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NE肌病临床、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分析
本文关键词:GNE肌病临床、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GNE肌病 RV肌病 边缘空泡 活检骨骼肌病理分析 骨骼肌核磁共振 基因检测
【摘要】:目的:GNE肌病是GNE基因变异致尿苷二磷酸-N-乙酰葡糖2-表位酶/N-乙酰甘露糖激酶(uridine diphospho-N-acetylgucosamine 2-epimerase/N-acetyl-mannosamine kinase,GNE/MNK)活性下降、肌纤维内唾液酸(sialic acid)合成不足,引起的遗传骨骼肌疾病,呈常染色体隐性。GNE肌病又称伴边缘空泡远端肌病(Distal myopathy with rimmed vacuoles,DMRV)、遗传性包涵体肌病2型(hereditary inclusion body myopathy,h IBM2)或Nonaka肌病(Nonaka myopathy),基本临床表现:青年/成年早期起病的远端肌无力、肌萎缩,胫骨前肌受累、股四头肌至疾病晚期仍相对保存良好;活检骨骼肌特征性病理改变:边缘空泡(rimmed vacuoles,RV)形成,无炎性细胞浸润。伴随基因分析广泛临床应用,GNE肌病的临床表型逐渐丰富,而“RV”对于GNE肌病的诊断不再具有特异性,因而出现“RV肌病”的概念(即活检骨骼肌病理出现RV的一组遗传性骨骼肌疾病,分子生物学检测可能是DES、MYH7、TTN、VCP、MYOT、ZASP、DYSF、FLNC以及本文中GNE变异致病)。选择活检骨骼肌病理出现RV 14例患者的临床、病理及分子生物学研究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中7例基因检测确诊GNE肌病患者特点,探讨骨骼肌MRI、RV、基因检测对GNE肌病诊断/鉴别诊断意义。方法:病例来源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神经肌肉病科遗传标本库,全部病例具有骨骼肌活检及基因分析知情同意书。1.研究对象入选标准:1)活检骨骼肌病理出现典型RV;2)缓慢进行性加重四肢肌无力、肌萎缩;3)血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水平轻、中度升高,肌电图呈骨骼肌伴/不伴周围神经损害。2.基因分析:14例患者中7例明确发现GNE致病突变(变异位点将于其他文献中报道)。3.总结分析7例GNE肌病患者临床、辅助检查、病理资料,包括起病年龄、起病方式、性别、家族史、肌力、受累肌群分布、血CK、肌电图、双下肢骨骼肌MRI、骨骼肌活检病理特点,探讨RV对GNE肌病诊断/鉴别诊断意义。结果:1分析总结7例确诊GNE肌病患者资料1.1临床特点7例GNE肌病,5名女性,2名男性;发病年龄24~39岁,平均30.57岁,病程1~20年之间。家系调查示:病例2、3系同胞姐妹;病例6父母近亲婚配。病例5、6手肌无力起病,其余5例胫前肌无力起病(1例产后起病,1例产后加重,且为姐妹),渐累及近端肌,病例1、2和3伴颈肌无力。肌萎缩以四肢远端为著。7例患者均保持独立活动能力。1.2辅助检查结果分析7例GNE肌病血肌酸激酶呈轻、中度升高(163~1060U/L);肌电图均以骨骼肌受损为主,3例伴周围神经损害;全部患者双下肢骨骼肌MRI显示:大腿后肌群、内收肌群及胫骨前肌受累为著。1.3活检骨骼肌病理分析1.3.1组织化学染色7例GNE肌病均呈肌病病理改变。变性、坏死和再生肌纤维不明显,结缔组织不同程度增生,可见数量不等、形态不规则空泡,空泡多位于肌膜下及胞浆中,HE染色空泡周围呈嗜碱性颗粒,MGT空泡周围染色红染,AMP染色空泡周边深染,酸性磷酸酶染色RV红染,提示溶酶体聚集,NADH/SDH/COX染色可见空泡区域酶活性缺失,肌原纤维网紊乱,含RV肌纤维萎缩,ATP染色中3例Ⅰ型肌纤维优势,2例Ⅱ型肌纤维优势,其余2例呈马赛克样均匀分布。1.3.2单克隆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抗desmin、dysferlin单克隆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7例GNE肌病上述蛋白表达正常。2余7例非GNE肌病临床资料4例近端肢体无力起病,3例远端肢体无力起病,2例仅为近端肌无力,其余5人均有远端肌无力表现,3例远端重于近端,3例颈肌无力;血CK轻至中度升高(149~947 U/L)。6例行骨骼肌MRI,3例与GNE肌病表现相似,其余3例股四头肌不同程度的脂肪浸润;全部肌电图肌源性伴/不伴神经源性损害;活检骨骼肌病理表现:伴有典型RV的肌病改变,与GNE肌病病理变化无明显差别。结论:1 GNE肌病典型临床表现:青少年或成人起病,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远端肌无力、肌萎缩起病进行性加重,以胫骨前肌受累,渐累及近端,股四头肌肌力晚期保存;血CK轻中度升高渐;肌电图呈肌源性伴/不伴神经源性受损。2骨骼肌MRI直观显示骨骼肌受累的范围及程度,协助临床大夫判断肌群受累的范围及严重程度,结合临床查体进一步提示肌病临床分型,有助于确定骨骼肌活检部位,提高病理诊断阳性率,活检部位选择对于发现RV至关重要。推荐骨骼肌MRI广泛应用于遗传性骨骼肌疾病诊断中。3 RV仍是GNE肌病重要病理表现,但并非GNE肌病特异性病理表现,结合临床表现,远端肌受累还应考虑:结蛋白病、Laing远端型肌病、粗肌丝连接蛋白远端型肌病等;近端肌受累考虑细肌丝蛋病、DNAJB6肌病可能。4既往GNE肌病多采用直接测序基因检测,随着对RV肌病的认识不断深入,对RV肌病仅行GNE检测不能满足诊断要求,目的基因富集(外显子捕获)二代测序技术的临床应用,将会简化RV肌病的分子生物学诊断与鉴别诊断程序,值得探讨与临床应用。
【关键词】:GNE肌病 RV肌病 边缘空泡 活检骨骼肌病理分析 骨骼肌核磁共振 基因检测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746
【目录】:
- 摘要4-7
- 英文摘要7-11
- 英文缩写11-12
- 前言12
- 材料与方法12-20
- 结果20-22
- 附图22-25
- 附表25-27
- 讨论27-30
- 结论30-31
- 参考文献31-35
- 综述GNE肌病临床、病理、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35-45
- 参考文献40-45
- 致谢45-46
- 个人简历4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晓东;刘新英;;老年肌病[J];国外医学(老年医学分册);1994年03期
2 李茂亭,马娜,李晓丽;辛伐他丁肌病二例报告[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01年02期
3 崔丽英;重视部分非常见肌病的诊断和治疗[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3年03期
4 Horvath R;Schneiderat P;Schoser B.G.H;H. Lochmüller;郭俊;;辅酶Q10缺乏和孤立性肌病[J];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神经病学分册);2006年11期
5 金萍;莫朝晖;谢艳红;胡平安;熊静;赵少俐;;糖尿病肌病2例报告[J];中国糖尿病杂志;2007年06期
6 克立;;激素性肌病[J];国外医学.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分册;1983年04期
7 赖乃揆;;激素性肌病[J];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1986年09期
8 徐速;;氯喹引起的神经肌病[J];国外医学.皮肤病学分册;1987年01期
9 祝捷;;类固醇激素性肌病(文献复习及一例报告)[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1987年01期
10 陶恩祥;;低血钾肌病并放射性肠病[J];国外医学.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分册;198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薛静;李凤菊;张文;谢长好;;甲状腺机能减退症合并肌病五例临床分析[A];中华医学会全国风湿病学年会论文汇编[C];2003年
2 娄凯;韩文霞;刘丹丹;;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性肌病9例临床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次全国内分泌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3年
3 曾山鹰;万慧;林利虹;杨松;李艳秋;;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致类固醇性肌病1例[A];2011年全国医药学术论坛交流会暨临床药学与药学服务研究进展培训班论文集[C];2011年
4 娄凯;韩文霞;刘丹丹;;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性肌病伴严重低钠血症1例病例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十一次全国内分泌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5 奚剑英;卢家红;朱雯华;林洁;汪寅;;少见内分泌性肌病2例(Hoffman综合征及甲状旁腺亢性肌病各1例)[A];第九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6年
6 张萌;胡少为;文剑明;;组化和免疫组化对易误诊的脂质储积性肌病和糖原储积性肌病鉴别诊断[A];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2007年学术年会暨第九届全国病理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7 张宏;于德民;杨海贤;王家驰;;糖尿病性肌病的超微病理研究及机理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六次全国内分泌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8 王晋平;白兰乡;;缺钾性肌病15例临床总结[A];继往开来 与时俱进——2003年康复医学发展论坛暨庆祝中国康复医学会成立20周年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3年
9 沈宏锐;胡静;李娜;赵哲;袁军辉;邴琪;;先天性肌病的临床、病理分析[A];第十一届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10 曹相原;;ICU获得性肌病(CIM/CIP)[A];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危重病医学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全国大会暨中华呼吸病学会呼吸生理和重症监护学组年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刘秀;肌病康复锻炼为主 按摩为辅[N];保健时报;2005年
2 崔丽英;认识非常见肌病[N];健康报;2006年
3 ;深入认识通道性肌病[N];中国医药报;2002年
4 韩咏霞;警惕辛伐他汀致肌病[N];中国医药报;2003年
5 傅德明;辛伐他汀致药物性肌病[N];中国医药报;2001年
6 加拿大卫生部网站;加拿大发布针对辛伐他汀增加肌病风险新的安全推荐剂量[N];中国医药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单晶莉;眼咽肌病综合症的临床、病理及分子生物学特点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杨丽;Dysferlin肌病miRNA表达模式的改变及miR-708在成肌细胞生长中的作用[D];福建医科大学;2015年
2 郭璇;GNE肌病临床、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分析[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3 赖鸿;线粒体(脑)肌病磁共振波谱的临床价值研究[D];南昌大学;2012年
4 贾瑞;甲减性肌病病例报道及临床特点分析[D];浙江大学;2009年
5 彭圣威;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性肌病的临床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6 朱少伟;甲状腺肌病12例临床病理分析[D];山东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6667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enjingyixue/6667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