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35型致病基因TGM6的细胞功能研究
发布时间:2025-03-30 07:30
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Spinocerebellar ataxia, SCA)是一大类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具有高度临床和遗传异质性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该病多在30岁至40岁左右发病,主要病理改变是小脑和脑干的萎缩,以进行性小脑性共济失调、走路不稳、构音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有时伴有眼肌麻痹、认知功能障碍、周围神经病、锥体束征和视网膜色素变性等表现。到目前为止,人类已经发现30多种SCA亚型。在前期工作中,我们对中国汉族人群SCA各亚型的分布频率及各亚型CAG重复次数的特点,制定了一套SCA基因诊断流程,建立了SCA致病基因的诊断平台。结果发现,在中国汉族人群中,SCA3最为常见,其次为SCA2、SCA1和SCA7等亚型。 近几年,以全基因组外显子测序技术(Whole exome sequencing,WES)为代表的新一代测序技术具有高通量、高精度、高灵敏度、低运行成本等突出技术优势,为人类遗传疾病的研究开辟了又一个新途径。2010年,我们课题组在国际上率先联合应用连锁分析结果和外显子测序技术克隆了一个新的SCA亚型SCA35的致病基因TGM6,TGM6基因的两种错义突变D327G...
【文章页数】:152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TGM6基因重组表达载体及其突变体的构建和鉴定
2.1 前言
2.2 材料与方法
2.3 结果
2.4 讨论
第三章 TG6野生型和突变型蛋白的表达分析
3.1 前言
3.2 材料与方法
3.3 结果
3.4 讨论
第四章 TG6野生型和突变型蛋白半衰期的实验研究
4.1 前言
4.2 材料与方法
4.3 结果
4.4 讨论
第五章 TG6野生型和突变型蛋白的亚细胞定位
5.1 前言
5.2 材料与方法
5.3 结果
5.4 讨论
第六章 TG6野生型和突变型蛋白的活性分析
6.1 前言
6.2 材料与方法
6.3 结果
6.4 讨论
第七章 TG6蛋白与polyQ蛋白相互作用的研究
7.1 前言
7.2 材料与方法
7.3 结果
7.4 讨论
第八章 TG6蛋白与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8.1 前言
8.2 材料与方法
8.3 结果
8.4 讨论
第九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目录
致谢
本文编号:4038411
【文章页数】:152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TGM6基因重组表达载体及其突变体的构建和鉴定
2.1 前言
2.2 材料与方法
2.3 结果
2.4 讨论
第三章 TG6野生型和突变型蛋白的表达分析
3.1 前言
3.2 材料与方法
3.3 结果
3.4 讨论
第四章 TG6野生型和突变型蛋白半衰期的实验研究
4.1 前言
4.2 材料与方法
4.3 结果
4.4 讨论
第五章 TG6野生型和突变型蛋白的亚细胞定位
5.1 前言
5.2 材料与方法
5.3 结果
5.4 讨论
第六章 TG6野生型和突变型蛋白的活性分析
6.1 前言
6.2 材料与方法
6.3 结果
6.4 讨论
第七章 TG6蛋白与polyQ蛋白相互作用的研究
7.1 前言
7.2 材料与方法
7.3 结果
7.4 讨论
第八章 TG6蛋白与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8.1 前言
8.2 材料与方法
8.3 结果
8.4 讨论
第九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目录
致谢
本文编号:40384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enjingyixue/4038411.html
上一篇:苍白球外侧部在异常不自主运动产生中的作用研究
下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