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神经病学论文 >

皮层纹状体环路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动机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7-08-04 06:25

  本文关键词:皮层纹状体环路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动机的影响


  更多相关文章: 慢性痛 动机 T迷宫任务 场电位 协同性 皮层纹状体通路


【摘要】:以往关于慢性疼痛的大量研究都把关注的重点放在脊髓层面的对于感觉信息传递异常的机制的探索。随着研究手段和思路的拓宽,越来越多的科学成果发现大脑当中的高级功能不仅参与了慢性疼痛的认知和1感受,而且对于慢性疼痛的产生和发展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以往关于慢性疼痛是如何影响大脑高级功能,以及相关环路是如何介导慢性痛的感知异常的研究还很少。因此,为了进一步探索慢性疼痛状态下的动机相关功能的改变以及其与大脑活动改变的关系,本实验通过训练大鼠进行一个动机相关的T迷宫行为学任务实验后发现,动物在慢性痛造模后的动机行为要显著低于假手术组。在观察动物行为学的同时我们进一步记录与动机行为密切相关的前额叶脑区(prelimbic cortex)和伏隔核脑区(nucleus accumbens)的场电位,结果显示慢性痛动物的前额叶脑区和伏隔核脑区间场电的theta波和gamma波的协同性要显著低于假手术组动物,并且慢性痛动物的伏隔核脑区任务相关的gamma波的能量显著低于假手术组实验动物。因此,我们得出以下的结论:(1)慢性痛动物造模后表现出相对于假手术组动物的食物动机行为的下降,体现在实验动物对于高回报率(HR)臂食物的选择率的下降。(2)这样的动机改变可能与前额叶脑区和伏隔核脑区的场电的theta波和gamma波协同性是相关的。具体来说,慢性痛实验动物脑区间gamma波的协同性的降低可能提示神经结扎手术组动物的总体的动机水平的降低,而脑区间theta波的协同性可能介导了基于动机的高回报率选择,因此慢性痛动物才会最终表现出动机相关的行为选择的下降。(3)慢性痛动物的任务相关的脑区的theta波和gamma波协同性的下降可能是由于伏隔核脑区theta波和gamma波能量的下降所导致的。由于两组实验动物前额叶脑区场电的差异不明显,因此以上的实验结果进一步提示我们前额叶脑区到伏隔核脑区的纤维投射可能是介导神经结扎组实验动物场电和动机行为改变的原因。
【关键词】:慢性痛 动机 T迷宫任务 场电位 协同性 皮层纹状体通路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741
【目录】:
  • 论文摘要6-7
  • ABSTRACT7-10
  • 第一章 绪论10-19
  • 1.1 慢性痛的定义和病理特征10-11
  • 1.2 慢性痛的流行病学研究11-12
  • 1.3 慢性痛的相关实验动物模型12-14
  • 1.4 慢性痛和动机相关的研究进展14-16
  • 1.5 研究问题的提出和设想16-17
  • 1.6 研究问题的意义17-19
  • 第二章 实验材料和方法19-28
  • 2.1 实验材料19-20
  • 2.2 实验方法与流程20-28
  • 第三章 实验结果28-37
  • 3.1 手术后两组实验动物的机械痛阈和动机行为的差异28-29
  • 3.2 影响行为学差异的非动机相关因素的排除实验29-30
  • 3.3 前额叶纹状体脑区的任务相关场电分析30-37
  • 第四章 实验讨论37-43
  • 4.1 神经结扎造模的慢性痛实验大鼠上观察到稳定存在的动机依赖的行为学的下降表现37-39
  • 4.2 慢性痛动物的前额叶和伏隔核脑区场电协同性呈现任务依赖性降低39-43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43-46
  • 5.1 结论43
  • 5.2 展望43-46
  • 附录46-50
  • 参考文献50-54
  • 后记5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军;;谈慢性痛的大脑机制研究:悬而未解的科学问题[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1年01期

2 张敏;老年人的慢性痛[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1997年03期

3 王宁;;慢性痛的阿片治疗:评估状况[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07年03期

4 李冬青;;谷氨酸在慢性痛中的作用探讨[J];中国医疗前沿;2009年20期

5 王彦;王锦琰;罗非;;慢性痛的皮层神经可塑性及其对治疗的启示[J];生理科学进展;2010年01期

6 李晨旭;张秀琳;谢益宽;;慢性痛的发生与损伤神经元膜糖基化增加的关系[J];医学研究杂志;2010年07期

7 房军帆;方剑乔;梁宜;杜俊英;;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在慢性痛产生与维持中的作用[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1年03期

8 李雅雯;李瑛;;背外侧前额叶与慢性痛关系研究进展[J];贵州医药;2013年08期

9 于英心 ,康妹娟;第二届东西方疼痛会议在京举行[J];生理科学进展;1993年01期

10 谢益宽;;慢性痛的发生机理[J];医学研究通讯;199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万有;;慢性痛发生机制研究进展[A];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第八届年会暨CASP成立二十周年论文集[C];2009年

2 谢益宽;;损伤的神经元膜外负电性增加是慢性痛发生的原因[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3 赵志奇;;科海拾贝——慢性痛研究进展猎奇[A];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第六届年会论文摘要[C];2005年

4 朱玲;陈竺;李云庆;;前列腺酸性磷酸酶在慢性痛大鼠模型脊髓背角和背根神经节的形态学[A];中国解剖学会2012年年会论文文摘汇编[C];2012年

5 马超;;慢性痛的动物模型和发生机理[A];中国解剖学会2012年年会论文文摘汇编[C];2012年

6 张乐石;王舰;鲁亚成;张婷;李云庆;;谷氨酸受体参与慢性痛晚期前扣带回内兴奋性突触传递的形态学研究[A];中国解剖学会2011年年会论文文摘汇编[C];2011年

7 招明高;卓敏;;慢性痛小鼠额叶谷氨酸能突触传递的变化[A];中国药理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药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8 李锴;傅开元;;脊髓小胶质细胞Src家族激酶活化参与福尔马林损伤引起的慢性痛[A];第八届全国颞下颌关节病学及(牙合)学大会论文汇编[C];2011年

9 张玉秋;;前扣带皮层参与痛情绪和相关记忆过程的神经机制[A];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第六届年会论文摘要[C];2005年

10 胡道松;姚开辉;林传友;曹福元;殷光甫;;电针对慢性痛大鼠脊髓背角浅层SP免疫反应性的影响[A];中南地区第六届生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本报特约记者 尹琳;慢性痛经可以治[N];保健时报;2007年

2 白毅;我学者揭示慢性痛诱发和维持新机制[N];中国医药报;2007年

3 ;鞘内注射齐考诺肽可治疗严重慢性痛[N];中国医药报;2005年

4 陈飞;医院就诊病人半数以上有疼痛症状[N];健康报;2006年

5 胡德荣;生物体内痛觉诱发和维持新机制被揭示[N];健康报;2008年

6 本报记者 王丹 实习记者 甘贝贝;疼痛学科三难题待解[N];健康报;2009年

7 李丽 董敏 湖北省襄阳市中医医院;疼痛是病 还在一忍再忍?[N];中国中医药报;2013年

8 本报记者 胥晓琦;疼痛要在意 但别乱用药[N];中国中医药报;2008年

9 本报记者 杨俊坚;疼痛治疗领域市场可观[N];医药经济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娟;慢性痛认知与治疗的脑电信号分析[D];燕山大学;2015年

2 章文;中枢去抑制易化由外周炎症引发大鼠痛敏的机制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陈鑓;皮层纹状体环路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动机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16年

2 王娟;慢性痛多通道脑电信号分析[D];燕山大学;2011年

3 朱玲;前列腺酸性磷酸酶在慢性痛大鼠脊髓背角和背根神经节表达变化的形态学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2年

4 冯秀梅;电针对慢性痛大鼠杏仁核内痛感觉和情绪成分相关受体CRF1R等表达影响[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5年

5 孟凡颖;电针“足三里”—“阳陵泉”穴区治疗慢性痛累积效应机制的分析[D];中国中医科学院;2007年



本文编号:6181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enjingyixue/6181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e12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