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动运动干预对大鼠失神经萎缩骨骼肌中miRNA-1表达和成肌细胞分化的影响
本文关键词:被动运动干预对大鼠失神经萎缩骨骼肌中miRNA-1表达和成肌细胞分化的影响
更多相关文章: 失神经 肌萎缩 被动运动 miR-1 细胞分化
【摘要】:目的:1、探讨miRNA-1在大鼠早期失神经后骨骼肌中不同时段的表达;2、研究被动运动对失神经骨骼肌miRNA-1表达以及成肌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取SD大鼠27只,体质量(200±10)g随机分成假手术组、失神经3,7,14,28 d组、失神经被动运动3,7,14,28 d组,3只/组。假手术组大鼠不切断右下肢坐骨神经,于手术当日处死,失神经组、失神经被动运动组大鼠切断右下肢坐骨神经。术后1 d起,将失神经被动运动组大鼠固定于自制装置上,抓住趾部,与脊柱呈45°向后外方牵拉右后肢,至右后肢膝、踝关节均完全伸直,再向相反方向活动右后肢,以使右后肢膝、踝关节完全屈曲并贴近脊柱,每天被动活动2次,每次约持续3分钟,共活动600个周期,直至切取标本之日。分别干预3,7,14,28 d后,取各大鼠腓肠肌标本称重及HE染色观察腓肠肌细胞直径对萎缩情况进行综合评价;RT-PCR法检测miRNA-1进行检测;RT-PCR、Westernblot技术分别检测Myo D的m RNA和蛋白质的表达;免疫组化对成肌细胞进行标记,观察其分化水平。结果:失神经组和失神经被动运动组腓肠肌失神经后均有不同程度萎缩,随失神经时间延长,肌纤维排列逐渐紊乱,肌细胞直径逐渐减小,失去正常的结构形态。失神经组和失神经被动运动组术后各时间点腓肠肌湿重及肌细胞直径均小于假手术组(P0.05);失神经组和失神经被动运动组间除术后3 d腓肠肌湿重比以及术后3、28 d肌细胞直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各时间点失神经被动运动均大于失神经组(P0.05)。术后随时间延长,失神经组和失神经被动运动组miRNA-1和Myo D基因相对表达量呈逐渐升高趋势,但各时间点均显著低于假手术组(P0.05);失神经组和失神经被动运动组间除术后3 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0.05),术后7、14、28 d失神经被动运动组miRNA-1和Myo D基因相对表达量均高于失神经组(P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各组各时间点Myo D均呈阳性表达,假手术组阳性表达少于失神经组和失神经被动运动组;失神经组和失神经被动运动组随失神经时间延长,阳性表达逐渐增多,且失神经被动运动组各时间点阳性表达均多于失神经组。相关性分析结果示miRNA-1、Myo D分别与腓肠肌湿重比在3、7 d时无相关性(P0.05),14、28 d时成正相关(P0.05);各时间点Myo D与miRNA-1基因相对表达量成正相关(P0.05)。结论:被动运动可能通过促进miRNA-1的表达以促成肌细胞分化发挥失神经骨骼肌萎缩防治作用。
【关键词】:失神经 肌萎缩 被动运动 miR-1 细胞分化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746.4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9
- 英文缩略词9-10
- 前言10-11
- 1 材料与方法11-21
- 1.1 实验动物和分组11
- 1.2 主要试剂11-12
- 1.3 主要实验仪器12
- 1.4 实验方法12-20
- 1.5 统计学方法20-21
- 2 结果21-27
- 2.1 肌湿质量比21
- 2.2 肌纤维细胞直径21-22
- 2.3 miRNA-1 的表达22-23
- 2.4 myoD mRNA的表达23-25
- 2.5 myoD蛋白的表达25
- 2.6 成肌细胞分化25-26
- 2.7 miRNA-1 和myoD表达变化与肌萎缩关系26-27
- 3 讨论27-29
- 4 结论29-30
- 参考文献30-33
- 综述33-46
- 参考文献41-46
- 致谢46-47
- 在学期间参与的科研课题与研究成果47-48
- 个人简历4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廖维靖;被动运动与鼠失神经支配肌的神经再支配[J];国外医学(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册);1990年01期
2 李文军;陈山林;赵建勇;王树锋;;上肢丛内神经移位的研究进展[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3年08期
3 李顺业;神经干损伤的某些问题[J];国外医学.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分册;1990年04期
4 蒙宁,陈天山,蒙敏,范颖峰,梁自民,曹阳;运动神经异位吻合与植入重建横纹肌神经支配的动物实验研究[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01年04期
5 丁自海;神经伤的实验形态学研究进展[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1年03期
6 杨川;;肿瘤术后面瘫的修复(二)[J];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2007年01期
7 肖明振,史俊南,杨连甲,孙庆妹;用荧光素双标记法研究牙齿越中神经支配及上下颌交叉神经支配[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1988年02期
8 樊源,冯光宙,宋涛;健侧C_7神经移位二例报道[J];中华手外科杂志;1997年01期
9 ;神经缝合加神经植入重建肌肉的神经支配[J];同济医科大学学报;1987年02期
10 赵文,孙坚;神经套管技术在外周神经修复中的应用[J];现代口腔医学杂志;2004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邢传平;曹晓哲;钱震;;神经终末再生的实验形态学研究[A];第五届全国生物医学体视学学术会议、第八届全军军事病理学学术会议、第四届全军定量病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王华龙;坐骨神经损伤后近端不同比例吻合修复效果的实验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2 赵U,
本文编号:6208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enjingyixue/6208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