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伴快动眼睡眠期行为障碍患者嗅觉功能及睡眠结构的研究
本文关键词:帕金森病伴快动眼睡眠期行为障碍患者嗅觉功能及睡眠结构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帕金森病 嗅觉功能 多导睡眠监测 快动眼期睡眠期行为障碍
【摘要】: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及快动眼睡眠期行为障碍(Rapid Eye Movements Sleep Behavior Disorder,RBD)患者的嗅觉功能与睡眠结构的特点。方法:纳入原发性RBD患者(iRBD,n=19)、PD不伴RBD(PD-RBD,n=35)、PD伴RBD(PD+RBD,n=39)和同期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人(n=19)。四组研究对象均进行TT嗅觉测试液检测以及整夜多导睡眠监测(PSG),以评估各组嗅觉功能及睡眠相关参数。采集所有研究对象的人口统计学资料及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受教育年限、MoCA、MMSE、HRSD、HAMA、PQSI、Ess。PD患者:UPDRS评分、Hoehn—Yahr(HY)分期、PDQ、SCOPA-AUT、RBDSQ、RBDQ-HK。TT嗅觉测试液有5种嗅素,每种嗅素有8种不同的浓度级别,从低浓度到高浓度的赋予分值记为-2,-1,0,1,2,3,4,5。5种嗅素的平均值[(A+B+C+D+E)/5]作为受试者的总体嗅觉觉察阈值及嗅觉识别阈值。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PD患者嗅觉减退的影响因素。结果:(1)PD患者中嗅觉正常的11例,嗅觉丧失的2例(均为PD+RBD组),嗅觉减退的61例(PD+RBD组34例,PD-RBD组27例),嗅觉减退的比例为82%。iRBD组中嗅觉减退15例,比例为65.2%,嗅觉丧失的1例。健康组嗅觉减退3例,比例为15.8%。iRBD、PD-RBD及PD+RBD组的嗅觉觉察阈值及识别阈值均较健康对照组高(P0.05);与iRBD组比较,PD+RBD组的识别阈值高(P0.05);与PD-RBD组比较,PD+RBD组嗅觉察觉阈值和识别阈值均明显升高(P0.05)。(2)PD+RBD组与PD-RBD组比,在UPDRS I、MoCA、HRSD、PQSI及等效美多巴剂量(LED)均有差异(P0.01),两组在PD病程、H-Y分级、UPDRS II、UPDRSⅢ、HAMA得分无显著差异。(3)iRBD、PD-RBD及PD+RBD组睡眠效率均较正常组低,睡眠潜伏期均较正常组延长,自发相关微觉醒指数均较健康对照组高(P0.05);与正常组相比,PD+RBD组与PD-RBD组II期睡眠比例增多,REM期睡眠比例减少(P0.05);与PD-RBD组相比,iRBD组及PD+RBD组自发微觉醒指数明显高(P0.05)。四组总睡眠时间、I期睡眠比例、慢波睡眠比例、AHI指数、平均脉氧、微觉醒指数、呼吸相关微觉醒指数、腿动相关微觉醒指数、周期性腿动指数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3)PD患者嗅觉减退的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D患者嗅觉减退与是否发生RBD(OR=22.383,P=0.003),MMSE(OR=0.566,P=0.031)有关,而与睡眠结构无关。结论:PD及iRBD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和嗅觉障碍,PD+RBD患者睡眠障碍和嗅觉减退更明显;PD患者嗅觉减退与RBD的发生及认知功能有关,而与睡眠结构无关。
【关键词】:帕金森病 嗅觉功能 多导睡眠监测 快动眼期睡眠期行为障碍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742.5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Abstract6-9
- 前言9-11
- 资料和方法11-13
- 结果13-17
- 讨论17-20
- 结论20-21
- 参考文献21-25
- 综述25-35
- 参考文献30-35
- 中英文对照缩略词表35-36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36-37
- 致谢37-3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贞虎;;嗅觉之谜[J];发明与创新(综合科技);2010年07期
2 倪道凤;;《嗅觉基础与临床》出版[J];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10年04期
3 杨凌;魏永祥;张伟;任媛媛;郁迪;李坤艳;郭怡辰;张金峰;;嗅觉味觉功能的临床检测[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2年14期
4 ;嗅觉[J];医学文摘.耳鼻咽喉科学;1964年01期
5 王又孚;吸烟对嗅觉的影响[J];国外医学.耳鼻咽喉科学分册;1991年04期
6 齐石;;关爱已经退化的嗅觉[J];科学养生;2010年06期
7 马传新;;嗅觉的研究与利用[J];科学之友;1996年05期
8 尚建平,纪维纲;电嗅觉试验和化学嗅觉诱发电位评估喉切除后的嗅觉功能[J];国外医学.耳鼻咽喉科学分册;2001年02期
9 梁美庚,岳志勇;全喉切除后用简易管恢复嗅觉功能[J];山东医大基础医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10 梁水源;;嗅觉研究新发现[J];世界科学;2006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王剑;倪道凤;关静;张振馨;陈兴明;;正常50岁以上中、老年人嗅觉功能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上)[C];2007年
2 林静;魏永祥;杨凌;李国辉;邢飞鸿;苗旭涛;韩德民;;动物嗅觉功能检查的实验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上)[C];2007年
3 刘绍武;赵红;;东西方对嗅觉认识的对话[A];恶臭污染测试与控制技术——全国首届恶臭污染测试与控制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4 魏宏权;姜学钧;;神经元核心抗原和嗅觉标记蛋白在小鼠嗅觉器官发育过程中的表达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上)[C];2007年
5 沈晶;伍建林;周世昱;苗延巍;包如意;;嗅觉相关中枢结构MR体积与年龄及嗅觉功能相关性[A];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放射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6 徐春晓;王剑;倪道凤;姜鸿;魏伯俊;;Kallmann综合征的嗅觉功能和嗅球体积[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上)[C];2007年
7 沈培明;;人类嗅觉的探究[A];第二届全国恶臭污染测试及控制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记者 刘长松 李新龙 通讯员 罗芳 实习生 杨玉玲;湖北科学家探究嗅觉之谜[N];湖北日报;2011年
2 常丽君;哈佛育出能“闻”出光线的小鼠[N];科技日报;2010年
3 朱国旺;踏入冷门勤求索 只为斯人可闻香[N];中国医药报;2005年
4 刘道安;邢永仓;天津成功重建喉全切后嗅觉功能[N];中国医药报;2004年
5 梓桦;嗅觉也有记忆功能[N];医药经济报;2002年
6 张田勘;嗅觉唤起你多种记忆[N];北京科技报;2004年
7 余海若;嗅觉的真谛[N];大众科技报;2004年
8 王修增;平时多动嘴 老年不糊涂[N];保健时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张清;嗅觉外周及中枢结构MRI测量和嗅觉功能的fMRI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5年
2 郭春杰;基于嗅觉fMRI及多参数DTI的阿尔茨海默病及轻度认知障碍多模态MRI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3 王剑;嗅觉障碍患者主、客观嗅觉功能及生活质量评估[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3年
4 关静;嗅觉障碍临床特点和病毒感染嗅觉损伤机制的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9年
5 刘剑锋;OEP-98C型嗅觉诱发电位仪的研制及人嗅觉事件相关电位和嗅觉事件相关功能磁共振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莎莎;早期帕金森病患者嗅觉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分析[D];苏州大学;2015年
2 邱辉;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嗅觉功能及其与治疗效果的相关性[D];大连医科大学;2015年
3 何培成;帕金森病伴快动眼睡眠期行为障碍患者嗅觉功能及睡眠结构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6年
4 林琛;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手术治疗前后嗅觉的评估[D];浙江大学;2009年
5 杭天依;芳香物质经嗅觉通路激活人脑区的影像学观察[D];安徽医科大学;2013年
6 黄刚;Presenilins-1/2双基因敲除对小鼠嗅觉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7 兰希福;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病人嗅觉功能减退的临床研究[D];青岛大学;2010年
8 边志刚;鼻内窥镜手术前后嗅觉功能变化情况及其相关因素分析[D];中国医科大学;2005年
9 王剑;嗅觉功能检查的初步应用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7年
10 任军;慢性鼻—鼻窦炎伴嗅觉障碍患者鼻内镜术手术前后嗅觉变化分析[D];山西医科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6663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enjingyixue/6663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