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PP6在难治性颞叶癫痫患者及匹罗卡品致痫大鼠脑组织中的表达
本文关键词:DPP6在难治性颞叶癫痫患者及匹罗卡品致痫大鼠脑组织中的表达,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癫痫是一种脑部疾病状态,以具有能够产生癫痫发作的持久易患性和出现相应的神经生物、认知、心理及社会等方面的后果为特征。据估计全球约5000万人罹患癫痫。尽管服用多种抗癫痫药物,仍有30%的患者不能有效控制癫痫发作,称为难治性癫痫。颞叶癫痫是最常见的难治性癫痫,但是,难治性癫痫的发病机制还不完全清楚。通过对难治性癫痫患者及动物模型的脑组织标本研究发现树突棘存在重构,推断树突棘重塑在癫痫发生中起重要作用。二肽基肽酶6 (dipeptidyl peptidase 6, DPP6)是一种单次跨膜糖蛋白,在海马神经元树突丝足和树突棘的形成和稳定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通过比较DPP6在难治性癫痫患者与脑外伤患者颞叶脑组织、匹罗卡品致痫大鼠模型脑组织与对照组脑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探讨DPP6在难治性癫痫发生发展中的意义及可能的作用机制,为抗癫痫治疗提供一种新思路。方法:在癫痫患者脑组织库中,按照随机化原则随机抽取27例难治性颞叶癫痫患者的脑组织,在对照组脑库中抽取15例组织学正常的脑外伤患者的颞叶脑组织,采用Western Blot、免疫组织化学对DPP6的表达量和表达部位进行测定。另外采用氯化锂-匹罗卡品大鼠致痫模型,分别在大鼠癫痫发作后6h、24h、72h、 1w、2w、1m、2m(n=49)断头取脑,与对照组(n=7)比较,采用Western Blot、免疫组织化学、免疫荧光双标对DPP6的表达量和细胞定位进行测定,进一步探讨DPP6在难治性癫痫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结果:1癫痫患者组和对照组1.1临床特点比较:癫痫组共27例,平均病程12.11+1.42年。92.6%的患者病程超过5年,55.6%的患者病程超过10年。对照组共15例,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年龄、性别、所取脑组织的部位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 Western Blotting示颞叶癫痫患者脑组织DPP6的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通过计算DPP6/GAPDH的相对光密度(OD)值,比较两组的平均OD值,癫痫组平均OD值(0.86±0.04),对照组平均OD值(0.37+0.02),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1.3 免疫组织化学示DPP6主要表达于癫痫组和对照组的颞叶脑组织神经元的细胞膜。对照组的平均OD值为0.21±0.03,癫痫组的平均OD值为0.50±0.02,两组间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意义。2动物模型2.1 Western Blotting示,癫痫组颞叶脑组织中DPP6在各个时间点的表达逐渐增加,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实验组海马中的DPP6在急性期(6h、24h)、慢性期(1m、2m)表达增加,潜伏期(1w、2w)比急性期表达减少,但各个时间点与对照组相比表达均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2.2免疫组织化学示癫痫组颞叶脑组织与海马中的DPP6主要表达于神经元细胞膜,与对照组相比,表达均增加,且与Western Blot有相似的表达趋势。2.3免疫荧光双标示在1m癫痫大鼠颞叶和海马中,DPP6与MAP2共表达,与GFAP不共表达,说明DPP6主要表达于神经元,在神经胶质细胞中不表达。结论:1.DPP6在难治性癫痫患者颞叶脑组织和匹罗卡品致痫大鼠模型脑组织中的表达均增高。2.DPP6主要表达于神经元细胞膜,在神经胶质细胞中不表达。3.DPP6在难治性癫痫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关键词】:颞叶癫痫 DPP6 树突棘 突触重塑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742.1
【目录】:
- 中文摘要6-8
- 英文摘要8-11
- 符号说明11-13
- 前言13-15
- 材料15-22
- 方法22-29
- 结果29-36
- 讨论36-41
- 结论41-42
- 参考文献42-46
- 综述46-59
- 参考文献51-59
- 致谢59-60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60-61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6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林繁,麦洁文,周迩;各种谷氨酸转运体亚型在颞叶癫痫患者病变部位的表达[J];海南医学;2005年06期
2 Kalitzin S.;Velis D.;Suffczynski P.;江山;;给予颞叶癫痫患者电刺激以评估癫痫的发作位点及发作的过渡时间[J];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神经病学分册);2005年07期
3 袁圆;丁美萍;王建琴;阮陵翔;汪启东;商得胜;罗本燕;;颞叶癫痫患者的氢质子磁共振波谱分析[J];浙江医学;2005年12期
4 Notenboom R.G.E.;Hampson D.R.;Jansen G.H.;樊慧婷;;颞叶癫痫患者海马代谢型谷氨酸受体5的表达上调[J];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神经病学分册);2006年04期
5 孙涛;杨天明;王天路;华长春;;颞叶癫痫患者脑内细胞凋亡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07年16期
6 李丽;王宁宇;张华;葛晓辉;李金兰;谢迁;徐先发;刘博;刘莎;胡文立;李燕;;颞叶癫痫患者的中枢听功能初探[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7年09期
7 李娜;林卫红;菅原秀贤;;颞叶癫痫患者的心血管功能变化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09年02期
8 李志梅;丁成峗;赵永青;王晓鹏;王维平;;颞叶癫痫患者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J];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09年06期
9 党超;郑金瓯;梁志坚;吴原;余璐;韦云飞;曹小丽;;颞叶癫痫患者注意网络的研究[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0年02期
10 王焕明,谭启富,吴波,印红霞;颞叶癫痫患者脑内细胞凋亡现象的研究[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1999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泉;张敬;李威;郭慧;张权;;颞叶癫痫患者扩散加权成像的初步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届全国放射学大会论文汇编(下册)[C];2006年
2 菅原秀贤;李娜;林卫红;;颞叶癫痫患者并发心血管功能变化及相关因素分析[A];第十一届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3 董乐丹;徐惠琴;郑荣远;邢晓玲;何金彩;;颞叶癫痫患者情景记忆损害的研究[A];2012年浙江省神经病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4 孙振兴;张建国;张凯;葛明;孟凡刚;孙振荣;;颞叶癫痫患者手术预后的影响因素[A];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第六届全国代表大会论文汇编[C];2011年
5 覃百灵;郑金瓯;;颞叶癫痫患者警觉功能的脑功能磁共振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6 康进生;赵文清;李文玲;郭韬;岳向勇;董长征;;外科手术对颞叶癫痫患者神经心理及智力的影响[A];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第二届全国代表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7 左钢;洪震;魏文石;高翔;吴洵f3;朱国行;;隐源性难治性颞叶癫痫患者脑内MAPKKK5基因表达的研究[A];第九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6年
8 任彬彬;曹丽君;曹迪;侯晓华;;海马MRI提示为海马硬化的颞叶癫痫患者的术后随访[A];第三届CAAE中国脑电图和神经电生理大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9 王钟瑾;丁美萍;;颞叶癫痫患者的定量脑电图和P300的研究[A];2007年浙江省神经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10 吴洵仪;洪震;丁玎;;用RT-PCR方法检测颞叶癫痫患者脑内KCNJ4基因的表达[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珍银;颞叶癫痫患者脑部静息态下多模态磁共振成像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2年
2 陈晏;1.夜发性额叶癫痫散发病例遗传学病因筛查 2.fMRI在药物难治性颞叶癫痫患者术前语言功能评估中的应用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振英;DPP6在难治性颞叶癫痫患者及匹罗卡品致痫大鼠脑组织中的表达[D];山东大学;2015年
2 李丽萍;颞叶癫痫患者弥散张量成像、记忆功能损害及其相关性的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0年
3 白亮;颞叶癫痫患者记忆功能和海马质子磁共振波谱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12年
4 邓艳青;颞叶癫痫患者记忆功能及其静息态功能磁共振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13年
5 宁红辉;颞叶癫痫患者脑灰质基于体素的磁共振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6 王琴;颞叶癫痫患者认知功能及相关因素的分析[D];中南大学;2009年
7 党超;颞叶癫痫患者注意网络损害及其功能磁共振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09年
8 袁圆;颞叶癫痫患者的氢质子磁共振波谱分析[D];浙江大学;2002年
9 吴小伟;颞叶癫痫患者脑灰质与白质的基于体素的形态测量学研究[D];厦门大学;2014年
10 黄园媛;HDAC2在耐药性颞叶癫痫患者及大鼠模型脑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D];重庆医科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DPP6在难治性颞叶癫痫患者及匹罗卡品致痫大鼠脑组织中的表达,,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0518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enjingyixue/4051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