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神经病学论文 >

早期运动训练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运动功能及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7-07-27 12:21

  本文关键词:早期运动训练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运动功能及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的影响


  更多相关文章: 脑卒中 脑缺血 运动训练 弥散张量成像 神经纤维 大鼠


【摘要】:目的探究早期运动干预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运动功能的影响及脑机制。方法 21只Sprague-Dawley雄性大鼠分为假手术组(n=7)、自然恢复组(n=7)和运动训练组(n=7),后两组线栓法复制局灶性脑缺血模型。运动训练组于造模术后24 h进行跑轮训练14 d。所有大鼠术后21 d行Rogers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平衡木测试;各组选取行为学评分相近的4只大鼠行核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扫描,测量脑缺血区域(L)及对侧相应区域(R)的部分各向异性(FA)和表观弥散系数(ADC)及其比值(r);弥散张量纤维束示踪(DTT)观察各组纤维束的形态。结果假手术组Rogers评分显著低于模型各组(Z=-0.786,P0.001),运动训练组与自然恢复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自然恢复组平衡评分显著高于假手术组和运动训练组(F=38.11,P0.001),运动训练组与假手术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自然恢复组LFA与假手术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运动训练组与自然恢复组和假手术组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自然恢复组r FA低于假手术组及运动训练组(F=19.30,P0.05),而运动训练组与假手术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自然恢复组ADC和r ADC与假手术组之间可能有显著性差异(P=0.056,P=0.057),运动训练组与另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LFA和r FA与各项行为学评分有较高相关性(r=-0.90~-0.70,P0.01);LADC和r ADC与平衡功能无相关性(P0.05),与其他行为学评分有中等相关性(r=0.50~0.75,P0.05)。DTT显示,运动训练组和自然恢复组纤维成分、疏密程度两侧不对称,病灶侧各方向纤维减少、部分缺失;运动训练组病灶侧神经纤维较自然恢复组密集,对称性及连续性好。结论早期进行运动训练能够促进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运动功能恢复,可能与保护损伤侧神经纤维完整性有关。
【作者单位】: 首都医科大学康复医学院;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博爱医院;
【关键词】脑卒中 脑缺血 运动训练 弥散张量成像 神经纤维 大鼠
【基金】:“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No.2011BAI08B11)
【分类号】:R743.32
【正文快照】: [本文著录格式]米海霞,张通,缪培,等.早期运动训练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运动功能及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的影响[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6,22(1):1-7.CITED AS:Mi HX,Zhang T,Miao P,et al.Effects of early exercise on motor function and 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in rats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运动训练对有损伤性摔倒史的老年病人的康复作用及次级摔倒的预防[J];现代康复;2001年09期

2 程丽,韩军;运动训练对膝关节粘连松解术后功能的康复作用[J];现代康复;2001年22期

3 屈清华;;注重运动训练中的肌肉养护[J];田径;2007年02期

4 ;脑连结迅速活化的运动训练[J];基础医学与临床;2011年08期

5 吴琳;;运动训练中疲劳和损伤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3年31期

6 刘建红,欧明毫,唐辉,谌小峰;运动训练引起难恢复性血清CK活性增高1例报告[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2年02期

7 肖德生;曹惠芝;景忠伟;许彩艳;李岚;;运动训练对运动员血浆维生素E含量的影响[J];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年03期

8 陈艳;潘树勇;;运动训练致心肌损伤的机制探讨[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9 张国兴;;悬吊运动训练[J];现代职业安全;2012年10期

10 陈达生;;冠心病患者的运动训练[J];青海医药;198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励建安;;运动训练与训练适应的理论与实践[A];中国康复医学会第十三届全国脑血管病康复学术会议会议指南[C];2010年

2 周爱国;刘大庆;;运动训练分工及其特征研究[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4年

3 王晓春;;运动训练系学生学习情况调查及对策研究[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7年

4 刘钦龙;刘大庆;;运动训练创新及其系统结构研究[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7年

5 吴卫兵;虞丽娟;陈佩杰;;运动训练机能监控决策支持系统的研究与应用[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7年

6 刘欣然;;运动训练哲学研究的理论、视点及展望[A];2013年全国竞技体育科学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3年

7 霍子文;郭义军;;新时期里中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建设性道路——运动训练文化[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3)[C];2009年

8 敬龙军;;核心力量在运动训练中的理论与实证研究[A];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运动会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9年

9 郭险峰;张大成;陶莉;;使用运动训练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A];第一届全国脊髓损伤治疗与康复研讨会暨中国康复医学会脊柱脊髓损伤专业委员会脊髓损伤与康复学组成立会论文汇编[C];2009年

10 刘承宜;朱玲;吴敏;李江华;;运动训练的健康促进作用[A];全民健身科学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沈沁芳;我省四高校招收运动训练或民族传统体育专业[N];发展导报;2009年

2 记者 李林霞;4高校招收运动训练或民族传统体育专业[N];山西日报;2009年

3 西安体育学院 刘玉金 整理 叶子;运动训练失衡论[N];中国体育报;2012年

4 记者 邹弘毅;国家级运动训练基地拟落六枝老王山[N];六盘水日报;2010年

5 首都体育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钟秉枢;切实关心运动员的长远利益与发展[N];中国体育报;2013年

6 记者 谢苗枫 胡键 通讯员 廖翊华;体育术科考试细则出台[N];南方日报;2005年

7 本报记者 范江怀;繁花硕果赖根深[N];解放军报;2002年

8 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院 李自成;教育促运动员竞技水平提升与职业转型[N];中国教育报;2012年

9 本报记者 宓家峰 通讯员 王雪蛮;全市体工会暨市十五届组委会一次会议召开[N];淄博日报;2009年

10 夏丹 赵巍巍;烟大烟师具有资格[N];烟台日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罗超毅;运动训练科学化动力系统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0年

2 刘钦龙;运动训练创新理论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7年

3 吴贻刚;论科学理论向运动训练方法转化[D];上海体育学院;1999年

4 吴明方;运动与诱导性共信号分子的表达及其生物学功能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5 李红玲;运动训练对出血性脑损伤神经功能恢复及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D];河北医科大学;2007年

6 曹杰;美国肯塔基州大中小学运动员文化教育和运动训练结合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2年

7 郑晓鸿;高水平运动员年度周期的项群特征[D];北京体育大学;2003年

8 赵岱昌;复合型训练团队的合作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爱国;运动训练分工及其特征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3年

2 黄潇潇;基于战略管理的运动训练管理模式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3 陈燕红;运动训练中确立身体健康原则可行性和必要性的研究[D];集美大学;2015年

4 孙海平;江苏省县级业余运动训练的发展对策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5 江兴军;哈尔滨市民办高校课余运动训练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6 赵芝玉;非线性视野中我国运动训练系统可持续发展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7 余江;河北省运动队运动训练信息管理系统的研制[D];河北师范大学;2005年

8 赵峰;不同负荷的运动训练对大鼠血浆血管活性肽变化的影响及意义[D];扬州大学;2003年

9 赵彦莉;全国高校运动训练本科专业教学计划现状及对策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10 陈霞;中国田径运动耐力性项群运动训练多元特征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13年



本文编号:58140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enjingyixue/58140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919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