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神经病学论文 >

C反应蛋白在新生儿脑梗死中的临床应用

发布时间:2017-08-02 02:23

  本文关键词:C反应蛋白在新生儿脑梗死中的临床应用


  更多相关文章: 新生儿脑梗死 C反应蛋白 诊断 预后


【摘要】: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在新生儿脑梗死中的临床意义。探讨CRP水平变化和新生儿脑梗死危险因素、诊断、临床分度和预后的关系。方法:1.分析山西省儿童医院2013-2015年确诊为新生儿脑梗死患儿的C反应蛋白水平。以新生儿脑梗死为实验组,患儿结合临床表现,经影像学检查确诊为新生儿脑梗死,排除合并有感染疾病、肝脏疾病患儿和未能坚持治疗的患儿。本研究共收集到35例新生儿脑梗死患儿,其中男性18例,女性17例,早产儿10例,足月儿22例,过期产儿3例,体重2500-4300g,日龄1-28天。取同期住院的新生儿咽下综合症患儿为对照组,要求仅诊断为新生儿咽下综合症,未合并其他疾病,和病例组在性别、胎龄和日龄方面没有较大差异,且排除合并有感染疾病患儿。本研究共得到对照组35例,其中男性16例,女性19例,早产儿11例,足月儿22例,过期产儿2例,体重2300-4200g,日龄1-28天。应用SPSS16.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统计,计量资料使用秩和检验,描述的形式为中位数(M)和四分位数间距(QR),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根据患儿的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结果将新生儿脑梗死分为轻度和重度。应用SPSS16.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统计,计量资料使用秩和检验,描述的形式为中位数(M)和四分位数间距(QR),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根据患儿是否有运动障碍、认知发育障碍、癫痫和视听功能障碍,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将新生儿脑梗死预后分为预后良好和预后较差。应用SPSS16.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统计,计量资料使用秩和检验,描述的形式为中位数(M)和四分位数间距(QR),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新生儿脑梗死组的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重度新生儿脑梗死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高于轻度脑梗死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新生儿脑梗死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重度新生儿脑梗死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35例新生儿共随访到30例,失访5例,随访率85%,失访率15%。随访到且存活的30例患儿中,3例因末次随访年龄6个月,目前尚无结论,故实际统计的患儿为27例,其中预后良好20例,预后较差7例。统计分析预后较差组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血清中C反应蛋白高水平与新生儿脑梗死有关,但尚不清楚是原因还是结果,故当临床上出现不明原因的CRP增高时建议及时行头颅核磁检查,确诊是否发生新生儿脑梗死。2.CRP可以作为新生儿脑梗死的辅助检查,但建议结合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3.CRP水平随着新生儿脑梗死病情的加重而增高,两者呈正相关,故CRP水平可以用来帮助判断脑梗死病情的轻重。4.CRP水平可以用来帮助预测新生儿脑梗死预后。
【关键词】:新生儿脑梗死 C反应蛋白 诊断 预后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743.3
【目录】:
  • 中文摘要5-7
  • 英文摘要7-10
  •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10-11
  • 前言11-13
  • 1 材料与方法13-16
  • 1.1 研究对象13-14
  • 1.2 研究方法14-15
  • 1.3 统计学处理15-16
  • 2 结果16-18
  • 2.1 新生儿脑梗死组和对照组比较16
  • 2.2 新生儿脑梗死轻度和重度以及对照组之间的比较16
  • 2.3 预后良好组和预后较差组比较16-18
  • 3 讨论18-20
  • 4 结论20-21
  • 参考文献21-22
  • 综述22-34
  • 参考文献32-34
  • 致谢34-35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35-36
  • 个人简历3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苗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C反应蛋白变化的临床意义[J];山东医药;2004年22期

2 汪艳芳,马书平,苏永,赵志刚;C反应蛋白与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关系[J];山东医药;2004年28期

3 李桂彩;曹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和血脂检测及临床意义[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年02期

4 刘水泉;刘西方;;C反应蛋白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关系[J];中原医刊;2006年15期

5 江劲;窦丽萍;戴慧芬;;C反应蛋白对老年人社区获得性肺炎的诊断价值[J];浙江预防医学;2006年07期

6 仇颖;刘艳梅;;C反应蛋白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J];吉林医学;2006年11期

7 姜兰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C反应蛋白含量测定[J];中国民康医学;2008年09期

8 赵军;;C反应蛋白在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的表现[J];首都医药;2008年22期

9 秦秀敏;;C反应蛋白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诊断中的意义[J];基层医学论坛;2010年01期

10 项娟芬;;C反应蛋白在儿童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疗效和预后中的作用[J];中国现代医生;2011年3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江劲;窦丽萍;戴慧芬;;C反应蛋白在老年人社区获得性肺炎中的诊断价值[A];中华医学会第11届全国内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2 覃日吉;范微;杨莉莉;;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超敏C反应蛋白及白蛋白、纤维蛋白原变化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中青年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3 王晓;何国祥;;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和可溶性CD40配体的变化及临床意义[A];中华医学会第11次心血管病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江劲;窦丽萍;戴慧芬;;C反应蛋白在老年人社区获得性肺炎中的诊断价值[A];2006年浙江省呼吸系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5 贾军;马秀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在西宁地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临床应用[A];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国医院协会临床检验管理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全国临床检验实验室管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6 李娟;王红梅;洪静;周玲;周克明;王国亮;李南方;;超敏C反应蛋白与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相关性研究[A];第十三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7 贾军;马秀请;;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在西宁地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临床应用[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中青年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8 曹宝国;刘惠娟;马育鹏;葛健文;王国泰;陈亚民;伏国庆;马小军;李建军;;竭香定痛胶囊对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C反应蛋白及低密度脂蛋白的影响[A];甘肃省中医药学会2010年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9 杨智勇;;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C反应蛋白和白介素-6的变化及临床意义[A];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第十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汇编[C];2008年

10 王秀燕;;超敏C反应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中青年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何世祯;C反应蛋白检查——缺血性心脑血管病检查新手段[N];中国中医药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赵志钢;C反应蛋白与内脏脂肪型肥胖及其相关靶器官损害的关系[D];第三军医大学;2009年

2 宋旭东;C反应蛋白介导脂质紊乱参与动脉粥样硬化早期形成的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7年

3 李建听;晚期糖基化终产物修饰蛋白质诱导人胚胎肝细胞产生C反应蛋白及其作用机制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6年

4 余小祥;C反应蛋白、代谢综合征及生活方式与前列腺炎样症状的相关性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5年

5 于晖;C反应蛋白、血管生成素2遗传变异及其血浆浓度在脑卒中发病风险及复发中的作用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左松林;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高敏C反应蛋白和单核细胞计数在冠心病中的临床意义[D];福建医科大学;2015年

2 李静娟;血清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脂蛋白a,,超敏C反应蛋白,血管紧张素与高血压及OSAHS患者的关系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3 张晓红;劲动脉狭窄与认知功能障碍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的相关性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4 李静芳;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快速检测C反应蛋白的研究[D];新乡医学院;2015年

5 韦俊平;降钙素原与超敏C反应蛋白在AECOPD中的临床价值[D];安徽医科大学;2015年

6 陈秋艳;腹型肥胖、C反应蛋白及其联合作用与脑卒中的关系[D];苏州大学;2015年

7 王新岩;益生菌联合早期肠内营养对重症患者血脂水平和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D];新疆医科大学;2015年

8 陈厚良;多元回归法分析高敏C反应蛋白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D];安徽医科大学;2015年

9 李家英;参桂护心汤联合胺碘酮治疗非瓣膜病房颤的临床疗效观察及对C反应蛋白的影响[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6年

10 于玲;丹红注射液对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影响的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60724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enjingyixue/60724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631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