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神经病学论文 >

颅内动脉瘤破裂临床风险因素分析

发布时间:2017-08-14 08:17

  本文关键词:颅内动脉瘤破裂临床风险因素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动脉瘤 破裂 直径 高血压 宽度


【摘要】: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瘤体直径、血压、瘤颈宽度、性别、年龄、吸烟、饮酒与颅内动脉瘤破裂风险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介入科自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928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动脉瘤是否破裂分为破裂组(411例)和未破裂组(517例),收集两组患者的血压、瘤颈宽度、瘤体直径、性别、年龄、吸烟、饮酒等临床资料。应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颅内动脉瘤破裂的临床风险因素。结果:本研究中男341例,女587例。其中破裂组患者411例,年龄14~84岁,平均(54.9±11.5)岁,未破裂组患者517例,年龄24~77岁,平均(54.0±12.3)岁。动脉瘤瘤体部位分布:眼动脉段动脉瘤179例,基底动脉瘤48例,椎动脉夹层动脉瘤112例,后交通动脉瘤223例,前交通动脉瘤91例,颈内动脉瘤段动脉瘤28例,大脑前动脉动脉瘤24例,大脑中动脉动脉瘤47例,大脑后动脉动脉瘤78例,海绵窦段动脉瘤72例,脉络膜前动脉段动脉瘤11例,小脑上动脉瘤8例,岩骨段动脉瘤7例。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患者的性别、高血压和吸烟者比例、瘤体直径、瘤颈宽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瘤体直径是颅内动脉瘤破裂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1)。结论:颅内动脉瘤破裂风险与动脉瘤瘤体直径相关,本研究未发现血压、瘤颈宽度、性别、年龄、吸烟、饮酒与颅内动脉瘤破裂相关。
【关键词】:动脉瘤 破裂 直径 高血压 宽度
【学位授予单位】:首都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743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英文摘要5-7
  • 前言7-9
  • 资料与方法9-13
  • 结果13-16
  • 讨论16-20
  • 结论20-21
  • 参考文献21-25
  • 文献综述25-34
  • 参考文献29-34
  • 附录34-35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35-36
  • 致谢36-37
  • 个人简历3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美馨,肖绍文;电解可脱性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31例[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2 余光琴;梁玉红;;多发颅内动脉瘤同时夹闭1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年12期

3 ;颅内动脉瘤家族史与早发破裂无关?[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09年02期

4 赵学喜,李慧勤,巩维进;家族性颅内动脉瘤破裂3例[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0年03期

5 姜智南,黄求理,宋侃侃,周景义;机械可脱性螺旋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J];浙江临床医学;2000年05期

6 江宝柱,牛小敏;电解可脱式弹簧圈栓塞颅内动脉瘤的新进展[J];临床医药实践;2003年01期

7 王利军,史耀亭,张新中,周文科,周杰,周国胜;颅内动脉瘤诊断和治疗时机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3年07期

8 王志刚,丁璇,贺红卫,王成伟,庞琦;电解可脱性微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J];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年04期

9 王志刚,丁璇;颅内动脉瘤[J];山东医药;2004年30期

10 康伟民,焦得让;电解可脱铂金弹簧圈治疗颅内动脉瘤后的组织学改变[J];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2004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国良;;颅内动脉瘤夹闭术5例报告[A];2006年浙江省神经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2 曾博;范良好;谭显西;钟鸣;;三维DSA在颅内动脉瘤治疗中的价值[A];2006年浙江省神经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3 孙伟军;王义荣;朱先理;方兵;杨树旭;牛焕江;李新伟;;颅内动脉瘤的手术治疗[A];2009年浙江省神经外科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4 孙堂胜;魏世辉;;伴有眼部表现的颅内动脉瘤初探[A];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第九次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5 钱硕;鲁晓杰;季卫阳;;70岁以上老年人破裂颅内动脉瘤的栓塞治疗[A];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第九次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6 孙晓川;夏小辉;;未破裂颅内动脉瘤的处理[A];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第九次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7 伍聪;贺民;赵中新;李天贵;张瑜;;颅内动脉瘤再破裂风险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第九次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8 邢国祥;黄清海;许奕;刘建民;;颅内动脉瘤的大小和部位与破裂的关系[A];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第九次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9 丁小灵;任明山;李淮玉;何玉圣;邓克学;;颅内动脉瘤103例临床分析[A];2010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大会摘要集[C];2010年

10 孙晓川;夏小辉;朱继;张晓冬;吕发金金;;未破裂颅内动脉瘤的处理及临床随访分析[A];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第六届全国代表大会论文汇编[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兆松;人脑中的定时炸弹——颅内动脉瘤[N];中国中医药报;2008年

2 吴中学 刘爱华;未破裂颅内动脉瘤的治疗决策[N];健康报;2007年

3 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神经外科 杨鹏飞;颅内动脉瘤治疗思路要变?[N];健康报;2009年

4 朱凤霞;山铝医院成功治疗颅内动脉瘤[N];淄博日报;2011年

5 印红霞;颅内动脉瘤须及时治疗[N];家庭医生报;2007年

6 袁波 龙先瑜;颅内动脉瘤 凶险的“地雷”[N];大众卫生报;2004年

7 记者 胡德荣 通讯员 邱志涛;血管重建术治颅内动脉瘤效果显著[N];健康报;2011年

8 刘建民 张永巍 (上海长海医院临床神经医学中心主任、神经外科主任 刘建民);颅内动脉瘤[N];文汇报;2009年

9 冯琳;陈志;联合手术治愈巨型颅内动脉瘤[N];中国医药报;2005年

10 匡远深;专用支架栓塞颅内动脉瘤[N];中国医药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顾宇翔;颅内动脉瘤形成的相关因素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2 蒲朝霞;主动脉内径和弹性改变与颅内动脉瘤的相关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3 沙龙金;炎症相关基因多态性与168例颅内动脉瘤易感性的关联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4年

4 伍刚;血管平滑肌雌激素受体表达与颅内动脉瘤相关性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7年

5 陈文华;颅内动脉瘤的诊断、治疗和疗效评价的比较影像学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09年

6 葛明旭;颅内动脉瘤致病基因筛查及血管内介入治疗的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7 朱文焕;颅内动脉瘤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发病机制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2年

8 万子昂;基于患者特征的颅内动脉瘤破裂相关危险因素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9 虞军;全外显子组测序探寻颅内动脉瘤家系致病基因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10 辛涛;数字减影三维重建在颅内动脉瘤影像诊断和介入治疗中的应用[D];第二军医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索苗苗;1、LncRNA AL110200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炎症作用及机制研究 2、Kallikrein基因遗传变异与国人散发性颅内动脉瘤的关联性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3年

2 宋洋;颅内动脉瘤破裂急性期治疗方案的Meta-分析[D];山西医科大学;2015年

3 宗华;120例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的临床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5年

4 薛文涛;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资料分析[D];青岛大学;2015年

5 马刘佳;颅内动脉瘤破裂早期血管内栓塞治疗临床分析[D];延安大学;2015年

6 张利通;天津地区颅内动脉瘤危险因素相关基因多态性的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5年

7 张腾;颅内动脉瘤破裂的危险因素分析[D];济南大学;2015年

8 何巍;颅内动脉瘤显微夹闭术治疗效果病例分析[D];大连医科大学;2015年

9 何雪峰;高级别颅内动脉瘤患者保守治疗12h后再手术对预后的影响[D];山西医科大学;2016年

10 康慧斌;颅内动脉瘤破裂临床风险因素分析[D];首都医科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67165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enjingyixue/67165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360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