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剂量阿司匹林联合补阳还五汤预防脑血管支架术后再狭窄的临床研究
本文关键词:小剂量阿司匹林联合补阳还五汤预防脑血管支架术后再狭窄的临床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背景:随着支架在脑血管疾病中的广泛应用,在减少疾病痛苦的同时,与之伴随的是术后双抗血小板治疗时昂贵的医药费用及并发症的居高不下,支架术后再狭窄更如梦魇般桎梏了脑血管介入的发展。而中医药的兴起,却可能为支架术后双抗治疗或是对于如阿司匹林抵抗、消化道溃疡等体质特异人群提供一条全新的治疗手段。目的:本研究拟观察脑血管支架介入术后采用中药补阳还五汤结合小剂量阿司匹林与常规术后所采用的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的在预防支架术后再狭窄及术后相关并发症的效果对照。方法:选取经颅脑DSA检查示无症状性颈内、椎动脉颅外段动脉狭窄≥70%,症状性颈内、椎动脉颅外段颈动脉狭窄≥50%,年龄≥18岁,总计60名患者入选,在局麻下行脑动脉颅外支架置入,术前予阿司匹林0.1g、氯吡格雷75mg双抗治疗三天,术后治疗组以阿司匹林25mg结合补阳还五汤颗粒联合服用6月,对照组则以阿司匹林0.1g结合氯吡格雷75mg双抗治疗3月,后阿司匹林0.1g终身服用,两组术后6月复查,经颅脑DSA或CTA检查,了解两组支架术后再狭窄发生率及术后相关并发症。结果:入选病例60人,随访6月后,治疗组1人,对照组3人因消化道出血中止临床试验,颈内动脉治疗组与椎动脉对照组各有1人失联中止临床试验。治疗组、对照组再狭窄率分别为17.8%、15.3%,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治疗组出现胃肠道出血1人,皮肤粘膜紫癜2人,新发脑梗塞3人,对照组出现胃肠道出血3人,皮肤粘膜紫癜4人,新发脑梗塞2人,两组均无新发颅内出血,差异无统学意义(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可有效降低患者术后NIHSS评分,两组差异无统学意义(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联合小剂量阿司匹林可以预防脑血管支架术后再狭窄的发生。
【关键词】:支架术后再狭窄 阿司匹林 补阳还五汤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743
【目录】:
- 中文摘要6-7
- Abstract7-9
- 英文缩略语9-10
- 前言10-12
-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12-20
- 1 中医学对脑血管支架术后再狭窄的认识12-15
- 1.1 中医学对再狭窄的病名认识12
- 1.2 中医学对再狭窄的病因病机认识12
- 1.3 中医学对再狭窄的辨证论治12-14
- 1.4 现代中医学治疗进展14-15
- 2 现代医学对脑血管支架术后再狭窄的认识15-20
- 2.1 支架的渊源15-16
- 2.2 血管内支架再狭窄的定义16
- 2.3 影响支架内血管再狭窄相关因素16-20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20-26
- 1 病例选择20-21
- 1.1 研究对象20
- 1.2 中西医纳入标准20
- 1.3 中西医排除标准20-21
- 1.4 研究病例中止条件21
- 2. 试验方法21-24
- 2.1 术前基础治疗21-22
- 2.2 脑血管造影术器材、耗材、药品22
- 2.3 脑血管支架置入术22-23
- 2.4 手术成功标准23-24
- 2.5 术后抗血小板治疗24
- 3 观察指标24
- 3.1 安全性观察24
- 3.2 疗效性观察24
- 4 疗效判定标准24-25
- 5 统计分析25-26
- 第三部分 研究结果26-32
- 1 一般资料统计26-27
- (1) 两组一般资料统计26
- (2) 术前患者危险因素分析26-27
- 2 术前狭窄径比27-28
- 3 术后残余狭窄率比28-29
- 4 术后6月复查时狭窄径比29
- 5 再狭窄率大于 50%个例统计29-30
- 6 术后6月内并发症统计30
- 7 术前及术后6月NIHSS评分统计30-32
- 第四部分 病例报道32-35
- 第五部分 讨论35-41
- 1 脑血管支架术后再狭窄的定义35-36
- 2 小剂量阿司匹林的临床应用36-37
- 3 补阳还五汤与支架内再狭窄37-38
- 4 补阳还五汤组方分析38-39
- 5 本研究不足之处39-41
- 全文总结41-42
- 参考文献42-46
- 文献综述 血管内支架再狭窄机制探讨46-52
- 参考文献50-52
- 个人简介52-53
- 致谢5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珠军;冠状动脉球囊成形术及支架术后再狭窄[J];基础医学与临床;2001年02期
2 马颖霞,侯子山;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和支架术后再狭窄的研究进展[J];齐鲁医学杂志;2002年02期
3 王光富,苏海;细胞种植支架与支架术后再狭窄[J];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2005年01期
4 史兆荣;刘德志;周露露;张晓浩;侯华娟;王昭君;林颖;徐格林;;直接凝血酶抑制剂抗凝治疗预防椎动脉支架术后再狭窄的随机对照研究[J];医学研究生学报;2014年03期
5 郑义;冠心病支架术后再狭窄5例临床分析[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05年02期
6 宛新建,李兆申,许国铭,王雯,孙振兴,刘婧;肿瘤坏死因子-α、转化生长因子-β_1、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内皮素1与食管支架术后再狭窄的相关性研究[J];上海医学;2000年04期
7 李平;曾知恒;;冠状动脉内支架术后再狭窄防治近况[J];中国医学文摘.内科学;2001年03期
8 李俊勇,齐晓勇,李英肖,孙智敏;冠心病患者支架术后再狭窄的多因素回归分析[J];中国综合临床;2005年12期
9 梁燕华;张世民;李全利;田淑亭;;冠心病支架术后再狭窄危险因素分析[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07年11期
10 刘高;刘会勇;;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支架术后再狭窄机制及防治进展[J];局解手术学杂志;2013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侯爱洁;刘美洁;赵红岩;张明;袁龙;金元哲;刘莹;李占全;;通心络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支架术后再狭窄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第十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汇编[C];2008年
2 程志清;;中西医结合防治冠心病支架术后再狭窄研究进展[A];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第六次学术年会暨省级继续教育学习班资料汇编[C];2006年
3 程志清;;中西医结合防治冠心病支架术后再狭窄研究进展[A];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第八次学术年会暨省级继续教育学习班资料汇编[C];2008年
4 华扬;唐e
本文编号:4988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enjingyixue/4988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