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中纤维蛋白原水平及其相关因素研究
本文关键词: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中纤维蛋白原水平及其相关因素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背景及目的:PIS作为IS的一个重要亚型,其发病率、致残率、致死率均较高,严重影响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预后,该病也因此被国内外相关学者高度重视。现已有研究证明:高血压病、吸烟、糖尿病、饮酒与其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但不同纤维蛋白原水平在PIS中的作用,国内外研究较少。提高对PIS的认识,尽早对其危险因素进行干预,对改善脑血管病的预后,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PIS组和非PIS组的对比,探索纤维蛋白原水平变化与PIS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06~2015.06入住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急性脑梗死患者142例,根据病情及辅助检查结果分为非PIS组患者77例,PIS组患者65例,并选取同期本院体检中心38例健康人作为健康对照组。分别测定三组间血清中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含量,并对三组的年龄、性别、吸烟、高血压、糖尿病、血脂、超敏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等因素进行分析比较。同时分析对纤维蛋白原有影响的因素如吸烟、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超敏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等。结果:(1)年龄、性别在由非PIS向PIS的发生、发展中所起的作用不明显。(2)7天为非PIS向PIS进展的高发病时期,7天后发生较少。(3)对PIS组与非PIS组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示:高血压患病率、糖尿病患病率、入院时SBP值、DBP值在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IS组高血压、糖尿病患病比率比例显著高于非PIS组;(4)对PIS组与非PIS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示:血清中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升高、DBP升高为PI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IS的发生与纤维蛋白原水平成正相关。结论:(1)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纤维蛋白原水平升高以及DBP升高是PI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高血压病、糖尿病、入院时SBP升高为PIS发生的非独立危险因子。(2)高血压、糖尿病能在不同程度升高PIS及非PIS患者纤维蛋白原水平。(3)在脑梗死急性期,采取措施来干扰患者体内纤维蛋白原水平,对于降低非PIS向PIS的发生、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预后,有一定意义。
【关键词】: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 危险因素 纤维蛋白原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743.3
【目录】:
- 前言4-5
- 中文摘要5-7
- Abstract7-11
- 英文缩略词11-12
- 第1章 绪论12-13
- 第2章 文献综述13-18
- 2.1 纤维蛋白原与缺血性脑血管病常见危险因素的联系13-15
- 2.2 影响纤维蛋白原的因素15-17
- 2.3 关于PIS的研究17
- 2.4 展望17-18
- 第3章 临床资料及方法18-20
- 3.1 临床资料收集18-19
- 3.2 相关危险因素诊断标准19
- 3.3 研究指标及方法19
- 3.4 统计学处理19-20
- 第4章 结果20-33
- 4.1 PIS与非PIS组一般临床资料20-21
- 4.2 PIS与非PIS组相关因素21-32
- 4.3 PIS与非PIS组单因素分析的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回归比较32-33
- 第5章 讨论33-40
- 5.1 PIS病情进展发生的时间33
- 5.2 PIS病情进展与高血压病史及入院血压的关系33-34
- 5.3 PIS病情进展与DM病史的关系34-35
- 5.4 PIS病情进展与血清中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关系35-36
- 5.5 PIS进展与吸烟、饮酒的关系36
- 5.6 PIS进展与血脂的关系36-37
- 5.7 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与血清中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关系37-38
- 5.8 本研究创新点38-39
- 5.9 本研究不足之处39-40
- 第6章 结论40-41
- 参考文献41-47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47-48
- 致谢4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覃绍则,陆健,卢永彪;缺血性脑卒中302例分析[J];现代康复;2000年13期
2 宋彩虹;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体会[J];哈尔滨医药;2001年03期
3 王玉玲;老年人饮食、生活习惯与缺血性脑卒中[J];医学综述;2001年04期
4 谭清华,赵忠新,邵福源,李莉;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神经细胞黏附分子和激活诱导分子的表达[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2年01期
5 王凤芹,刘翠梅;缺血性脑卒中病人的个性研究[J];护理研究;2002年07期
6 王德仙;缺血性脑卒中病人的康复指导[J];中国临床康复;2002年03期
7 罗春华,李国静,赵武,陈华蓉;198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脂和血糖测定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综合临床;2003年04期
8 陈义禄;老年人缺血性脑卒中35例诊治体会[J];临床中老年保健;2003年04期
9 陈小转,陈志祥;30例缺血性脑卒中的血液流变临床分析[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03年03期
10 郭罗勇,钟红跃;脑循环功能治疗仪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分析[J];职业卫生与病伤;2003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健蓉;许毅;;缺血性脑卒中发病时间规律临床研究及对策[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2 肖艳;张晓莺;何瑛;李燕云;徐隽莹;;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的危险因素临床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3 孟昭义;李琳;张国斌;;缺血性脑卒中病理[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4 申素玲;;健康教育对缺血性脑卒中预防再复发的影响[A];危重病人监测、急救技术与基础护理暨21世纪护理理念发展与资源开发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1年
5 沈介明;熊立凡;;中国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活化蛋白C抵抗现象[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6 袁荣峰;谢春;;非瓣膜性心房颤动与缺血性脑卒中[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7 李泽军;褚泰伟;刘新起;王祥云;;缺血性脑卒中示踪剂的设计、合成、与药理学研究[A];第七届全国核化学与放射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8 张子莲;;健康教育对缺血性脑卒中预防再复发的影响[A];全国第11届老年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9 白亮;;基层医院缺血性脑卒中治疗和康复中存在的问题[A];第十一届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10 石娟;孔德磊;马跃文;王玮;;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凝血指标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年会——2011(第十二次全国呼吸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叶新;防缺血性脑卒中复发[N];农村医药报(汉);2007年
2 丁香;缺血性脑卒中后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有益[N];中国医药报;2007年
3 北京天坛医院副院长 王拥军 葛宗渔 整理;远离缺血性脑卒中要把“坏胆固醇”控制好[N];光明日报;2014年
4 卫讯;未来三年我国将完成100万人脑卒中筛查[N];中国医药报;2010年
5 杨声瑞 赵强;缺血性脑卒中病因有新发现[N];中国医药报;2002年
6 附二医脑科康复中心 王小同;缺血性脑卒中的防治进展[N];温州日报;2005年
7 杨声瑞;赵强;预警脑卒中发生研究有进展[N];中国医药报;2003年
8 本报记者 王文郁;缺血性脑卒中要对症治疗[N];中国消费者报;2008年
9 付东红;血压血脂异常是脑卒中发病危险因素[N];中国医药报;2007年
10 蓝天;脑卒中不等于脑出血[N];民族医药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建平;缺血性脑卒中易感基因与环境因素交互作用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2 童叶青;缺血性脑卒中相关炎症因子及候选基因多态性与环境暴露交互作用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3 毛蕾蕾;调节性T细胞输注移植对缺血性脑卒中tPA溶栓后出血转换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探讨[D];复旦大学;2014年
4 彭洁;特殊人群高血压的治疗及预后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5 张振昶;缺血性脑卒中相关易感基因及蛋白质组学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6 韩新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Cathepsin S/Cystatin C水平与动脉斑块性质及短期预后关系的研究[D];郑州大学;2014年
7 张顺;磁共振非高斯分布扩散峰度成像在缺血性脑卒中的应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8 黄明;CXCL12/CXCR4拮抗剂AMD3100在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9 柏盈盈;内皮祖细胞和p38 MAPK抑制剂联合治疗糖尿病小鼠缺血性脑卒中及其影像学评价[D];东南大学;2015年
10 金鑫;胆碱对缺血性脑血管新生的影响及其药理学机制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新民;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相关因素分析[D];大连医科大学;2007年
2 余德标;“扶正补土”针灸法结合康复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后平衡功能的影响研究[D];福建中医药大学;2015年
3 黄冰;基于干细胞的新型靶向复合生物基因载体的构建与其对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4 郭泽铭;血清尿酸水平与缺血性脑卒中TOAST分型的关系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15年
5 马亚新;Lokomat机器人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D];河北联合大学;2014年
6 廖少钦;电针促进缺血性脑卒中上肢功能恢复的DTI评价[D];福建中医药大学;2015年
7 刘丽娟;多模式MRI指导缺血性脑卒中超急性期静脉溶栓治疗的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8 支晓东;支架预防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卒中再发的长期随访研究及危险因素分析[D];兰州大学;2015年
9 陈丽霞;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关联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10 范玉佳;5-脂氧合酶激活蛋白基因启动子区SNPs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联研究及初步功能鉴定[D];郑州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中纤维蛋白原水平及其相关因素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187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enjingyixue/4187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