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刺放血联合牵正散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研究
发布时间:2025-03-17 23:11
目的:观察点刺放血联合牵正散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周围性面瘫患者12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4例。对照组采用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针刺放血及牵正散口服治疗。观察比较2组治疗前后患者口眼歪斜、眼睑缩小、食物留滞情况等症状积分变化;比较2组治疗前后患者面神经House-Brackmann分级评分与面部残疾指数(FDI);比较2组痊愈所用时间与总体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2.19%,对照组为79.6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口眼歪斜、眼睑缩小与食物留滞情况等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各项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House-Brackmann评分与FDI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2项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平均痊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点刺放血联合牵正散治疗周围性面瘫,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进面...
【文章页数】:4 页
【文章目录】: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诊断标准
1.3 辨证标准
1.4 纳入标准
1.5 排除标准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2.2 观察组
3 观察指标与统计学方法
3.1 观察指标
3.2 统计学方法
4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4.1 疗效标准
4.2 2组临床疗效比较
4.3 2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
4.4 2组治疗前后House-Brackmann评分及FDI比较
4.5 2组痊愈时间比较
5 讨论
本文编号:4035621
【文章页数】:4 页
【文章目录】: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诊断标准
1.3 辨证标准
1.4 纳入标准
1.5 排除标准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2.2 观察组
3 观察指标与统计学方法
3.1 观察指标
3.2 统计学方法
4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4.1 疗效标准
4.2 2组临床疗效比较
4.3 2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
4.4 2组治疗前后House-Brackmann评分及FDI比较
4.5 2组痊愈时间比较
5 讨论
本文编号:40356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enjingyixue/4035621.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