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神经病学论文 >

氧糖剥夺再灌注后HT22细胞高尔基体形态变化及干预作用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01 08:37

  本文关键词:氧糖剥夺再灌注后HT22细胞高尔基体形态变化及干预作用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氧糖剥夺再灌注 高尔基体碎裂 凋亡


【摘要】:目的:建立HT22细胞氧糖剥夺再灌注(oxygen-glucose deprivation followed by reperfusion,OGD/R)模型,探讨其不同再灌注时间点高尔基体形态学改变和H89(PKA抑制剂)干预效果及作用。方法:1.模型的建立:以HT22细胞为研究对象,将HT22细胞氧糖剥夺6h后再分别在正常培养条件下培养6h、12h、24h,建立OGD/R模型。2.实验分组:实验分为对照组、OGD/R组、H89干预组。OGD/R组和H89干预组按再灌注时间点不同分为6h、12h、24h三个亚组(OGD/R组的三个亚组分别称为OGD/R6h、OGD/R12h、OGD/R24h;H89干预组的三个亚组分别称为OGD/R6h+H89、OGD/R12h+H89、OGD/R24h+H89)。H89干预组是将该组HT22细胞在缺氧缺糖造模结束后,加入含100μM H89的完全培养基培养相应时间。3.检测方法:采用MTT法检测细胞活性;Hoechest 33258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技术检测细胞中GM130、GAAP的蛋白表达水平;荧光显微镜观察高尔基体形态变化。结果:1.MTT结果显示:OGD/R组与H89干预组HT22细胞经氧糖剥夺再灌注6h、12h、24h后,细胞活性显著降低,其吸光度(optical density,OD)值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H89干预组细胞OD值高于OGD/R组,其中12h点对应两亚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6h、24h点对应两亚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2.Hoechest 33258结果显示:OGD/R组与H89干预组HT22细胞经氧糖剥夺再灌注6h、12h、24h后,细胞凋亡率显著上升,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H89干预组与OGD/R组各时间点对应两亚组间细胞凋亡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3.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OGD/R组与H89干预组HT22细胞在氧糖剥夺再灌注12h、24h点GM130蛋白表达水平出现下降,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H89干预组与OGD/R组各时间点对应两亚组间GM130蛋白表达水平两两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OGD/R组HT22细胞在再灌注12h、24h点GAAP表达水平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差异(P0.05);H89干预组细胞在再灌注6h、12h、24h点GAAP表达水平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H89干预组24h点亚组GAAP表达水平高于对应的OGD/R亚组,两亚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6h、12h点两亚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4.免疫荧光结果显示:OGD/R组HT22细胞在再灌注6h点出现高尔基体结构松散,可见部分碎裂片断,但仍聚集于核周;随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OGD/R组HT22细胞在再灌注12h、24h点高尔基体发生明显的碎裂;H89干预组HT22细胞在再灌注6h、12h点可见高尔基体结构稍有松散,形态基本完整,在再灌注24h点可见高尔基体发生明显碎裂;在再灌注6h、12h点,H89干预组HT22细胞的高尔基体形态较对应同时间点的OGD/R亚组细胞高尔基体形态相对更完整,而在再灌注24h点,对应亚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1.氧糖剥夺再灌注损伤后HT22细胞发生高尔基体应激碎裂,细胞凋亡增加,其机制可能与GM130、GAAP表达水平降低有关。2.H89干预后未影响到高尔基体形态和细胞凋亡的变化。
【关键词】:氧糖剥夺再灌注 高尔基体碎裂 凋亡
【学位授予单位】:南华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741
【目录】:
  • 摘要4-7
  • Abstract7-11
  • 英文缩略词11-12
  • 第1章 前言12-14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14-20
  • 2.1 实验材料14-15
  • 2.2 HT22细胞培养15-16
  • 2.3 实验分组16
  • 2.4 氧糖剥夺再灌注模型的建立16-17
  • 2.5 MTT法测定细胞活性17
  • 2.6 Hoechst33258染色检测细胞凋亡率17-18
  • 2.7 Western blot检测GM130、GAAP蛋白表达18-19
  • 2.8 免疫荧光检测观察高尔基体形态19
  • 2.9 统计分析19-20
  • 第3章 结果20-29
  • 3.1 氧糖剥夺/再灌注及H89干预对HT22细胞活性的影响20-21
  • 3.2 氧糖剥夺/再灌注及H89干预对HT22细胞凋亡率的影响21-23
  • 3.3 氧糖剥夺/再灌注及H89干预对HT22细胞GM130、GAAP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23-26
  • 3.4 氧糖剥夺/再灌注及H89干预后对HT22细胞高尔基体形态的影响26-29
  • 第4章 讨论29-34
  • 4.1 氧糖剥夺再灌注模型的建立、评估及意义29-30
  • 4.2 氧糖剥夺再灌注后高尔基体形态变化30-31
  • 4.3 H89抑制剂干预高尔基体碎裂后对细胞凋亡的影响31-34
  • 第5章 结论34-35
  • 参考文献35-40
  • 综述 高尔基体在氧化应激中促凋亡作用的研究进展40-46
  • 参考文献44-46
  •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46-47
  • 致谢4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志青;再灌注心肌损伤的表现及机制(英文)[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1年S1期

2 李梦妮,董文斌;丹参在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保护机制[J];中国急救医学;2005年05期

3 Wayne M.Clark,曲东锋,李宏建;卒中的再灌注损伤[J];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2005年05期

4 马宇洁,杨兴易;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与缺血/再灌注损伤[J];中国急救医学;2005年10期

5 陈淼;杨立沛;;他汀预处理对再灌注损伤的研究进展[J];北京医学;2009年04期

6 唐朝枢,苏静怡,张恩潭;休克小肠再灌注损伤的研究Ⅱ.不同再灌注压对再灌注损伤的影响[J];病理生理学报;1985年02期

7 姚睦;荣烨之;温文虎;;再灌注与自由基:再灌注损伤机制的探讨[J];国外医学.心血管疾病分册;1987年02期

8 贾松惠;;再灌注性损伤—偶然中的必然[J];医学与哲学;1992年05期

9 陈在嘉;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J];现代诊断与治疗;1993年02期

10 陈长志;王一山;冯卓荣;叶椿秀;朱洪生;;猪心缺血再灌注损伤实验模型的制作和再灌注损伤防治的研究(摘要)[J];医学研究通讯;1993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武雄;钟慈声;顾玉东;;血管缺氧再灌注损伤时过氧化氢的分布[A];第九次全国电子显微学会议论文摘要集(Ⅰ)[C];1996年

2 罗翌;唐雪春;;中医药防治脑缺血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概况及展望[A];2000年全国危重病急救医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0年

3 王雯;芦玲巧;蒋东桥;王红霞;范谦;杨新春;刘胜辉;;RISK信号传导通路介导了后处理对再灌注心肌的抗凋亡作用[A];第六届海峡两岸心血管科学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4 吴仪;李丹宇;粱振家;张树义;刘青斐;姜金卫;谢仲光;黄克显;黄耀宣;邬光惠;路怀霞;;心肌缺血/再灌注和抗自由基治疗的研究(山莨菪碱应用的初步报告)[A];第三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1990年

5 苗雄鹰;齐海智;赵华;胡辅珍;黄江生;冯大作;姜晓华;钟德午;;丹参在肝移植时对防治肝脏再灌注损伤的作用[A];第七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普通外科临床及基础研究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6 陈琳;魏欣冰;张岫美;;肾上腺髓质素对原代培养的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缺糖缺氧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A];中国药理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药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7 史载祥;;后再灌注时代难题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思考[A];全国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血管病及血瘀证高级论坛和研修班论文汇编[C];2004年

8 刘剑刚;张蕾;karoline Peter;张大武;史大卓;Ma yan;;西洋参化学分析及协同后适应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A];中国心脏大会(CHC)2011暨北京国际心血管病论坛论文集[C];2011年

9 史载祥;;后再灌注时代难题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思考[A];第七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10 何蓉;姚德厚;董玲;高峰;王春梅;李源;;GIK对缺血/再灌注犬心肌超微结构的影响[A];全国第十二届心脏学会第十五届心功能学会和《心脏杂志》编委会联合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范维琥;中药对心梗患者再灌注损伤有改善作用[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2 胥晓琦 本报记者;风光重现于“后再灌注时代”[N];中国中医药报;2005年

3 万同己;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药物干预[N];中国医药报;2004年

4 李振彬;李佃贵;李俊侠;清心饮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N];中国医药报;2005年

5 段晓宏;“一氧化氮及其活性氮介质在缺血/再灌注心肌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获奖[N];中国医药报;2005年

6 ;脊髓再灌注损伤后细胞间黏附分子-1和白细胞介素-1β的表达[N];中国医药报;2003年

7 高春锦;高压氧医学有待进一步挖掘[N];中国医药报;2008年

8 张中桥;皮瓣为何易坏死[N];健康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芮涛;小鼠糖尿病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研究及白介素-33的作用[D];武汉大学;2014年

2 何清;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核受体LXR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3 邢坤;山莨菪碱对急性心肌梗死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防治效应及其对心肌细胞凋亡影响的机制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4 薛强;线粒体功能蛋白Tom70/MICU1在心肌缺血/再灌注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5年

5 夏跃胜;容积敏感性氯通道通过自噬调节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机制[D];第四军医大学;2016年

6 王国臣;吗啡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6年

7 左雅蓓;阿托伐他汀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6年

8 张猛;大豆低聚糖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心脏保护作用及相关机制[D];青岛大学;2016年

9 陈远翔;光声成像技术评估心肌缺血和再灌注的活体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15年

10 何国倩;Gadd45b在缺血性脑卒中和卒中后脑可塑性中的作用[D];重庆医科大学;201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王芳;锌离子在内质网应激抑制剂诱导心肌保护中的作用[D];河北联合大学;2014年

2 谢明明;瑞芬太尼对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PI3K/Akt信号通路的影响[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3 刘艳;DMOG稳定缺血/再灌注心肌组织HIF-1α表达的时间规律及对线粒体功能的影响[D];山西医科大学;2016年

4 朱瑜;人重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干预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IL-8、MCP-1表达的影响[D];山西医科大学;2016年

5 倪睿;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s)在肠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研究[D];兰州大学;2016年

6 李欣;缺血后处理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的保护作用及其分子机制[D];山东大学;2016年

7 刘善凯;NSE、S100B评估小面积脑梗塞急性期颈动脉支架术后再灌注损伤[D];苏州大学;2016年

8 胡浩然;心肌缺血后适应循环时间对再灌注心肌保护作用影响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6年

9 胥虹贝;电针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促进MCAO/R大鼠脑内血管再生的实验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6年

10 孙月;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IL-8的表达及超声监测研究[D];昆明医科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60339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enjingyixue/60339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bec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