较发现术后第4天,5天,7天,9天,14天有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Vehicle vs.NBP-H:4天:38.37±3.53 vs.48.51±3.52,P0.05;5天:43.74±3.34 vs.55.32±3.93,P0.05;7天:44.48±2.69 vs.66.37±4.87,P0.05;9天:39.24±2.95 vs.69.94±5.14,P0.05;14天:38.97±4.33 vs.56.73±4.93,P0.05)。慢性期时:NBP小剂量组与溶剂对照组比较发现术后第14天,15天,16天,28天,29天,30天有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Vehicle vs.NBP-L:14天:22.30±1.55 vs.31.45±2.34,P0.05;15天:31.42±2.07 vs.42.28±2.56,P0.05;16天:28.88±2.28 vs.39.11±2.30,P0.05;28天:31.24±2.65 vs.41.61±2.37,P0.05;29天:31.66±2.73 vs.42.60±2.57,P0.05;30天:31.94±2.89 vs.52.70±3.29,P0.05)而慢性期NBP大剂量组与溶剂对照组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2免疫组化法和免疫荧光共聚焦技术检测到GAP43在脑梗死后可以表达。3 NBP对Shh/Ptch1/Gli1通路及GAP43和BDNF表达的影响:NBP低剂量组NBP-L与溶剂对照组相比,Gli1在3天,7天蛋白水平的表达明显增高(P0.05),Ptch在7天,14天蛋白水平的表达明显增高(P0.05),Shh在14天的时候蛋白水平的表达明显增高(P0.05),BDNF在3天,14天蛋白水平的表达明显增高(P0.05);Ptch1在14天蛋白水平的表达明显增高(P0.05),BDNF在3天,14天蛋白水平的表达明显增高(P0.05)。GAP43总蛋白与溶剂对照组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此外在测量低剂量组NBP-L和高剂量组NBP-H胞浆蛋白中发现Gli1在14天和28天与溶剂对照组相比蛋白水平的表达明显增高(P0.05)。4高尔基染色发现NBP-L组较溶剂对照组在树突和树突棘的数量和形态上有明显变化。神经顺行示踪剂发现NBP-L组较溶剂对照组在轴突再生上有明显变化。结论:给予NBP进行脑梗死干预后,低剂量组改善神经功能行为学评分的效果更加明显;进一步的研究表明NBP上调了Shh/Ptch1/Gli1和BDNF表达水平,对脑缺血后脑组织神经可塑性具有保护作用,为NBP临床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关键词】:脑梗死 神经功能恢复 神经可塑性 正丁基苯酞 Shh信号通路 BDNF GAP43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743.3
【目录】:
  • 中文摘要4-8
  • 英文摘要8-13
  • 英文缩写13-14
  • 前言14-15
  • 材料与方法15-25
  • 结果25-27
  • 附图27-33
  • 讨论33-36
  • 结论36
  • 参考文献36-39
  • 综述 神经可塑性在脑梗死后神经结构和功能恢复的研究39-49
  • 参考文献45-49
  • 致谢49-50
  • 个人简历5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音,张书有,李光耀,孙剑;脑梗死急性期伴发抑郁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5年04期

2 马桂贤;王丽娟;单志新;林秋雄;张雄;王硕;刘新通;;脑梗死患者外周血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的表达[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6年12期

3 刘彦;盖赵秀;赵桂霞;王春艳;;脑梗死患者急性期的观察及护理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年08期

4 向磊,张淑贞,庆小宁;脑梗死发病年龄年轻化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2001年01期

5 许丽珍,周刚,方琪;脑梗死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_1测定及临床意义[J];江苏医药;2001年05期

6 么冬爱,汪铮,章军建,张晓琴;性激素失衡与脑梗死发生的相关性研究[J];现代康复;2001年15期

7 ;脑梗死的研究进展测验题[J];成都医药;2001年03期

8 续运勤,于宗明,迟兆富,汤克仁,李大年;重症脑梗死的治疗[J];山东医药;2002年01期

9 魏寿兰,李 萍,刘 汉 ,景本年,李卓江;脑梗死患者凝溶分子标志物变化及丹参干预治疗的研究[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02年01期

10 宋水江 ,闻树群 ,黄鉴政 ,丁德云 ,郑晓红;细胞间黏附分子-1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脑梗死中的作用[J];中华医学杂志;2002年2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彦知;杨建宇;;《光明中医》杂志近3年所载脑梗死相关文献总结[A];第四届中医药继续教育高峰论坛暨中华中医药学会继续教育分会换届选举会议论文集[C];2011年

2 聂德云;李承晏;;脑梗死急性期降压治疗对预后的影响[A];第十一届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3 赵建国;;脑梗死的若干问题商榷[A];山东省第三次中西医结合神经内科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1年

4 马桂贤;王丽娟;单志新;林秋雄;张雄;王硕;刘新通;;脑梗死患者外周血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表达研究[A];第九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6年

5 黄帆;杨静;徐雪;马中富;;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早期血清胆碱酯酶活性检测的临床意义[A];2008年广东省中医热病、急症、中西医结合急救、危重病、灾害医学学术会议学术论文集[C];2008年

6 冯靓;韩钊;;血尿酸与不同病因分型脑梗死发病及预后关系的探讨[A];2009年浙江省神经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7 巩林静;秦卫国;边连防;;血糖升高对脑梗死预后的临床研究[A];中国康复医学会疗养康复专业委员会2008年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8 张洪连;吴晓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脑梗死及存在问题[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9 朱良付;黄如训;盛文利;卢林;李振东;;幕上130例大面积脑梗死急性期临床CT分型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10 刘建荣;王学峰;王桥根;;脑梗死患者血浆凝血-纤溶活性标志物的变化及意义[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陈华;治疗脑梗死的药物选择原则[N];农村医药报(汉);2006年

2 巍巍;针刺治疗脑梗死急性期便秘显效[N];中国医药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牛琦;蛋白S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关系的研究[D];中南大学;2003年

2 蒋超;脑梗死大鼠神经血管单元的损伤及黄体酮的干预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3 阚保红;基于脑梗死中医全程适时干预方案的实施过程评价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3年

4 彭延波;脑梗死患者白细胞计数及与其他因素交互作用对预后的影响[D];苏州大学;2012年

5 张新春;脑梗死血运重建前后证候演变规律及芎芪合剂干预作用的机制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8年

6 林永忠;脑梗死患者GBE和阿托伐他汀干预前后运动捕捉和~1H-MRS分析[D];大连医科大学;2006年

7 谢荃;脑梗死急性期中西医结合优化治疗方案临床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9年

8 马建华;PDE4D、ALOX5AP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新疆维吾尔族、汉族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3年

9 靳欣;Chemerin与脑梗死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及其对HUVEC功能影响的初步探讨[D];中南大学;2012年

10 管玉青;实验性脑梗死及骨髓基质细胞移植治疗后的神经功能评价和病理学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岩;弥散张量成像在急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脑梗死患者预后中的应用[D];河北大学;2015年

2 花楠;脑梗死急性期降压治疗对预后的影响[D];河北联合大学;2014年

3 张聪;正丁基苯酞对脑梗死后神经功能恢复作用的机制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4 王敏;脑梗死急性期血压变化规律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5 乔会敏;分期辨证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9年

6 遇秀琨;脑梗死与血清脂联素水平的相关性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9年

7 汪秋艳;血清C-反应蛋白、氢质子磁共振波谱与脑梗死的关系[D];大连医科大学;2006年

8 赵文凤;C-型利钠肽与脑梗死的关系的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3年

9 杨东宁;脑梗死分期分型与中医证候的相关性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7年

10 杨晓东;脑梗死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的动态表达临床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正丁基苯酞对脑梗死后神经功能恢复作用的机制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8755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enjingyixue/38755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4a6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