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神经病学论文 >

磁共振弥散成像评价幕上胶质瘤术前病理分级的临床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20 21:29

  本文关键词:磁共振弥散成像评价幕上胶质瘤术前病理分级的临床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幕上胶质瘤 病理分级 ADC FA DWI DTI DTT


【摘要】:目的:胶质瘤起源于神经上皮细胞,是神经系统最常见的原发性肿瘤,约占颅内肿瘤的40%,且多为恶性肿瘤。胶质瘤具有侵袭性,向周围呈浸润性生长,难以准确区分与正常脑组织的界限,因此手术难以完全切除,且术后复发率极高。目前胶质瘤的主要治疗手段是手术切除,辅以放疗、化疗,但患者的总体预后仍然较差。大量研究证实胶质瘤的病理分级与其预后关系密切,低级别患者的预后明显好于高级别。术前准确地评估胶质瘤病理级别,对于优化手术及综合治疗方案,改善患者预后意义重大。目前脑胶质瘤的检查方法仍然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技术,其中磁共振成像技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最为常用。近些年随着磁共振技术不断进步,尤其磁共振弥散成像技术的出现,使术前准确评估胶质瘤病理分级迎来了新的机遇。本课题主要研究的是磁共振弥散成像技术,即弥散加权成像(DWI)与弥散张量成像(DTI)技术,探讨DWI及DTI各自参数:表观扩散系数(ADC)、各向异性分数(FA)、相对ADC值(rADC)及相对FA值(rFA),对幕上胶质瘤术前病理分级的临床价值。比较不同区域的参数间的差异,以及低级别与高级别组间的差异;利用纤维束示踪成像(DTT)技术观察并比较低级别与高级别胶质瘤之间纤维束状态,为准确评估胶质瘤的病理分级提供一条可能的新途径方法:研究对象为来自于2014年11月至2016年1月间,于河北医科大学唐山工人医院接受常规磁共振及DWI、DTI扫描,并于我神经外科手术切除的32例幕上胶质瘤患者。其中女性15例,男性17例。平均年龄46.87±11.57岁,最小25岁,最大69岁。所有病例均为原发,入院前均未接受任何治疗。所有入组患者均在我院行磁共振常规及DWI、DTI扫描并接受手术治疗,病理标本由2名高年资病理科医师根据WHO分级标准(2007版),确定肿瘤病理分级。依据2007年WHO脑肿瘤的分类分级标准,胶质瘤分为Ⅰ~Ⅳ级,Ⅰ、Ⅱ级为低级别胶质瘤,良性;Ⅲ、Ⅳ级为高级别胶质瘤属恶性胶质瘤。研究对象分为低级别组与高级别组,WHOⅠ~Ⅱ级为低级别胶质瘤,WHOⅢ~Ⅳ级为高级别胶质瘤。DWI与DTI扫描后经软件程序的图像重建与分析分别生成ADC图、FA图和脑白质纤维束三维成像(DTT)。对照T_2WI与增强T_1WI,以及Flair确定肿瘤实质区、瘤周水肿区。从ADC图、FA图肿瘤实质区、瘤周水肿区及对侧正常脑白质分别各自选取3个兴趣区(regionofinterestarea,ROI),统计测量得出肿瘤实质区、瘤周水肿区及对侧正常脑组织区ROI的ADC值及FA值,为避免误差,每个ROI均重复测量3遍,取其平均值。并求得rADC、rFA,分别为肿瘤病变区域与对侧正常脑组织区ADC和FA的比值。记录参数值,以进行下一步数据的统计学处理和分析工作。所得数据用均数±标准差表示。本课题测得数据的统计学分析采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21.0进行。同级别胶质瘤组内病变区域与对侧正常脑组织的ADC、FA的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低级别与高级别胶质瘤组间ADC、rADC、FA及rFA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采用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价诊断的准确性,确定各个测量指标的诊断阈值(cut-off),并分析其敏感度及特异度。低级别与高级别胶质瘤之间纤维束状态的比较,采用秩和检验。本研究检验水准均为α=0.05。结果:1 根据2007年WHO脑肿瘤分类标准,依照术后病理诊断报告,32例胶质瘤患者,其中低级别组12例,高级别组20例;2 在同级别胶质瘤组内,肿瘤实质区、瘤周水肿区的ADC值与对侧正常脑组织区ADC值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 高、低级别胶质瘤组间肿瘤实质区ADC值比较,t=-5.603,P=0.000;组间瘤周水肿区ADC比较,t=-5.073,P=0.000;组间肿瘤实质区rADC值比较,t=-2.143,P=0.040;组间瘤周水肿区rADC比较,t=-2.714,P=0.01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4 在同级别胶质瘤组内,肿瘤实质区、瘤周水肿区的FA值与对侧正常脑组织区FA值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 高、低级别胶质瘤组间肿瘤实质区FA值比较,t=-0.365,P=0.718;组间肿瘤实质区rFA比较,t=0.030,P=0.97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6 高、低级别胶质瘤组间瘤周水肿区FA值比较,t=-2.360,P=0.025;组间瘤周水肿区rFA比较,t=-3.533,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7 经ROC分析发现肿瘤实质区、瘤周水肿区的ADC值,瘤周水肿区的FA值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33,0.885,0.729,ADC值在胶质瘤分级的诊断价值优于FA值;8 DTT直观地显示肿瘤对周围白质纤维束的影响,低级别胶质瘤组内,推移7例,浸润4例,破坏1例;高级别组内,推移3例,浸润12例,破坏5例。瘤周纤维束的状态在高、低胶质瘤组间的差异,经统计学分析,Z=-2.380,P=0.017,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 磁共振弥散成像技术的参数ADC值、FA值的定量测量,有助于评估幕上胶质瘤的病理分级,且ADC值在胶质瘤分级的诊断价值优于FA值。2 经ROC分析同样显示ADC值在胶质瘤分级的诊断价值优于FA值。3 DTT可清晰地显示肿瘤对白质纤维束的侵袭程度,直观地了解肿瘤与周围主要白质纤维束的关系,有助于制定精确的手术切除方案。
【关键词】:幕上胶质瘤 病理分级 ADC FA DWI DTI DTT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445.2;R739.41
【目录】:
  • 摘要4-7
  • ABSTRACT7-11
  • 英文缩写11-13
  • 前言13-15
  • 材料与方法15-20
  • 结果20-23
  • 附图23-29
  • 附表29-34
  • 讨论34-46
  • 结论46-47
  • 参考文献47-54
  • 综述 磁共振成像技术在脑胶质瘤临床治疗的应用进展54-74
  • 参考文献65-74
  • 致谢74-75
  • 个人简历7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敏;张秋妹;刘俊;;磁敏感加权成像在原发性脑淋巴瘤和高级别胶质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医疗设备;2015年12期

2 于昊;王显龙;蒋山姗;冯吕金;路世龙;黄凡衡;席建东;温志波;;磁共振氨基质子转移成像鉴别脑转移瘤与高级别神经上皮肿瘤的初步探讨[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5年10期

3 杨涛;程敬亮;张余胜;林涛;王伟;周华;张慧群;;3.0T磁共振DTI成像在脑胶质瘤分级中的临床应用评价[J];海南医学;2015年17期

4 白少聪;陈晓雷;耿杰峰;吴东东;余新光;许百男;;高场强术中磁共振成像及神经导航在累及视放射的颞叶胶质瘤手术中的应用[J];中华外科杂志;2015年05期

5 周新韩;高明勇;张仙海;卢瑞梁;贺小红;申小明;赵海;;磁敏感加权成像显示肿瘤内静脉评价胶质瘤分级[J];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2014年06期

6 江晶晶;谈晓飞;张顺;张妍;姚义好;覃媛媛;郭东生;赵凌云;朱文珍;;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与扩散张量成像在脑胶质瘤分级诊断中的应用[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14年07期

7 蒋玲;姚振威;冯晓源;汪寅;蒋胜洪;杨忠;;DTI定量参数对胶质瘤分级与肿瘤增殖活性的评价[J];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2013年02期

8 张秀明;戴峰;乔伟;冯勇;刘念龙;周世波;郭震;;磁共振功能成像在鉴别脑胶质瘤术后复发与放射性损伤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3年03期

9 阴晓娟;张娜;邓振生;;弥散梯度方向数目对DTI测量值的影响[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0年03期

10 范丽;陶晓峰;刘士远;施增儒;肖湘生;;ASL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诊断中的初步应用体会[J];放射学实践;2007年07期



本文编号:57013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enjingyixue/57013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29d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