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发性肝衰竭型肝豆状核变性2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本文关键词:暴发性肝衰竭型肝豆状核变性2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更多相关文章: 暴发性肝衰竭 肝豆状核变性 威尔逊指数 儿童
【摘要】:目的探讨儿童暴发性肝衰竭型肝豆状核变性的临床特点,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2例暴发性肝衰竭型肝豆状核变性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例患儿均为女性,分别为5岁和8岁,临床表现为急性黄疸、血红蛋白尿、肝衰竭、肝性脑病、肾衰竭、心肌损伤、脏器出血,肝大,裂隙灯下K-F环阳性,符合肝豆状核变性诊断。应用DNA序列分析检测ATP7B基因外显子区域,2例患儿分别为p.P992L和p.A1063V复合杂合突变、2764del9缺失突变。结论儿童急性肝损伤应警惕暴发性肝衰竭型肝豆状核变性。
【作者单位】: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
【关键词】: 暴发性肝衰竭 肝豆状核变性 威尔逊指数 儿童
【分类号】:R742.4
【正文快照】: 肝豆状核变性(hepatolenticular degeneration)又称Wilson病(Wilson disease,WD)是一种因铜代谢异常,继发相应组织器官功能障碍为特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发病率约l/10万~1/3万。目前WD重症病例、合并其他疾病病例越来越多,亦有国外报道肝豆状核变性合并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雅碧;肝豆状核变性八例误诊分析[J];临床内科杂志;2000年01期
2 彭韶,杨芬,张贵格;以血尿为首发症状的肝豆状核变性5例误诊分析[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0年05期
3 柳锡永,吕凤菊,施文忠;小儿肝豆状核变性29例误诊分析[J];中国综合临床;2000年04期
4 黄海波,张旭,郑荣远;肝豆状核变性误诊1例分析[J];中国综合临床;2000年06期
5 杨任民;肝豆状核变性的治疗[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0年02期
6 梁秀龄;肝豆状核变性分子生物学研究[J];中山医科大学学报;2000年02期
7 王亚萍,戴宇文,汤文娟;以肾脏损害为首发表现的肝豆状核变性15例[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0年04期
8 殷会玲,姜红;小儿肝豆状核变性的误诊与对策[J];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00年05期
9 李初阳;肝豆状核变性一例[J];九江医学;2000年02期
10 王玉珍,林爱清;肝豆状核变性误诊一例分析[J];内蒙古医学杂志;2000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君霞;范贤峰;许赣;;肝豆状核变性患者血凝指标的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成立30周年庆典大会资料汇编[C];2009年
2 梁艳;褚燕君;;肝豆状核变性86例临床分析[A];第九次全国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专题报告论文集[C];2009年
3 孙凤霞;;肝豆状核变性12例报告[A];中华中医药学会全国第十四次肝胆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4 郑春华;张洪球;;肝豆状核变性53例临床分析[A];第九次浙江省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5 刘泽坤;宋平;游良蕴;程敬亮;任翠萍;张焱;;肝豆状核变性的脑MRI诊断[A];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第八届全国心胸影像学术大会暨河南省第十二次放射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6 刘泽坤;;肝豆状核变性的脑MRI诊断[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届全国放射学大会论文汇编(下册)[C];2006年
7 周红平;饶兆英;钟建明;;江西籍肝豆状核变性第八外显子突变的研究[A];湖北省遗传学会、江西省遗传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8 马瑾;钟勇;董方田;施维;王韧琰;王湘燕;;肝豆状核变性及眼部表现[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届全国眼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9 陈生弟;罗晓光;;肝豆状核变性的昨天、今天和明天[A];第十一届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10 苏春芝;;肝豆状核变性诊治1例[A];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第十九次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旭;肝豆状核变性易误诊[N];健康报;2007年
2 中南大学肝病研究所教授 杨旭;肝豆状核变性误诊病例分析[N];健康报;2007年
3 朱广苓 陈颖;肝豆状核变性易误诊[N];健康报;2009年
4 周颖;安徽省中医院肝豆状核变性研究取得系列成果[N];中国中医药报;2008年
5 本报记者 尹慧文;肝豆状核变性误诊率高[N];大众卫生报;2012年
6 杨任民;铜与肝豆状核变性[N];大众卫生报;2000年
7 娇子;肝豆状核变性病人八成被误诊[N];广东科技报;2004年
8 记者 左朝胜;我国肝豆状核变性研究获突破性进展[N];科技日报;2001年
9 黄树春;眼科助诊肝豆状核变性[N];健康报;2007年
10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传染科 何纲;半数肝豆状核变性被误诊[N];大众卫生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沁韵;肝豆状核变性患者骨质疏松可能原因分析以及骨关节病变的临床特点[D];复旦大学;2014年
2 章悦;中国肝豆状核变性患者的量表编制及头影测量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3 张东锋;WD临床表现—临床分型关系,,基因型—表型关系和基因突变类型—青霉胺疗效关系的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4 谷绍娟;肝豆状核变性遗传和致病机制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5 易露茜;暴发性肝豆状核变性的临床、病理和基因突变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6 叶盛;肝豆状核变性基因外显子突变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7 徐鹏景;弱视和肝豆状核变性患者视觉认知功能损害机制的噪音与模型分析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8 童德军;湖南地区肝豆状核变性基因突变热点和多重PCR反向杂交技术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9 程琪;辅助性原位部分肝移植治疗肝豆状核变性的实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10 孙明然;伴有肝脏损伤的肝豆状核变性患者ATP7B基因变异分析[D];吉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鲍婷婷;肝豆灵对肝豆状核变性认知障碍的临床效应评价及对铜负荷大鼠干预机制研究[D];安徽中医药大学;2015年
2 王伟;330例肝豆状核变性(HLD)患者颅脑核磁共振成像特点及与临床相关性研究[D];安徽中医药大学;2015年
3 杨秋水;肝豆状核变性的中医辨证分型及其代谢组学研究[D];安徽中医药大学;2015年
4 胡雅;肝豆状核变性抑郁的临床特征及解郁疏肝汤干预的临床研究[D];安徽中医药大学;2015年
5 吉一U
本文编号:6147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enjingyixue/6147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