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神经病学论文 >

114例脑小血管病临床、影像分析

发布时间:2017-08-07 19:20

  本文关键词:114例脑小血管病临床、影像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脑小血管病 腔隙性梗死 脑微出血 脑白质疏松


【摘要】:目的: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s,CSVD)是颅内小血管病变引起的一类疾病,影像上可呈腔隙性梗死、脑微出血或脑白质疏松改变,可表现为认知功能逐渐下降、运动障碍、排尿障碍等临床症状。本研究针对吉林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脑小血管病患者进行系统分析,以期从临床及影像方面对脑小血管病有进一步认识。 方法:选取2012年11月至2014年10月吉林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内科确诊为脑小血管病的住院患者114例,其中男性68例,女性46例,年龄在45~84岁,平均年龄67.31±10.07岁。采集临床资料,内容包括:年龄、性别、受教育年限、高血压病病史、糖尿病病史、冠心病病史、吸烟史、饮酒史、家族史、临床表现、一般查体及神经系统专科查体、认知量表测定、血生化及免疫检验、颈部血管彩超及相关影像学检查(CT或MRI、MRI的SWI序列)。根据影像记录腔隙性梗死、脑微出血的病灶数目及部位,按Aharon-Peretz标准将脑白质疏松组分级,对每位脑小血管病患者进行认知量表测定。使用SPSS20.0统计软件,对各亚组的危险因素分析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分别对腔隙性梗死、脑微出血及脑白质疏松进行分析时,以一种为因变量,其余两种为自变量,所有亚组分析时性别、年龄、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颈动脉斑块、高脂血症、吸烟史、饮酒史均为自变量,先行单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再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减少各因变量之间交互效应对结果的影响,采用enter全变量模型,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采用spearman秩相关检验分析,评价认知量表评分与脑白质疏松影像学分级的相关性,以P 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结果:①在危险因素的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脑微出血、脑白质疏松、高血压病为腔隙性梗死的危险因素;腔隙性梗死、脑白质疏松、高血压病为脑微出血的危险因素;脑微出血、腔隙性梗死、年龄、高血压病、高脂血症为脑白质疏松的危险因素;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三种亚型共同的危险因素为高血压病,其余危险因素均无相关性。②60例腔隙性梗死患者临床表现发生率由高到低依次为无症状(40.00%)、纯运动性卒中(26.67%)、感觉运动性卒中(16.67%)、纯感觉性卒中(6.67%)、认知障碍(5.00%)、类帕金森氏综合征2例(3.33%)、构音障碍和吞咽困难(1.67%)。③24例脑微出血患者临床表现发生率由高到低依次为无症状(62.50%)、头晕(25.00%)、认知障碍(8.33%)、吞咽困难和饮水呛咳(8.33%)、头痛(4.17%)。④30例脑白质疏松患者临床表现发生率由高到低依次为认知障碍(73.33%)、病理反射阳性(46.67%)、下肢乏力和行走障碍(40.00%)、肌张力下降(36.67%)、肌张力增高(13.33%)。⑤腔隙性梗死病灶统计:病灶总数256个,其中皮层/皮层下13个(5.08%),内囊88个(34.38%),基底节区37个(14.45%),放射冠区90个(35.16%),丘脑14个(5.47%),脑干14个(5.47%)。⑥微出血病灶统计:病灶总数115个,皮层/皮层下58个(50.43%),基底节19个(16.52%),丘脑16个(13.91%),小脑6个(5.22%),脑干16个(13.91%)。⑦将认知量表评分与Aharon-Peretz分级作为两个变量,使用统计软件SPSS20.0,利用Spearman秩相关系数分析得出P<0.05,两者有显著相关性。 结论:高血压病为脑小血管病主要危险因素之一;症状性腔隙性梗死临床表现中以纯运动性卒中为多,且病灶分布部位与临床表现一致,病灶多分布于放射冠,其次内囊、基底节;脑微出血无特异性临床表现,病灶分布部位与临床表现不完全一致,病灶多分布于基底节区、皮层或皮层下;脑白质疏松病变程度与认知障碍呈正相关性。
【关键词】:脑小血管病 腔隙性梗死 脑微出血 脑白质疏松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743.3
【目录】:
  • 中文摘要4-7
  • abstract7-13
  • 英文缩略词表13-14
  • 第1章 引言14-15
  • 第2章 综述15-28
  • 2.1 病理改变15-16
  • 2.2 脑小血管病的临床表现16-17
  • 2.2.1 缺血或出血性卒中16
  • 2.2.2 认知功能障碍和情感表现16-17
  • 2.2.3 其他17
  • 2.3 脑小血管病的影像学特征17-21
  • 2.3.1 腔隙性梗死17
  • 2.3.2 腔隙17-18
  • 2.3.3 脑白质疏松18-19
  • 2.3.4 血管周围间隙扩大19
  • 2.3.5 脑微出血19-20
  • 2.3.6 脑萎缩20-21
  • 2.4 脑小血管病的治疗21-22
  • 参考文献22-28
  • 第3章 对象和方法28-35
  • 3.1 研究对象28-30
  • 3.1.1 入选标准28-30
  • 3.1.2 排除标准30
  • 3.2 方法30-35
  • 3.2.1 一般资料30
  • 3.2.2 影像上病灶统计或分级30-31
  • 3.2.3 认知测定31-33
  • 3.2.4 统计学方法33-35
  • 第4章 结果35-41
  • 4.1 脑小血管病险因素35-39
  • 4.1.1 LI 与各危险因素之间关系35-36
  • 4.1.2 CMBs 与各危险因素之间关系36-38
  • 4.1.3 LA 与各危险因素之间关系38-39
  • 4.2 临床表现39-40
  • 4.3 病灶计数或分级40
  • 4.4 LA 分级与量表得分关系40-41
  • 第5章 讨论41-47
  • 5.1 脑小血管病危险因素41-42
  • 5.2 临床表现42-45
  • 5.2.1 腔隙性脑梗死的临床表现42-43
  • 5.2.2 脑微出血的临床表现43-44
  • 5.2.3 脑白质疏松的临床表现44-45
  • 5.3 影像学表现45-46
  • 5.3.1 腔隙性梗死的影像学表现45
  • 5.3.2 脑微出血的影像学表现45
  • 5.3.3 脑白质疏松的影像学表现45-46
  • 5.4 小结46-47
  • 第6章 结论47-48
  • 参考文献48-51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51-52
  • 致谢5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钟永海;;脑白质疏松症的CT诊断价值及临床研究[J];当代医学;2009年01期

2 戴书华;廖翠薇;杨柳;戚跃勇;文利;;CT及MRI对脑白质疏松症的诊断价值探讨[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8年09期

3 张莉莉;;脑小血管疾病[J];内科理论与实践;2013年05期

4 高关然;伊红丽;黄勇华;张微微;;腔隙性脑梗死与脑白质疏松的相关性[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13年11期

5 陈娜;陆连生;宋巧;康梅;卢海丽;杨香敏;张斌;李虹;李婧;王聪杰;吕晓培;史万英;;脑微血管病变致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临床表现的相关分析[J];河北医药;2014年24期

6 黄湘琴;黄勤;曹娴;;高龄老年2型糖尿病临床研究进展[J];中华保健医学杂志;2014年06期

7 张瑾,杨霄鹏,姚建波;脑白质疏松症的CT表现[J];河南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3年03期

8 高天理;刘春洁;李颖;;脑小血管病的病变分布特征与临床表现关系的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4年01期

9 付建辉;赵辉;;脑小血管病研究进展[J];中华脑血管病杂志(电子版);2011年05期

10 欧江荣;谭兰;;再谈腔隙性脑梗死[J];中国卒中杂志;2007年10期



本文编号:6362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enjingyixue/63629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046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