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动脉狭窄与脑微出血的相关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16 19:11
本文关键词:颅内动脉狭窄与脑微出血的相关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脑微出血 白质疏松 磁敏感成像 磁共振血管成像 颅内动脉狭窄
【摘要】:背景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是全身性动脉硬化的一部分,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主要病因,存在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患者一旦发现颅内动脉狭窄,会在医生指导下应用抗血小板或抗凝药物,而与之相关的药物源性颅内出血也会发生;而脑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s,CMBs)是脑小血管病重要的影像学标志,且严重程度与出血性脑血管病密切相关;随着磁共振影像技术的发展,颅内动脉狭窄与CMBs在影像学上常常同时存在,而且通常情况下是无症状性的。以往的研究关于脑出血、腔隙性脑梗死、白质疏松与CMBs之间的关系较多,但颅内动脉狭窄与CMBs之间关系的研究相对较少,缺血机制是否参与了CMBs的发病尚不清楚,二者之间的关系尚不明确。目的探讨CMBs危险因素、分布区域、严重程度,评价颅内动脉狭窄程度与CMBs严重程度之间的相关性,以便于临床医生在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过程中指导抗血小板或抗凝药物的应用,最大程度的预防药物源性颅内出血的发生。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7月到2015年2月在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符合缺血性卒中(脑梗死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诊断的患者共46人,详细记录患者的基本信息、既往史、个人史、头颅磁共振检查结果、实验室检查等资料;其中6名患者因资料不完整、影像学显示不清晰等原因而排除。将余下的40名患者分为如下四组:颅内动脉狭窄合并CMBs组、颅内动脉狭窄且无CMBs组、颅内动脉正常合并CMBs组、颅内动脉正常且无CMBs组;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病例资料进行分析和比较。用SPSS19.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颅内动脉正常组、狭窄组发生CMBs人数分别为6人、20人;颅内动脉正常组、狭窄组未发生CMBs的人数分别为9人、5人;CMBs的总检出率为65%;CMBs(+)组与CMBs(一)组比较后显示,年龄(t=2.551,P0.05)、高血压(χ2=7.343,P0.01)、白质疏松症(χ2=12.274,P0.001)、颅内动脉狭窄(χ2=6.593,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Spearman相关分析得出:大脑前动脉A1段(左侧rs=0.110,右侧rs=0.128;均P0.05)、基底动脉(rs=0.277,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大脑中动脉M1段(左侧rs=0.438,右侧rs=0.470;均P0.05)、大脑后动脉P1段(左侧rs=0.385,右侧rs=0.518;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年龄、高血压病、白质疏松症、颅内动脉狭窄可能是CMBs的危险因素。(2)颅内动脉血管狭窄导致缺血区域血脑屏障的破坏可能参与了CMBs的发病机制,是其进展的一个危险因素。(3)大脑中动脉M1段、大脑后动脉P1段狭窄程度与CMBs严重程度呈正相关,颅内动脉狭窄程度对CMBs严重程度的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关键词】:脑微出血 白质疏松 磁敏感成像 磁共振血管成像 颅内动脉狭窄
【学位授予单位】:新乡医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743.3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0
- 前言10-13
- 对象与方法13-15
- 结果15-19
- 讨论19-22
- 小结22-24
- 附表、图24-28
- 参考文献28-32
- 综述:脑微出血的研究进展32-46
- 参考文献41-45
- 附图445-46
- 附录46-47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47-48
- 致谢48-49
- 个人简历4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陈胜云;杨波;赵性泉;王拥军;陈红燕;;脑出血患者的脑微出血研究[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07年07期
2 陆云南;刘春风;;三维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对颅内动脉狭窄诊断的对比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1年15期
3 林清原;杨继党;;急性脑梗死患者合并脑微出血的静脉溶栓治疗[J];实用医学杂志;2014年06期
,本文编号:5501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enjingyixue/550128.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