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架结合微弹簧圈技术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疗效
发布时间:2017-08-14 09:31
本文关键词:支架结合微弹簧圈技术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疗效
更多相关文章: 颅内动脉瘤 放射学 介入法 栓塞 自膨胀式支架 微弹簧圈
【摘要】:目的:探讨支架联合微弹簧圈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62例颅内动脉瘤病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接受单纯微弹簧圈栓塞治疗,研究组采用支架结合微弹簧圈介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栓塞成功率、GOS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瘤体复发及死亡率。结果:研究组患者栓塞成功率(96.9%)高于对照组的(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GOS评分为5分患者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总体不良事件发生率、瘤体复发及死亡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于一般颅内动脉瘤,颅内支架辅助微弹簧圈技术疗效值得肯定,并发症少,预后好。
【作者单位】: 鞍山市中心医院介入科;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放射学 介入法 栓塞 自膨胀式支架 微弹簧圈
【分类号】:R743
【正文快照】: 颅内动脉瘤系脑动脉内腔的局限性异常扩大引起的一种动脉壁瘤状突出,是诱发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最主要原因。研究认为,颅内动脉瘤患者SAH发生率为0.2%~2.0%,发生SAH 3个月后重度致残率和病死率分别高达18%和36%[1-2]。目前,血管内介入微弹簧圈栓塞技术已成为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金婵;;微弹簧圈治疗1例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护理体会[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年04期
2 陈武;董辉;刘刚;陈贺;陈楠;;支架结合微弹簧圈治疗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临床新进展[J];中国实用医药;2011年19期
3 黄正松,李俊石,石忠松,李英斌,王启弘,戴钦舜;钨丝微弹簧圈血管内栓塞36例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1999年04期
4 黄正松,李俊石,石忠松,李英斌,王启弘,戴钦舜;钨丝微弹簧圈血管内栓塞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1999年02期
5 张玉琪,,李佑祥,吴中学;微弹簧圈在神经外科血管内治疗中的应用[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1994年03期
6 赵继培,赵振伟,高国栋,陈玲,张一心,任永花,张声良;自制电熔可控微弹簧圈的研究[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03年08期
7 吴中学,王忠诚,戴建平,张友平,尚经纬,李右祥,刘巍,支兴龙,张R懵
本文编号:6719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enjingyixue/671978.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