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缘系统白质微结构的改变与帕金森病抑郁的关系
发布时间:2017-08-19 15:26
本文关键词:边缘系统白质微结构的改变与帕金森病抑郁的关系
更多相关文章: 帕金森病 抑郁 边缘系统 白质 各向异性分数
【摘要】:背景与目的: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常见于中老年人的慢性渐进性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临床上常以静止性震颤、随意运动迟缓、肌强直、姿势平衡障碍为主要表现。随着对PD研究的深入,多数学者发现除运动症状外焦虑、抑郁、睡眠障碍等非运动症状也是其重要的临床组成部分,其中抑郁较为突出。抑郁常出现在PD早期,可加重其他的临床症状,甚至会加速疾病的进展,是造成PD患者生活质量严重下降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但PD抑郁的发病机制仍不明确,有研究表明,PD抑郁与颅内情感投射环路中相应的白质微结构的改变密切相关,可能是其发病的潜在机制之一。近年来,脑弥散张量成像磁共振(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的出现与快速发展,为活体脑白质微结构的研究提供了安全、客观、无创、便捷的手段。DTI可定量测定3D空间内水分子沿神经纤维扩散的各向异性强度和方向,用于衡量各向异性扩散程度最常用的指标为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FA)。正常脑组织内的白质纤维均具有很高的各向异性程度,FA值较大,当其微细结构受到损伤时,FA值就会降低,可借助FA值的变化来评估脑白质纤维的完整程度及连续情况。目前对PD抑郁的DTI研究,国外多着眼于全脑白质、部分脑叶或某一特定大脑结构的分析,尚无针对边缘系统的特定研究,而国内的相关研究甚少。本试验旨在调查抑郁在PD患者中的发生率,采用DTI技术评估PD抑郁患者颅内边缘系统白质微结构的完整性,并进一步探讨有异常改变的白质微结构的FA值与PD抑郁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为深入了解PD抑郁的发病机制提供可能,为临床医师早发现、早诊断、制定个体化诊疗方案、实时监测疾病进展提供重要的参考和依据。方法:共纳入73例原发性PD患者及20例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采集所有参与者的一般资料,选用30项老年抑郁自评量表(Genatric Depression Scale,GDS-30)与17项汉密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17)对其抑郁症状及严重程度进行筛查和评估,依据GDS-30和HAMD-17评分结果将PD患者分为无抑郁组、轻度抑郁组和中重度抑郁组。对所有受试者认知状态的评估采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应用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运动检查部分(Unified Parkinson's Disease Rating Scale motor part,UPDRS-Ⅲ)与Hoehn-Yahr分级量表(Hoehn-Yahr,HY)对PD患者的运动功能及病情的严重程度进行评估。所有受试者均行磁共振平扫序列+弥散张量成像检查,手动勾勒出边缘系统中双额叶眶部、双颞叶内侧、双中脑被盖、双侧前扣带束、双丘脑背内侧、双侧杏仁核的感兴趣区域(region of interest,ROI),测量上述ROI的FA值,并进行统计分析,将伴发不同抑郁严重程度的3组PD患者中有统计学差异的ROI的FA值与PD抑郁严重程度间的关系进行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1.73例PD患者中,存在抑郁的有35例,占47.9%,其中轻度抑郁24例(32.9%),中度抑郁8例(10.9%),重度抑郁3例(4.1%),中重度抑郁共11例(15%)。早期PD患者中抑郁的患病率为47.6%,其中轻度抑郁占38.1%,均高于中晚期PD患者(P0.05);2.与健康对照组相比,PD无抑郁组在双侧杏仁核、左侧中脑被盖、左额叶眶部的FA值有下降,轻度PD抑郁组在双侧杏仁核、左侧中脑被盖、左额叶眶部、双丘脑背内侧及双侧前扣带束的FA值下降明显,中重度PD抑郁组除双颞叶内侧、右侧中脑被盖外余ROI区的FA值均有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PD无抑郁组相比,轻度PD抑郁组在左额叶眶部、左丘脑背内侧及双侧前扣带束的FA值下降,中重度PD抑郁组在双额叶眶部、双丘脑背内侧及双侧前扣带束的FA值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轻度PD抑郁组相比,中重度PD抑郁组在左额叶眶部、左丘脑背内侧及左前扣带束的FA值下降显著(P0.05);3.左额叶眶部、左前扣带束及左丘脑背内侧的FA值与PD抑郁的严重程度呈负相关(P0.05)。结论:1.在PD早期抑郁发病率较高,且多以轻度抑郁为主;2.PD抑郁患者颅内边缘系统均出现白质微结构的异常改变,可能是其发病的潜在机制之一;3.边缘系统部分脑区白质微结构的异常改变与PD抑郁的严重程度相关,为临床早发现、早防治PD抑郁及其严重程度的评估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帕金森病 抑郁 边缘系统 白质 各向异性分数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742.5
【目录】:
- 摘要4-7
- Abstract7-12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12-13
- 1 引言13-16
- 2 资料与方法16-22
- 3 结果22-28
- 4 讨论28-35
- 5 结论35-36
- 参考文献36-42
- 综述部分 帕金森病抑郁的识别与管理42-59
- 参考文献53-59
- 个人简历59-60
- 读研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60-61
- 致谢6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夏毅;王海东;丁莹;康冰;刘卫国;;电针合药物治疗帕金森病伴发抑郁症及对患者血清BDNF的影响[J];中国针灸;2012年12期
2 段晓佳;朱红灿;吴川杰;牛瑞娜;焦淑洁;刘永磊;;早期帕金森病伴抑郁患者边缘系统白质微结构的改变[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14年10期
,本文编号:7014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enjingyixue/701488.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