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三维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对Willis环的系列研究
本文关键词:采用三维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对Willis环的系列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磁共振血管成像 脑缺血 脑梗死 Willis环 形态 变异 大脑中动脉 前交通动脉 影像解剖学
【摘要】:目的: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硬化是引起脑缺血或脑梗死的的主要原因之一,Willis环作为侧支循环的代偿途径,其代偿潜能与其完整性有关。采用三维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3D-time of flight,3D-TOF MRA)来观察患者的Willis环形态、解剖变异,测量前交通动脉(anterior communicating artery,ACo A)直径,探讨是否存在大脑中动脉不同硬化级别、年龄及性别差异。方法:1随机抽取并回顾性分析于我院行常规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及3D-TOF MRA的629例患者,记录患者基本信息如年龄、性别、临床症状及体征。2根据采集的MRA原始数据进行MIP重建,并做任意方向的旋转,以显示清楚血管走形及血管之间的关系,对Willis环类型进行分类,为Ⅰ型(Willis环完整)、Ⅱ型(Willis环前循环完整后循环不完整)、Ⅲ型(Willis环前循环不完整后循环完整)、Ⅳ型(Willis环前后循环均不完整),并进行统计学分析不同类型之间是否存在大脑中动脉不同硬化级别、年龄及性别的差异。3筛选出ACo A开放的患者,在MRA原始横断面图像上测量该血管左、中、右三段的管径,取三次的平均值作为血管管径,单位为毫米,精确到小数点后2位。每条血管测量两次,取两次结果的平均值作为血管直径的最终数据。随后进行统计学分析ACo A直径是否存在大脑中动脉动脉硬化级别、年龄及性别的差异。4结合原始图像、重建的轴、冠、矢状位断面及MIP图像对大脑中动脉主干及其分支进行跟踪评估,根据血管形态、走行、血流信号改变及远端血管显示程度评估及综合分析,将大脑中动脉管腔狭窄程度分为四级:0级、1级、2级、3级。0级:对照组,全程连续显示,边缘清晰锐利,信号基本均匀,无错层现象;1级:轻度动脉硬化,表现为动脉管腔粗细不均匀,边缘不光整,呈“串珠样”改变;2级:中度动脉硬化,表现为动脉管腔节段性狭窄,其远端分支减少,显影差,少数表现为该动脉血流中断,但其远端仍显影;3级:重度动脉硬化,表现为动脉血流中断和远端不显影,伴远端侧支血管生成。年龄分为1组(≤40岁)、2组(40-60岁,包括60岁)、3组(60岁)。结果:1 629例患者中,Willis环Ⅰ型最少,占3.3%(21),Ⅱ型占39.7%(250),Ⅲ型占4.6%(29),Ⅳ型最多,占52.3%(329)。2 Willis环类型所占比例分布在大脑中动脉动脉硬化级别中无统计学差异(P=0.621),且均是Ⅳ型最多,Ⅰ型最少。3 Willis环类型所占比例分布在年龄中有统计学差异(P=0.002)。Ⅰ型中,≤40岁年龄段所占构成比最多(13.0%),40-60岁年龄段所占构成比次之(3.2%),60岁年龄段所占构成比最少(1.5%);Ⅱ型中,40-60岁年龄段所占构成比最多(41.9%),≤40岁年龄段所占构成比次之(40.7%),60岁年龄段所占构成比最少(37%);Ⅲ型中,≤40岁年龄段所占构成比最多(5.6%),60岁年龄段所占构成比次之(4.9%),40-60岁年龄段所占构成比最少(4.2%);Ⅳ型中,60岁年龄段所占构成比最多(56.6%),40-60岁年龄段所占构成比次之(50.6%),≤40岁年龄段所占构成比最少(40.7%)。在≤40岁年龄段中,Ⅱ型和Ⅳ型所占构成比相同且最多,均为40.7%,Ⅲ型最少,为5.6%;在40-60岁年龄段和60岁年龄段中,仍是Ⅳ型最多,Ⅰ型最少。4 Willis环类型所占比例分布在性别中有统计学差异(P=0.004),虽然仍是Ⅳ型最多,Ⅰ型最少,但是男性中Ⅱ型和Ⅳ型所占比例比其在女性中所占比例多,Ⅰ型和Ⅲ型所占比例比其在女性中所占比例少。5 ACo A直径在大脑中动脉不同硬化级别中无统计学差异(P=0.781),0级、1级、2级及3级的ACo A直径分别为(1.22±0.36)mm、(1.19±0.32)mm、(1.19±0.31)mm和(1.20±0.33)mm。6 ACo A直径在年龄中无统计学差异(P=0.112),1组、2组和3组的ACo A直径分别为(1.19±0.39)mm、(1.15±0.32)mm和(1.24±0.33)mm。7 ACo A直径在性别中无统计学差异(P=0.053),男性组和女性组的ACo A直径分别为(1.16±0.31)mm和(1.23±0.34)mm。结论:1 Willis环类型构成比不同,Ⅳ型为主,即前后循环完整率较低。2 Willis环类型构成比在大脑中动脉不同硬化级别中的分布无统计学差异,且均是Ⅳ型最多,Ⅰ型最少。3 Willis环类型构成比在不同年龄段中的分布有统计学差异,即不同年龄段的Willis环类型构成比不同。4 Willis环类型构成比在性别中的分布有统计学差异,男性中Ⅱ型和Ⅳ型所占比例比其在女性中所占比例多,Ⅰ型和Ⅲ型所占比例比其在女性中所占比例少,但仍是Ⅳ型最多,Ⅰ型最少。5 ACo A直径在大脑中动脉不同硬化级别、年龄及性别中无统计学差异。
【关键词】:磁共振血管成像 脑缺血 脑梗死 Willis环 形态 变异 大脑中动脉 前交通动脉 影像解剖学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743.3;R445.2
【目录】:
- 中文摘要4-7
- 英文摘要7-11
- 英文缩写11-12
- 前言12-14
- 材料与方法14-17
- 结果17-18
- 附图18-23
- 附表23-26
- 讨论26-31
- 结论31-32
- 参考文献32-34
- 综述 脑缺血病因及侧支循环代偿的研究概述34-45
- 参考文献41-45
- 致谢45-46
- 个人简历4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天然,董其龙,钱根年,郑春雨;高场强磁共振Willis环血管成像与脑血管疾病的关系分析[J];临床军医杂志;2004年01期
2 黄永火,李信友,欧阳祖彬,欧阳羽,冯新民,袁书伟;前、后交通动脉瘤与Willis环血流变化的分析[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3 李肖;周翔平;唐承薇;朱磊;项涛;陈道邦;李瑞祥;;Willis环形态与功能对照研究[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06年06期
4 申娜;袁奇;崔长琮;;颅内Willis环二维血液动力学计算分析[J];应用力学学报;2009年01期
5 房文皓;吕发金;张丽娟;谢鹏;李琦;;Willis环解剖变异的64层容积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研究[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9年14期
6 姬长金;贺缨;;脑Willis环的一维血流动力学及氧输运特性的数值研究[J];力学学报;2012年03期
7 赵斌;周发明;陈涛;李小丽;王世凤;邓晓玲;;Willis环变异与脑血管病关系的探讨[J];山西医药杂志;2013年02期
8 林世和;;脑血管损伤时Willis环的意义[J];吉林医科大学学报;1964年04期
9 李艳;谈跃;;Willis环结构变异与脑血管疾病[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3年23期
10 张玲;祁鸣;施海彬;;三维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显示健康成人Willis环变异[J];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2014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贺缨;母立众;陈俊源;于迅捷;姬长金;韦建辉;唐元梁;邵宏伟;;基于个性化Willis模型的脑血流动力学特性分析[A];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C];2013年
2 陈书宇;丁光宏;;脑循环的扩展Willis环集中参数模型[A];第七届全国生物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3 母立众;贺缨;韦建辉;;基于个性化脑Willis环体外模型的流体流动及溶液传输特性研究[A];第十届全国生物力学学术会议暨第十二届全国生物流变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12年
4 付文宇;乔爱科;;封闭环与开环结构支架治疗Willis环动脉瘤血液动力学研究[A];第十届全国生物力学学术会议暨第十二届全国生物流变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12年
5 田彦龙;宋冬雷;冷冰;徐斌;顾宇翔;陈功;;国产Willis带膜支架在脑动脉瘤治疗中的应用及长期随访[A];2011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6 王小玲;于铁链;王瑞敏;殷小会;陆国庆;刘国栋;吴奇;;MRA评估TIA患者脑血流量、供血动脉及Willis环完整性[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届全国放射学大会论文汇编(下册)[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母立众;基于个性化Willis环体外模型的脑动脉瘤血流动力学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2 张p,
本文编号:6605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enjingyixue/6605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